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4.15)是由中国抗癌协会1995年倡导发起,至今已经成功举办29届,已成为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肿瘤防治品牌科普活动。自2018年开始,中国抗癌协会倡议将每年4月15日定为“中国抗癌日”。
第30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暨中国抗癌日活动于2024年4月15-21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此,「医悦汇」特邀空军军医大学国家分子医学转化中心李玲教授和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硕士研究生朱梓轩为大家分享《运动与癌症的预防》!
访谈嘉宾

李玲 教授
空军军医大学国家分子医学转化中心研究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分子医学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委员会常委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细胞工程与转基因生物分会委员
陕西省细胞生物学理事

朱梓轩
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在读
癌症是高收入国家导致死亡的首要因素,即便在中低收入水平国家,癌症也是第二大致死因素。据研究报道,全球每年约有1400万新发确诊的癌症病例,且在未来20年内,这一数字将以70%的速度增长[1]。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在JNCC上发布的中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482.47万,世标发病率201.61/10万,中国世标死亡率96.47/10万。由于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癌症新发人数以及死亡人数远远超于其他国家,并且呈现出城乡差异较大、地区分布不均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癌谱并存的特点。当前,我国癌症负担日益加重,癌症防控形势严峻,预防癌症,早诊断、早治疗已成为“健康中国”的工作重点。
癌症的发生机制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指出,全世界约25%的癌症发生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如肥胖和长期久坐)[2],因此改变自身行为方式和优化环境因素便成为最经济有效的癌症预防手段。2018年5月,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推出了迄今为止关于生活方式和癌症预防最全面和最权威的报告一《膳食、营养、运动与癌症:全球观点》,该报告基于大量调研数据提出了“十大建议”,其中位于前两位的建议便是保持健康体重和积极参加运动。
运动对癌症的预防作用
众多临床与实验研究证明,运动是癌症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运动能够显著地改善癌症相关症状如癌症恶病质、疲劳、身体机能下降、运动耐受量降低等,并且能降低癌症风险,提升放疗、化疗的质量效果[3-4]。
此外,除个别极限运动如高空跳伞,极限攀岩外,各种类型(如游泳、跑步、爬坡等)和强度(根据运动时心率和运动强度的相关关系,美国学者提出以下标准:心率160次/min,强度约是80%;心率140次/min,强度约是70%;心率120次/min,强度约是60%;心率110次/min,强度约是50%。)的运动对癌症预防都起到一定的作用,产生降低炎症反应、促进肿瘤内部血管正常化、改善肿瘤微环境、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机制[5]。具体地,运动介导癌症预防的作用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
调节机体相关代谢
运动可以调节人体的糖、脂蛋白和激素的代谢,尤其对于围绝经期的女性,运动已被证实能降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发生率。此外,运动时血液循环加速,体内代谢产生的部分废物排出增加,因而可产生对于内环境的改善作用,也会促进机体组织细胞更加健康地进行新陈代谢,最终降低癌症的发病率。研究证明,中低强度的运动能使乳腺癌小鼠的荷瘤体积减小,其作用机制是运动诱导肿瘤内血管正常化,改善瘤内缺氧环境,减少乳酸生成;同时运动加快体内新陈代谢,促进乳酸的排放和代谢[6]。
2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运动对人体的免疫系统有很好的调节能力,不仅能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还能提高免疫细胞的功能活性。人体的免疫系统就如同"卫兵"一样维持内环境稳定,而大部分癌症的发生与免疫机制的紊乱密切相关。运动对于免疫功能的激活作用,有助于识别部分癌变的细胞并进行杀灭,例如运动可以刺激CD8+T细胞的增殖分化、诱导刺激M1型(促炎型)巨噬细胞向M2型(抗炎型)巨噬细胞转化[7]等,免疫系统激活后,树突状细胞(DC)摄取癌症抗原并且提呈给CD8+T细胞,以便于后续CD8+T细胞的激活启动以及对肿瘤细胞的识别、杀伤。
3
控制体重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高以及人民生活质量日渐提高,饮食结构逐步向发达国家转变;同时,生活节奏的加快也导致我国人民缺乏时间进行运动锻炼。尤其是,每日食物摄取量增加,高热量的快餐食物及含糖量高的饮料消费等不良饮食习惯均导致我国年平均肥胖率逐年上升。此外,伴随电子娱乐方式的流行以及外卖消费的增加,我国肥胖人群中儿童和青少年在的比例逐年增加。肥胖不仅是诱导II型糖尿病的原因之一,同时与许多癌症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建立规律运动、健康饮食的生活方式,积极控制体重,对于癌症的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盲目运动是不科学的,不同人群在运动类型、强度和频率上应有所不同。美国医学会推荐健康成人每周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或75~150 分钟的高强度体力活动;建议青年癌症患者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强度运动或75分钟的剧烈运动[8]。同时,减少外出进餐,少吃过度加工食物,降低糖分的摄入,践行健康饮食也是控制体重的关键要素之一。综上所述,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结合合理的运动,就能够较好控制体重,积极预防癌症。
4
改善情绪,缓解压力
研究表明,某些癌症的发生如直肠癌、乳腺癌等与抑郁、焦虑、悲观等消极情绪有关。运动过程中,大脑会释放内啡肽、多巴胺等使人心情愉悦的神经递质,进而改善情绪,排解压力,减少不良情绪造成的不适反应[9]。同时,即便是已经患有癌症的患者,通过适当运动也可以减少烦躁、恐惧、不安等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进而能够改善睡眠,减少疲劳、失眠等症状,增加癌症患者对各项治疗的耐受能力,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0]。
5
帮助改变不良习惯
饮酒、吸烟、熬夜、肥胖等不良生活习惯是诱发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例如,饮酒是口腔癌、喉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等的确定危险因素。同时,过度饮酒影响机体代谢,进而导致体重增加而增加因肥胖的相关癌症风险,而且饮酒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11]。吸烟诱发癌症以及对癌症的影响被大众更为熟知。除肺癌外,吸烟还会增加罹患胃癌、肝癌、胰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的发病风险[12]。
不良习惯往往具有成瘾性,改变不良习惯并非易事,但是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供重要帮助。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运动就能减轻吸烟欲望,防止戒烟后的激烈反应[13]。锻炼可以抑制压力、抑郁和心神不定的状态,这些与前面介绍的运动过程释放内啡肽、多巴胺的作用有关。除此之外,运动还能分散注意力,从而减少对不良习惯(吸烟,饮酒等)的渴望。可见,通过运动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癌症的最有效方式。
总而言之,运动对于癌症的预防有其独特的重要作用。但是,运动作为一项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长期坚持,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除此之外,对于运动的强度和方式的选择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自己身体的实际状况或经过专业人士的指导,循序渐进的进行适度运动,避免不必要的训练伤的发生,顾此失彼。
所以,别再犹豫,管住嘴,迈开腿,为了自身的健康,放下手头的事,从现在开始运动起来吧!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医悦汇所有。欢迎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医悦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