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提出迁都洛阳,大臣们极力反对,赵光义也不跟哥哥统一战线

麦迪努说 2023-06-12 14:27:29

居安思危是每个人都必须要重视的事情,尤其是手握大权,掌握很多人生死的人,他们更要有长远的谋算,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最近山东淄博烧烤比较火爆,这是由于他们的市领导确实是能够考虑长远,为当地的民众考虑众多,才将一个工业城市转型为旅游型城市,符合发展的需要。这尚且处在一个和平年代,如果是在那种战乱年代,领导的长远打算就更加重要了,尤其是古代的皇帝,他们可能掌握一国人的生死,所以他们必须居安思危,为百姓的安居乐业而谋划,否则不仅保不住自己打下的江山,连天下百姓的安全都保护不了。

赵匡胤建立北宋的时候,都城定在开封城,当时的开封城已经当过很多个朝代的都城了,所以一系列的建设都比较完善,而且地处平原,交通非常便利,但是当时的开封虽然繁华,可是地势对于防守来说没有任何优势,任何一个朝代定都,都要就各方面进行考虑,安全肯定是主要的问题,当年刘备能打赢汉中之战,主要原因就是它占据了险要之地,在地势上占据优势,所以也是考虑到地势安全这一点,所以他想要迁都洛阳。

赵匡胤不是一个养尊处优的皇帝,他能够从一个无名小卒到后来黄袍加身,他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他参加过很多次大战,所以他知道什么样的地势对于战争是有优势的,迁都洛阳也并不是赵匡胤的最终目的,他想的是循序渐进,以后再迁都长安,从经济文化以及政治军事等各方面来看,长安在当时是最适合做都城的,最主要的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赵匡胤有这样的打算,但是他是孤独的,因为当时没有人的思想高度能够跟他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当赵匡胤提出要迁都洛阳的时候,朝中大臣都极力反对,甚至一向跟他要好的弟弟赵光义也站出来反对自己的哥哥,当时的洛阳城跟开封城相比的话,除了地市有优势以外,其他方面都很落后,赵匡胤觉得这些都不是问题,都是用人力物力可以解决的事情,但是一旦发生战争,繁华的开封城也可能会变得如此破败,况且他们也没有打算长久待在洛阳,这只是一个过渡,等到以后迁都到长安,一切就都迎刃而解了。

赵匡胤原本以为弟弟能够理解自己的想法,但是赵光义却说天下的兴亡在德不在险,赵匡胤孤立无援,他很无奈又无能为力,他说现在不迁都就是为大宋埋下了祸根,以后可能百年的基业都会保不住,看来赵匡胤确实考虑的长远,后来真如他所说,一片纸醉金迷的洛阳城被金人的铁骑踏平,发生了历史上的靖康之耻。当初如果朝中有人支持赵匡胤的想法,迁都洛阳之后再迁都长安,也许大宋的江山同样会保不住,但是应该也不至于最后败的如此惨烈和耻辱。

赵光义的那一句在德不在险太过片面,如果是太平盛世的话,这句话自然是适应的,但那却是一个战乱的年代,开封地处危险位置,所以宋朝每年都会大量耗资在军事上,因为没有好的地市,那就必须要由人力来守卫城中的安全,当时足足有百万禁军,这百万人的军饷从哪里来呢?最后肯定是要从百姓那里来,这并不是长久之计,为了群众安全就要搜刮百姓,这跟国家的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的思想背道而驰,时间长肯定要出问题的。首先从内部开始崩溃,敌人更能轻而易举打入。

赵匡胤作为皇帝确实是居安思危了,可是他手下的人太不给力了,可想而知他当时该有多么心力交瘁,提出迁都一事之后,仅半年时间他就离世了,没能迁都成功也是他一生的憾事!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