01
暴雨中的候选人
玻璃幕墙外,暴雨倾盆。财务总监Ramon站在27楼的落地窗前,指尖摩挲着咖啡杯。桌面上摊着三份简历——这是今天最后一轮面试的候选人,但他的眉头始终未松。
“Ramon,第一位到了。”助理小邱轻声提醒。
Ramon转身时,已换上职业化的微笑。他瞥了一眼简历上的照片:西装革履的年轻男人,履历写着“五年上市公司总账经验”。
可当对方推门而入时,Ramon的瞳孔微微一缩。
那人袖口露出一截金表,领带夹镶着钻。他想起上周查账时发现的“营销费用异常转账”,正是前任财务主管用类似手段套现了80万元。
“吴先生,假设供应商提出返点要求,但要求不走公司账户,您会怎么处理?”他突然打断对方的自我介绍。
男子一愣,随即堆笑:“我会评估风险,尽量争取对公司有利的条款……”
“具体怎么操作?”
“比如……通过第三方合同分摊费用?”他压低声音,仿佛在分享“行业潜规则”。
Ramon的钢笔在笔记本上画了个叉。
他想起父亲的话:“管账的人,得比银行保险柜还硬。”当年父亲在国企因坚持原则被排挤,却保住了三百工人的养老金。
02
藏在现金流量表里的陷阱
第二位候选人是位四十岁的女士,自称“二十年老会计”。
Ramon递过一份模拟报表:“请找出三个问题。”
女人扶了扶眼镜,手指飞快划过纸面:“应收账款周转率异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不足,还有……”她突然顿住,“现金流量表的‘其他收入’项,金额是净利润的两倍?”
“如果是你,会怎么查?”
“先核对银行流水,排查是否有虚构交易。比如以‘市场推广’名义转移资金……”
Ramon眼底闪过赞赏,却话锋一转:“如果老板要求你把这笔做成‘合理支出’呢?”
女人攥紧报表,半晌才说:“我会提供税法依据,建议合规处理。”
“如果他不听?”
“……那我辞职。”
钢笔悬在空中。答案及格,但缺了破局的魄力——就像三年前子公司那场审计风波,财务主管明知账目有鬼,却只会用离职逃避。
03
那个在洗手间算税率的姑娘
最后一位候选人推门时,Ramon正在看她的笔试卷。
增值税计算题旁画着潦草的验算公式,甚至标注了最新税率调整日期——和财政部红头文件一字不差。
“为什么在上一家公司只待了半年?”
短发女孩抿了抿唇:“他们要求我做两套账,一套给投资人,一套应付税务抽查。”
“你拒绝了?”
“我整理了近三年稽查案例,用数据证明风险成本高于‘节税’收益。后来……我被调去了仓库。”
Ramon突然起身,指向白板上的合并报表:“假设A公司持股B公司60%,B公司亏损500万,但A公司利润表显示投资收益为正,可能吗?”
女孩抓起马克笔:“如果是交叉持股,B公司可能通过关联交易虚构A公司收入,比如……”笔尖唰唰划过股权结构图,连带拆解出三种财务舞弊模型。
玻璃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
Ramon看着女孩袖口磨白的衬衫边,想起自己刚入职时,因为坚持核对每一张发票,被同事嘲笑“死脑筋”。如今那些“聪明人”早已转行,而她用十年证明了:
在财务这场暗战中,能活到最后的,从来不是最圆滑的,而是最硬的。
04
三张纸定乾坤
三天后,Ramon将录用建议交给CEO。
文件里附着一份特殊的“附件”:三位候选人面试时用的报表。第一张的现金流量表上沾着咖啡渍——那是吴先生紧张打翻杯子时溅的;第二张的边角有折痕,像被反复揉捏过;第三张则布满荧光笔标记,连附注的小数点都圈了出来。
“选她?”CEO挑眉,“经验最浅的那个?”
“她能在税务局突袭检查时,半小时调出五年电子账;能对着银行流水画出资金脉络图;最重要的是——”Ramon点了点女孩的笔试卷,“她把《会计法》第42条写在草稿纸上。”
那张皱巴巴的纸片上,铅笔描着一行字:
“财务人员伪造账目,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