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权争议再升级!朱雀玄武敕令更名事件折射法律边界

虎儿摸事 2025-04-28 08:08:14

湖南郴州24岁青年朱咸宁(曾用名朱云飞、朱雀玄武、朱雀玄武敕令)的改名风波持续引发社会关注。2025年4月26日,该青年通过湖南政务服务网提交第五次更名申请,拟将现用名"朱雀玄武敕令"改为"朱咸宁"。此前,其先后申请变更为"周天紫薇大帝"及48字超长姓名均未获批准,这一系列改名行为已引发关于公民姓名权与公序良俗界限的广泛讨论。

根据户籍档案记录,该当事人原名朱云飞,因不满姓名重复率高,于2024年5月首次更名为"朱雀玄武",2025年1月二次更名为"朱雀玄武敕令"。2025年3月提交的第三次改名申请拟变更为"周天紫薇大帝",被公安机关以"违背公序良俗"为由驳回。4月25日,当事人再次尝试申请包含道教神祇尊号的48字超长姓名,因技术层面无法录入户籍系统未获受理。最新提交的"朱咸宁"更名申请,目前正处于行政审批流程中。

《民法典》第1012条明确规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权,但该权利的行使受到《民法典》第1015条及公序良俗原则的制约。法律界对此案形成两种观点:部分律师认为"朱雀玄武敕令"及"朱咸宁"均符合法定形式要件,属于合理行使姓名权;另有专家指出,其改名为"周天紫薇大帝"的行为涉及宗教神祇称谓,可能对特定群体造成冒犯,且易引发社会管理混乱。值得关注的是,公安机关在审批过程中援引2009年"北雁云依"案司法判例,该案确立的"姓名不得具有明显随意性"原则已成为同类案件重要参考标准。

从社会管理角度看,频繁更名已对当事人社会生活造成实际影响。银行账户、社保记录、学历证书等法定证件需同步更新,每次更名产生的行政成本约2000元。公安机关数据显示,该当事人两年内的改名次数已超过湖南省年均改名申请量的99.7%。更为严重的是,其48字超长姓名申请触及户籍管理系统技术极限——现行系统最大支持15个汉字字段,超过此限制将导致医保、税务等关联系统信息无法同步。

社会学家指出,该事件折射出新生代群体对个体标识的强烈诉求与传统社会管理体系的冲突。调查显示,18-25岁群体中23%曾考虑过非传统姓名,但实际变更率不足0.3%。法律界建议完善姓名登记实施细则,明确"公序良俗"的具体判定标准,建立改名次数限制机制。目前,上海市已试点实行"成年人每十年限改一次姓名"的地方性规定,或可为全国立法提供参考。

该事件的发展揭示出公民权利与社会管理的动态平衡难题。在保障姓名权的同时,需建立更完善的制度规范:建议立法机关出台姓名登记专项法规,明确禁止使用宗教领袖称谓、历史名人全称等特殊名称;行政机关应升级户籍管理系统,建立全国联网的改名次数查询机制;司法机关需通过指导性案例细化"公序良俗"判定标准。唯有在法治框架下完善制度设计,才能实现个人权利保障与社会管理效能的双重提升。

参考资料:

1. 朱雀玄武敕令改名申请驳回通知书(来源:湖南政务服务网公示信息)

2. 《民法典》姓名权相关条款司法解释(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库)

3. 户籍管理系统技术参数说明(来源: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技术规范)

4. 上海市姓名登记管理试点办法(来源: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公报)

5. "北雁云依"案判决文书(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

声明:本文内容均为本作者原创,但文章中有部分图片(除特别标明外),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出处所有。我们致力于保护原作者版权,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0 阅读:29

虎儿摸事

简介:评天下事,行网间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