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美国商务部雷蒙多访华的契机,华为横空出世推出搭载了麒麟9000芯片的Mate60系列手机,突破了美国的科技封锁,从芯片的生产到鸿蒙独立操作系统的诞生,让全世界都需要重新认识华为这家企业,也明白了为何美国带动整个欧美日韩等多个发达国家要对华为这家中国民营企业进行技术封锁,因为麒麟9000芯片的背后部分科技元素远超目前的美国高通和苹果公司,全球没有一家科技企业可以把卫星电话功能做到只有6mm厚的手机中,苹果公司投入巨资都没解决掉通讯基带的问题,还需要向高通购买专利。那么华为为何可以做到令世界感到震惊?那需要回会看华为的发展史,谈到华为的发展史,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华为党委书记陈珠芳女士!
陈珠芳,曾担任华为党委书记,副总裁,更是华为的首任人力资源总裁。陈珠芳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工程物理系,留学曾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学生辅导员,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在她60岁退休的时候,被华为挖去做人力资源总裁,因此陈珠芳也被称为华为历史的活字典。在陈珠芳眼中,华为发展的初期就像一所大学,因为很多学生都是刚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进入华为,就拿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生为例:从郑宝勇(华为第二号人物)、郭平(华为执行总裁)到第一位华为天才少年李一男都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甚至算是师出同门的亲师兄弟,1988年华中科技大学周细教授,带着他的研究生郭平到华为做研究工作,后来郭平要研究生论文答辩,就为华为介绍了刚毕业留校当老师的郑宝用,周细教授派郑宝勇接替郭平完成合作工作,后来作为华科教师的郑宝用介绍李一男到华为做研究生毕业论文,因此这三名华为重要的技术大牛其实渊源深厚。虽然后续郑宝勇和李一男之间后续的故事令人唏嘘,但是不能否认他们的关系曾经非常亲密。
陈芳珠不仅见证了华为的成长史,同时也是华中科技大学成长的见证者。作为朱九思校长时期的大学辅导员,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在特殊时期,作为当时华中工学院院长,朱九思顶住压力,不仅稳住了教师队伍,而且从全国各大高校吸收大量优秀人才,当一场运动过后,当时的华中理工大学成为受损失最小的高校,也让成立不久的华中工学院成为全国发展最快的高校,后来被誉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也正是朱九思老校长的思想注入华为,把华为当做一所大学来做人才管理,充分发挥年轻人的干劲和丰富的想象力,才让华为当时无人问津的民营企业变为如今的世界科技巨头!
华为挖了一个60岁的老年人!雷军把实习生直接开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