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鲜为人知的批示看,为何胡耀邦被称为“社会的良心”?

墨海深处寻诗 2025-01-11 12:42:34

“在党内党外公众的心目中,他是社会的良心”,这是原中组部常务副部长李锐同志在《胡耀邦传》序中对胡耀邦的评价,这个评价是否恰如其分,今天小编试着从他曾经的一个鲜为人知的批示来分析一下!

1978年12月,胡耀邦兼任中央宣传部部长。以后中宣部收到的来信(来访)成倍增长,不少信件是直接写给胡耀邦同志的。

据中宣部信访处详实的统计数据显示,在 1979 年上半年,平均每月所收到的来信数量超过了1500百件。从一月至六月,累计共受理来信9334件,这一数量惊人,竟是上年同期的3.6倍。来访者如潮水般纷至沓来,以至于接待者应接不暇。

更需提及的是,这里工作人员很少,所肩负的任务异常艰巨,所处的工作条件更是恶劣不堪。当时的信访处位于部外一座历经岁月侵蚀、年久失修的楼房底层。

接待室里,仅能看到一张油漆斑驳脱落的乒乓球台,两张略显破旧的长条板凳,数张陈旧的木椅,还有一个一坐下去就会深深陷下去的长沙发,给人一种破败之感;办公室内,同样是一番简陋的景象,仅有几张饱经沧桑的旧桌椅,一部老旧的电话机,两个竹皮热水瓶,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在此辛勤工作的人们,所直面的是一个深陷困境的弱势群体,一批饱经磨难的受害者,他们的遭遇无疑是血与泪的控诉。那些人生活困苦,哪里有足够的钱财去购置信封信纸呢?众多的来信都是书写于废旧的纸张上、粗糙的手纸上、香烟盒的背面,亦或者是书报的边角空白处……有的信件之上,甚至还清晰地留有着血与泪的斑痕,令人触目惊心。众多的信件字迹潦草模糊,辨认起来极为困难,仿佛在诉说着写信者当时的急切与无奈。

来访者们,数量众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源自边远地区。这些边远之地,往往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发展滞后。而在这些来访者之中,还有一部分是刚刚从监狱或者劳改农场走出来的。他们中的很多人,命运多舛,生活悲惨,早已遭遇了家破人亡的惨剧,妻子与子女也离他们而去,四处流落,无家可归。

为了能够抵达京城,他们想尽办法。有的人冒险扒上飞驰的火车,在拥挤逼仄的车厢角落中艰难求生;有的人凭借着自己的双脚,一步一步艰难前行,步行数日乃至十数日,路途的艰辛让他们的双脚布满血泡,身体疲惫不堪;还有的人只能沿途乞讨,风餐露宿,遭受着他人的白眼和冷遇。其中,许多人指名道姓想要见胡耀邦同志。

负责接待的中宣部信访处的工作人员始终怀着极大的同情之心,以无比的热情和耐心倾听着他们的申诉。每一次的交流,都仿佛是一场心灵的对话,常常一谈就是几个小时,有时甚至是半天,乃至十几个小时之久。在倾听的过程中,不仅全神贯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而且还不断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除了认真聆听,中宣部信访处的工作人员还要进行安抚工作。用温暖的话语和真诚的关怀,试图抚平他们内心的创伤,给予他们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不仅如此,为了让这些来访者能够安心,负责接待的同志不辞辛劳地为他们解决食宿问题。他们还常常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宝贵的粮票、精心保存的衣物以及辛苦积攒的钱等,慷慨解囊相助。这种无私的奉献并非偶然之举,而是一种常态。

由于全身心地投入到接待工作中,中宣部信访处的工作人员常常无法按时下班,错过了正常的吃饭时间,也难以保证充足的休息。日复一日,夜以继日,从不停歇。他们总是急来者之所急,把来访者的需求放在首位,竭尽全力办来者之所需。无论面对多么繁重的任务和巨大的压力,他们都毫无怨言,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重要的来信、来访,中宣部信访处的工作人员每日必摘要报送胡耀邦同志,胡耀邦同志必及时批示下达。1979年8月17日,胡耀邦同志在中宣部信访处写的《信访处今年上半年处理人民来信工作小结》上作了重要批示。全文如下:

退成绩卓著的信访工作同志:

那些默默无闻,但每天每时都在点点滴滴为人民办好事的同志,是深深受人尊敬的,也是值得每个真正的革命者去爱慕的;而那些威风凛凛专说大话瞎话给人民造成损害的老爷或少爷,人民心里是疥限的,每个真正的革命者也有权鄙视这种人。

虽然这个批示是写给当时中宣部信访处的,但仔细想想,胡耀邦同志的这一批示不仅仅是针对信访工作的,也不仅仅是批给中宣部的信访工作同志的,含义深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胡耀邦同志的为人、做事;看到他所敬重和鄙视的;他所提倡的和反对的……这也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所要提倡的和应该反对的。

从这个批示可以看出,胡耀邦同志是在教人如何做人、做事。他希望:做人,不要当那些威风凛凛专说大话瞎话的老爷或少爷;做事,要甘愿去做那些默默无闻,点点滴滴对人民有利的事。

胡耀邦同志已离世30多年,批示也已时隔40多年,但他这个批示没有过时,没有褪色。

从这个胡耀邦同志这个鲜为人知的批示中,我们可以看出胡耀邦同志的为民情怀,看出胡耀邦同志的实事求是,看出胡耀邦同志的敢于担当,因此“社会的良心”这个评价,恰如其分!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 阅读: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