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宗亲故事 传承至德文化
作者: 吴静 吴泽龙
题记:吴氏宗亲文化是华厦姓氏宗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厦姓氏宗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华厦历史发展的长河里,吴姓宗亲文化同华厦其他宗亲文化一样,有着爱国爱家爱故乡的光荣传统和思想感情。吴姓宗亲的至德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影响一代又一化吴姓后人。吴姓宗亲至德文化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分布广泛,人口数量众多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代表性的姓氏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变迁一直延续至今。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姓氏巳繁衍成千枝万脉。纵观人类发展史,人们对自己的发祥地,对自己祖先赖以生存的地方普遍有一种自然而然的怀念和亲近之情。特别是那些远离故土的人们,他们对生他(她)养他(她)的地方有着对母恩似的感情。产生这些感情的缘由可以归纳为水有源、树有根、人有祖宗和宗亲。在华厦历史发展的长河里,吴姓宗亲也同其他姓氏宗亲一样有着爱国爱家爱故乡的光荣传统和思想感情。吴姓宗亲也有区别于异姓的至德文化。也叫吴文化。据史书记载,吴姓源出于姬姓。周太王亶父有三个儿子:太伯、仲庸和季历。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生的儿子姬昌又自幼聪明过人,因此周太王打算让季历当继承人,以便将来再传位给姬昌。太伯和仲庸明白父亲的心思,就自动让贤托言外出采药,出奔到东南沿海一带。当时的江南还很落后,太伯和仲庸带来了中原的先进文化,当地土著推荐他们为君长,在江苏苏州一带建立了吴国。太伯、仲庸相继为君,以后仲庸的子孙世代相传。孔子听说太伯、仲庸"三让天下"的故事后,高度赞赏太伯、仲庸至德天下。太伯、仲庸二兄弟至德天下,谦让王位给弟弟季历,季历行贤人之道,不负众望,成就了历史兄弟相爱无争,德厚才高权至天下的美谈。这就是吴氏宗亲至德文化的源头。在漫长的岁月里,吴氏宗亲至德文化代代相传。到了太伯十九世寿梦那里,寿梦的四子季札又丰富了至德文化的内涵。季札,又称公子札,太伯十九世寿梦之四子也。季札曾封于延陵(今常州),又称延陵季子。季札贤,吴王寿梦欲立之。季札让,立推其长兄诸樊摄政行国事。诸樊后来成为太伯二十世的代表人物。公元前485年冬,楚国名将子期进攻陈国。季札传言告诉子期,他反对战争。经季札调停,平息了一场战乱。公元前544年,季札奉命出使鲁、齐、郑、卫、晋五国。在这次外交活动中,他同齐国的晏婴、郑国的子产、及鲁、卫、晋国重要政治家会晤,与晏婴、子产等政要建立了良好的交际关系和私人友谊,吴国与中原国家建立了沟通协调渠道。所以,有的学者评价,至德文化根于太伯,传承于季子的谦逊礼让、开拓奋进精神。
长沙王吴芮(约公元前241年一公元前201年),江西余干人,太伯、仲雍之后裔,为秦汉交替之际的风云人物。秦时初任番县县令,是第一个响应秦末农民起义的秦朝官吏,随项羽征战有功被封为衡山王;后因拥护刘邦,辅佐汉王有功,汉朝建立后改封为长沙王,故史称长沙王吴芮。吴芮作为太伯、仲雍之后裔,继承了吴文化之精髓,在秦汉兴替之际,群雄并起,逐鹿天下之时,他审时度势,建功立业,先后被封为衡山王、长沙王。汉立后,汉高祖封了八大异姓王,除长沙王吴芮外,其他七个异姓王居功自傲,行事高调;有的王侯抱怨自己的封底食邑太少,希望得到更多的封赏。唯有长沙王吴芮低调,向好友张良学习,不居功不自傲,得以善终。
从历史发展变化的脉络里,不难看出,吴氏宗亲至德文化(吴文化)教化人育化人。吴氏宗亲至德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概括为:孝悌忠信、尊老敬贤;礼让谦逊、踏实重干;勤劳节俭,开拓创新。至德文化的核心价值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吴氏宗亲至德文化还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原部长吴波(1906-2005)一直过着俭仆的生活,在任国家财政部长期间,他不讲待遇,坚持不配专车,即使因公开会,如果路程较近或时间充裕情况下,他会步行前往。去外地出差他坚决拒绝高规格接待,常常自掏腰包支付餐费。他常年随带一个铁壳眼镜盒,表面的绒布已经破损,他仍然坚持使用。生活中惜水如油,他的洗澡水和洗菜水用来拖地或存起来冲厕所;衣服缝了又缝都不肯添置。沙发补了又补。一个沙发破了大洞都不舍得换。他长年穿一套灰色中山装,经常穿的布鞋。他不喜欢奢华,更痛恨浪费,能简的尽量简,能省尽量省。节俭不是物质上的占有能够代的,它是价值观念、人生追求和行为作风的体现。勤俭节约,不仅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号召和要求;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吴氏宗亲千百年来一直倡导的门风家风。一时不可忘掉,一日不可脱离。就是国家真正富裕发达了,勤俭节约也不能丢失。勤俭节约既是持家之本,也是安邦定国的法宝,更是一种美德,是我们每一个人不可摒弃的优良品质和教养。
吴波一生两袖清风,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在任国家财政部长期间,他对于收礼、送礼深恶痛绝。他一生没什么存款,他的工资都用于生活和慷慨接济生活困难的同志。能留下的也就是单位分给他的两套住房。即使是这样,他也在做通儿女思想工作后,以年届85岁高龄,病重入院的身驱,写下了要求自己及老伴去世后将房子交还财政部的遗嘱。这份遗嘱让财政部领导动容,让广大干部职工深受教育。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吴孟超(1922.8一2021.5),世人称他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在1940年考入同济附中,1949年毕业于原同济大学医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1年5月,中国将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2012年2月3日,光荣当选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
吴孟超是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的新见解,在国内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率先突破人体中肝叶手术禁区,建立了完整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诊治体系。他主持建立了肝胆外科疾病治疗及研究专科中心,先后获国家、军队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24项,出版《腹部外科手术学图谱》、《肝脏外科学》等医学专著19部,发表论文220余篇。
吴孟超救治的病号有农民,有工人,有军人,有工薪阶层,也有知名人士。对于收"红包"、拿回扣这种事,吴孟超是深恶痛绝。曾经,一位被吴孟超治愈的印尼华侨非要送来一辆高档轿车,当即就被他上交给了组织。他说,医院是治病救人的,怎么能想着从病人身上捞钱?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天上有口言守信,口下是天志凌云。 中华儿女千千万,惟有至德系吴人。”这句话说中了吴氏宗亲至德文化的特色。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吴氏宗亲,也给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添了一篇瑰丽的篇章。愿新时代的吴氏宗亲不忘至德文化,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说明:吴波,吴孟超资料来源于《求是》。
(作者吴静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商城县总工会四级调研员、老干部党支部书记; 作者吴泽龙系政协商城县委员会三级调研员 。)
2024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