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政治与经济的大棋盘上,各国的每一步行动都如同落子,牵一发而动全身。近期,英国财政大臣的访华之行,犹如一颗重磅棋子,激起层层涟漪,而日本方面的迅速反应,更是让局势变得扑朔迷离。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利益纠葛与战略考量?且让我们一探究竟。
据澎湃新闻报道,1 月 11 日至 12 日,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开启了对中国的正式访问。这可不是一次普通的外交行程,里夫斯率领着一支堪称豪华的代表团,其中包括英格兰银行行长安德鲁·贝利、渣打银行主席何塞·比尼亚尔斯以及汇丰银行银行主席杜嘉祺等金融界的重磅人物。他们的到来,标志着中英之间在经济财金领域的互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阶段。
此次访问的核心议程之一便是重启中断六年之久的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在 1 月 11 日,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与里夫斯共同主持了第十一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这一对话机制的重启犹如一场及时雨,为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重新打开了大门。经过双方的深入交流与协商,最终达成了 69 项互利共赢的成果,涵盖了贸易、投资、农业、产业合作、气候和能源等多个关键领域。
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资料图)
在贸易与投资方面,双方达成了减少双向投资障碍的重要共识,致力于营造一个非歧视开放的营商环境。这对于两国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英国企业一直对中国庞大的市场虎视眈眈,而中国企业也在寻求拓展海外业务的机会,这一举措将为双方的经济合作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农产品出口领域,英国有着自身的优势,未来五年内有望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这不仅能够满足中国市场的部分需求,也能为英国农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金融合作上,双方更是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的进展。里夫斯明确表示,伦敦作为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愿意成为中国金融服务公司及其客户筹集资本的天然家园,也希望能成为中国公司走向全球的跳板。中国方面也积极回应,欢迎英国金融企业拓展人民币服务,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同时也欢迎英国企业参与中国的绿色金融和养老金产业。双方还就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和互联互通达成了诸多务实成果,这将进一步促进两国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金融市场的活力与效率。
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资料图)
里夫斯在访华期间还特别强调了与中国发展“务实且可预测”关系的重要性。她深知,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各国经济紧密相连,英国经济的复苏离不开与中国的合作。尽管中英两国在政治体制、历史文化和经济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但通过对话与接触,能够在分歧中寻找共识,在合作中实现共赢。在面对是否跟随美国与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这一敏感问题时,里夫斯果断地表示,英国将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进行决策,目前并不认为加征关税符合英国的利益。这一表态充分显示了英国在经济政策上的独立性与务实性,也为中英经贸关系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然而,里夫斯的访华之行并非一帆风顺,在英国国内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英国国债利率在近几个月持续攀升,上周 10 年期国债利率更是达到了 2008 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英镑也随之再度贬值。在这样的经济困境下,工党政府试图通过与中国加强合作来重振经济,但这一举措遭到了保守党的批评。保守党认为,工党政府在对华政策上过于软弱,没有充分考虑到所谓的“地缘政治风险”。但里夫斯坚定地回应,经济增长是工党政府的首要任务,与中国的合作能够为英国企业打开通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大门,创造实实在在的利益。
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资料图)
在访华行程即将结束之际,里夫斯在会见上海市市长龚正时,特意表达了对中英未来合作的三点重要期望。她指出,两国将在资本市场互联互通领域加大合作力度,进一步推动英国金融机构在中国的发展,同时深化绿色金融合作。这三句话不仅体现了里夫斯此次访华的重要成果,也为中英未来的经济合作指明了方向。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在中英合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已有三分之二的英国企业将中国总部设立在此。这充分说明了上海在吸引外资、促进国际合作方面的强大魅力与优势,也为中英进一步深化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就在英国财政大臣访华的同时,国际局势的另一个角落也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据相关媒体报道,1 月 13 日,日本自民党、公明党两党议员组成的代表团开启了对中国的访问之旅,重启了中断 7 年之久的执政党交流机制。这一行动背后的推动者之一便是石破茂。石破茂政府上台后,一直致力于扭转岸田时期陷入低谷的中日关系。此次日本代表团访华,旨在延续两国关系改善的良好势头,进一步推动中日关系平稳发展。
从日本的角度来看,其面临着诸多复杂的国际形势。随着特朗普即将再次出任美国总统,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充满了不确定性。日本作为美国的重要盟友,在过去的外交政策上一直与美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但近年来,美国在贸易政策、军事部署等方面的一些举动让日本感到不安。尤其是特朗普可能采取的一些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如挥动“关税大棒”,将对日本的经济产生不小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不得不寻求拓展外交空间,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以降低对美国的过度依赖,保障自身的经济利益与国家安全。
石破茂(资料图)
回顾历史,中英日三国在国际经济与政治舞台上的关系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在过去的某些时期,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各国自身利益的驱动,三国之间的关系曾出现过紧张与摩擦。但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合作成为了各国关系发展的重要纽带。中英之间的经济财金对话成果为两国关系的改善注入了强大动力,而日本的主动访华也为中日关系的回暖带来了新的契机。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英日三国之间的合作潜力巨大。在经济领域,英国在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优势,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和完整的产业链,日本在制造业、电子技术等领域实力雄厚。如果三国能够摒弃前嫌,加强合作,将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形成强大的合力。例如,在绿色能源领域,三国可以共同开展研发与投资,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在高端制造业方面,通过技术交流与产业合作,提升三国的制造业水平。
在国际政治层面,三国也可以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上发挥重要作用。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安全等问题上,中英日三国的合作能够为全球治理提供有益的经验与解决方案。但要实现这一目标,三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与障碍。首先是政治互信问题,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三国之间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信任不足的情况。其次是国内利益集团的阻力,在各国国内,都有一些利益集团可能会对三国合作产生抵触情绪。
英国财政大臣的访华之行以及日本的迅速反应,为我们展现了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各国需要审时度势,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积极寻求合作与发展。中英日三国的未来关系走向,不仅关系到三国自身的发展,也将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期待着三国能够在合作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共同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书写国际合作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