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说:“井蛙不可语于海者,夏虫不可于语冰者。”有一些人,不管你跟他说什么,他总能找到理由否定你,你说东,他跟你讲西,你说前,他跟你讲后,总爱唱反调。这种心理的人,在心理学中叫“习惯性反驳。”跟他说话,能把自己累死,还惹一肚子气。
这种人总爱争论,其实多数是和个人认知有关系。一个人的认知,决定了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
语文课上,老师正在讲诗文:“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有同学就站起来反驳:“为什么是北方,南方没有佳人吗?”老师哑然。
后来讲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他有质问道:“老师,不是蓝天吗?”此时,老师忍不住把他赶出了教室。
《月亮与六便士》中写道:“你要克服的是你的虚荣心,是你的炫耀欲,你要对付的是你时刻想要出风头的小聪明。”
诚然,就像那位学生一样,总喜欢质疑,不管听到什么,都习惯性的反驳以达到吸引人关注的目的,最后却闹了个哗众取宠。
有些人就爱耍点小聪明,总想在语言上战胜别人。
有位喜欢书法的老教授,没事的时候经常喜欢去逛旧书市场。这次和往常一样,他带着助手去淘书,在旧书摊上发现了一副很喜欢的字帖。
老板看到后说:“这本字帖太旧了,不好,这边有其他稍微新点的,过来看看?”教室笑着说:“不用了,这本不错,就要它。”书摊老板嘲笑道:“你们这些书法爱好者,以为自己多喝了点墨水,就觉得很了不起,什么都知道,可在旧书市场这块,哪些东西值钱,我比你清楚多了。”
旁边的助手看不下去,便上去找他理论,双方互不相让,眼看着争吵越来越激烈,老教授只好拉着助手赶快离开。路上,助手问教授:“这个老板说话这么难听,您不生气吗?”教授说:“有什么好气的?他是一个卖书的,当然只会用钱来衡量书,我是买书的,看到的是它的价值,他不明白有些书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计算的。”
是的,站在山顶的人,看到的是人情世故,而在山腰的人,看到的却是风景。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事物的认知也不同。既然立场不一样,就算你说的口干舌燥,也无法说服对方。而这种人就属于认知层次比较低的人。
相反,那些认知层次高的人,恰恰能接受对方不同的观点,懂得尊重对方,不会急着去反驳。
三国时期 ,袁绍准备攻打曹操,为师出有名,袁绍令陈琳写了一份讨贼檄文。文中,陈琳历数了曹操数条罪状,还骂了曹操祖孙三代。后来,袁绍大败,陈琳被俘,但曹操并没有杀陈琳,还夸他文章写得好,骂得好,每次头痛的时候读一遍病就好了,后来还给了陈琳官位,并留在曹操身边得到了重用。
任正非曾说:“不要怕批评,腰感谢骂我们的人,他们是在帮我们进步。”
认知层次高的人,他们能敞开心扉倾听不同的声音,接纳不同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他们懂得包容,会站在对方立场考虑。
认知水平越低,遇到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人,就越想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别人身上。面对批评质疑,他们只会下意识地反驳,同时,也拒绝了成长。
所以,以后少些争辩,多些自省。很多真知灼见,往往都藏在难听的话里。一味地逞口舌之快,只会拉低自己的层次,遭到别人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