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中有5秒免费广告,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原本健步如飞的老王(化名),现在走几步就觉得喘不上气来,有时甚至连从椅子上站起来都觉得吃力。
早上起床时,他总感到浑身乏力,像是被一块无形的大石头压着,手脚也不像以前那么灵活有劲儿了。妻子看到他的变化,也有些担心,便嘱咐他多休息。老王听了,确实减缓了晨练的频率,每天在家里多躺着休息,但情况并没有好转。
一天晚上,老王突然感觉胸口闷得慌,呼吸也变得急促,脚踝处更是肿得像是灌满了水的气球,连鞋子都穿不上了;老王还在坚持,不过妻子看不下去了,“咱去看看医生吧,我咋感觉你这么严重呢?”
老王起初还想着忍一忍,但看到妻子焦急的模样,也意识到问题可能比自己想象的严重,只好答应去医院看看。医院候诊大厅里已经挤满了人,大家或坐或站,显得有些焦急。
老王坐在轮椅上,喘着气,感觉浑身发软,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挂号处的护士看到他的样子,连忙安排他优先就诊,推着他直接进了诊室。
医生抬头看了看老王,又低头看了看挂号单上的信息,说道:“老王大叔,您哪儿不舒服呀?”
老王费力地喘了几口气,把最近几个月的症状描述了一遍。
医生仔细听着,不时在电脑上记录着什么。他问道:“有没有做过检查或者吃过什么药?”
老王喘着气说道:“就这几个月,开始没怎么当回事,以为是上了年纪就那样了,没做过什么检查,就是平时吃点降压药。”
医生听完,皱了皱眉头,站起来拿出听诊器,示意老王稍微解开衣服。医生一边用听诊器仔细地听着他的心肺,一边问道:“平时血压控制的咋样吗?有头晕头痛吗?”
老王摇了摇头,说道:“血压倒是不算太高,头也不怎么晕,就是这几天脚肿得厉害,走路都有点困难了。”
医生点点头,把听诊器挂回脖子上,然后用手按了按老王的脚踝,指腹处陷进去的皮肤久久未能恢复。他皱了皱眉,说道:“你这水肿情况比较严重,我建议你做个详细的检查,可能是肾脏出问题了。”
听到这里,老王和妻子都愣了一下;他们原本以为只是普通的老年病,没想到会和肾脏扯上关系。
听到医生的这个说法,老王夫妻也不敢再耽误了,听从医生的安排,在医院多个检查室之间来回奔波,虽然老王是坐在轮椅上,但妻子推着轮椅的双手却因为紧张和疲惫而微微颤抖。
终于,检查结果出来了。
医生翻阅着各项检查数据,表情逐渐凝重起来。他放下手中的报告,转头对老王说:“从你的检查结果来看,肌酐水平偏高,肾功能下降比较明显。”
老王问道:“这严重吗?”
医生叹了口气,继续解释道:“你的肾脏功能已经受损,属于慢性肾病的终末期,也就是尿毒症。这个阶段,肾脏无法正常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造成身体水肿和乏力等症状。”他说着,从抽屉里拿出几份资料递给老王,上面详细地列出了尿毒症的症状和危害。
老王和妻子听到“尿毒症”三个字时,脸色顿时变得惨白。妻子几乎要哭出来,颤声问道:“医生,这是不是很严重?要怎么办啊?”
医生点了点头:“尿毒症确实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病,但并不是没有办法治疗的。你现在的情况,还没有到需要透析的地步,可以先通过药物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来控制病情;我会给你开一些药物,主要是控制血压、降低肌酐水平的,还有一些维持电解质平衡的药物。你要严格按时服用药物,不要擅自停药。”
他又详细说明了每种药物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叮嘱道:“饮食上要特别注意,尽量少吃盐和蛋白质,避免吃高钾、高磷的食物,这些都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多吃蔬菜和水果,但也要控制量。你要记得,每个月定期来复查,我们要密切观察你的肾功能变化。”
老王听着医生的叮嘱,不住地点头,妻子也在一旁仔细地记着笔记。
医生看到他们的反应,又补充道:“你现在还没到透析的阶段,千万不要自己吓自己。按时服药、控制饮食、定期复查,病情是可以控制的。”
回到家后,老王的妻子立刻按照医生的要求,整理了老王的日常饮食。
冰箱里的腌菜、腊肉、各种咸菜全都被清理了出来,取而代之的是新鲜的蔬菜、水果和清淡的食材。她还从朋友那里借来了几本关于肾病饮食的书籍,开始认真研究怎么搭配老王的饮食。
老王则按照医生的建议开始吃药。
每天早晚定时定量,他把药片仔细地摆在桌子上,用温水吞下。不过,虽然医生说他的病情暂时不需要透析,但他心里始终有些不踏实。
毕竟,这么严重的病光靠吃药就能行吗?而且药物的副作用是不是也很大?这些疑虑像一根刺一样扎在老王心头,挥之不去。
老伴虽然不懂医学,但看到老王脸色越来越差,也感到心里不安。她总是劝老王:“医生说了不用透析,那咱就听医生的,你别胡思乱想。”
但老王却总觉得没那么简单。
于是,他开始在手机上搜索各种关于尿毒症的资料,试图找到一些让自己安心的答案;然而,老王看的越多自己心里越没底。
看到一些病友分享的经历,其中不少人在药物治疗无效后,最终还是走上了透析的道路。有人说:“我爸也是尿毒症,医生一开始说不用透析,结果半年后病情恶化,现在每周透析三次,整个人瘦得皮包骨。”
老王看得心惊胆战,越发觉得自己目前的治疗方式可能只是杯水车薪。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应该早点透析,不然万一病情加重,等到最后再透析,是不是就来不及了?
然而,正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老王又看到一篇咨询中写到,透析是一种肾功能替代疗法,但它并不是治疗尿毒症的万能药。相反,长期透析会导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减弱,甚至可能引发感染、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并发症。
咨询引用了一些患者的经历:“我爸透析了两年,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到最后还是没挺住。”“我朋友的父亲也是尿毒症患者,透析了一年多就不行了,真的是十个透析九个死。”
看到这些,老王心里直冒冷汗。
就这样,老王在各种矛盾的情绪中度过了几天。他一边按照医生的嘱咐吃药,一边不断地打听各种关于透析的信息。每天晚上,老王总是辗转反侧,睡不着觉,脑海里反复回想那篇“十个透析九个死”,以及自己查到的那些让人毛骨悚然的消息。
妻子看着老王这样日渐消瘦,也急得不行,最终敲定:去医院,详细问问。
老王忐忑不安地走进诊室,看到之前给他诊断的那位医生还在,心里稍微安定了一些。老王有些焦急,他坐下后立刻开口说道:“医生,我们这几天回去查了很多资料,也问了很多人,我听说透析有很大的风险,很多人透析以后身体越来越差,甚至有人说‘十个透析九个死’,我这病不透析行不行?要是到最后非得透析,我现在该怎么办呢?”
医生听了老王的话,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先让他把这些天的感受和身体状况再详细描述了一遍。
老王说完后,医生拿起他的病例资料,翻阅了一下最近的检查报告,又仔细查看了他的病历记录。接着,医生缓缓放下手中的资料,看着老王,语气平和地说道:“老王,关于透析的事情,咱们先不要太过担心,我来给你详细解释一下。”
“透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血液透析,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洗肾’,通过机器来清除血液中的废物;另一种是腹膜透析,利用腹膜作为过滤器,排出毒素。”医生说,“透析确实会对身体造成一些不适,比如乏力、低血压或者感染风险,但远没有你说的那么可怕。”
医生拿出一个人体模型,详细解释了透析的过程。他指着模型上的肾脏和血管说:“透析是必要时的治疗手段,不是所有尿毒症患者一开始就需要透析。你的情况还没有达到必须透析的地步,现在我们更多的是通过药物和饮食控制来延缓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老王听到这里,心里稍微放松了一些,但还是担心地问:“可是我听说透析很容易出问题,很多人透析后身体越来越差,甚至有人说十个透析九个死,这到底是不是真的?”
医生摇摇头说道:“这是个很大的误解,实际上,透析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患者维持生命,它是一种必要的治疗手段,而不是一种‘致命’的选择。所谓‘十个透析九个死’是一些人对透析的错误认识。可能是因为有些患者的病情本来就非常严重,他们在透析过程中并发症多、风险高,导致了死亡率高,这和透析本身并没有直接关系。”
他继续解释道:“我们要知道,尿毒症患者本身就有很多潜在的健康问题,比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这些问题在接受透析后可能加剧,造成患者身体状况恶化,但这些并不是因为透析本身的原因。”
医生还举了一个例子:“就像车祸伤者到了医院接受抢救,有些人没能活下来,但你能说是医院的抢救让他们死去的吗?显然不是。透析就像是抢救一样,是为了帮病人续命,而不是造成死亡的罪魁祸首。”
听完医生的解释,老王心中的疑虑解开了一些,但他还是不放心地问:“那我这病到底什么时候才需要透析呢?如果不透析的话,会不会恶化得很快?”
医生微微点头,详细解释道:“透析的决定不是随意做出的,一般来说,我们会看患者的肌酐水平、血尿素氮水平,以及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当肾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患者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比如严重的水肿、呼吸困难、高钾血症、酸中毒等症状时,才考虑透析。”
他拿起老王的检查报告,指着其中的几个关键指标说道:“像你现在的情况,肌酐虽然偏高,但还没到需要透析的临界点。而且你目前没有出现严重的高钾血症或者酸中毒,这些指标我们还在可控范围内。所以暂时不需要透析,只要严格按照我给你的方案来治疗,病情是可以稳定下来的。”
老王听到这里,终于松了一口气。
他看着医生,感激地说道:“谢谢您,医生,这下我心里终于有底了。以后我一定按您的要求,好好吃药、控制饮食,定期来复查。”
医生点点头,递给老王一张随访记录表:“你也别太担心,有什么不明白的,随时来找我,我们一起努力,病情一定能控制住。”
老王和妻子离开诊室时,心情明显轻松了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