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联:法语普施,润众生心田,开佛知见,显真如实相,广度有情登彼岸;
下联:慈云广覆,照世间苦难,悟道根源,入般若深门,同登极乐乐无穷。
横批:开佛知见
这副长联以佛教思想为核心,上联描述了佛法如雨般普施,滋润众生心田,开启佛的智慧之见,显现真实不虚的如来实相。广度一切有情众生到达解脱的彼岸。下联则描绘了慈悲之云广覆世间,照亮众生苦难,悟入道的根源,深入般若智慧之门,共同登临极乐世界,享受无尽的快乐。横批“开佛知见”简洁明了地概括了全联的主旨,即开启佛的智慧之见。

02
古寺无僧风扫地,山林有庙月为灯。
这副对联表达了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对联的上联“古寺无灯凭月照”意味着古寺中没有灯火,只有月光照亮;下联“山门不锁待云封”则表示山门不锁,任凭白云将山门封闭。这种意境描绘了寺院的清幽与宁静,反映了僧人们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
这对联不仅在形式上对仗工整,而且在意境上深远。上联“古寺无灯凭月照”描绘了古寺在月光下的静谧景象,下联“山门不锁待云封”则表现了寺院对世事的淡泊态度。
整体上,这对联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顺应自然的生活哲学。
这对联的背景故事也很有趣。相传在苍岩山寺,有一个书生路过时题写了“古寺无僧风扫地,山林有庙月为灯”的楹联。后来,月照师傅和云封师傅分别掌管寺院和山门,他们在重修寺院时,众僧讨论如何题写新的楹联。
最终,月照师傅在中秋夜随口说出“古寺无灯凭月照”,而云封师傅未回时,小僧提议上锁被月照师傅阻止,于是有了“山门不锁待云封”的下联。这对联的诞生充满了偶然和禅意。

03
人生一世,坎坷不平。故而需保持心之宁静与清明,如此方能堪舆世间万物之真实面目,体悟万物之“一切皆空、事事无常”的真理。如此这般,内心深处则呈清净无染。
河北承德水月庵有副楹联正是如此提示给我们:
山静尘清,水参如是观。
天高云浮,月喻本来心。
简译:山林之中一片宁静而无世俗之喧嚣,烦恼与杂念皆被清除。泉水流动而不止清澈透明,水仿佛参透了世间一切。天空无垠且浮云漂浮不定,而众生本具清净心性且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受外界影响,其性质恒常不变正如清净的明月。
简说:该楹联通过描绘自然景来寓意佛学中的重要观念:清净心、如是观、无常与本心。
此乃真可谓超越世俗束缚、回归自我本质的境界。

04
非名山不留僧住,
是真佛只说家常。
此联意味深长,富含哲理。
上联体现出僧人与名山之间特殊的缘分。名山,乃清幽高远、富有灵气之地,是修行的理想之所,暗示僧人对修行环境的选择具有较高要求,追求一种超凡脱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下联则深刻地揭示了佛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真正的佛理并不高深莫测、晦涩难懂,而是存在于平常的生活点滴之中。领悟佛法无需过度追求形式或深奥的言辞,生活处处皆有佛性,体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智慧。

05
闲看秋水心无事,
静听天和兴自浓。
此为集句联,选自清代梁章钜《楹联丛话一》。
上联出自唐代皇甫冉《秋日东郊作》诗:“闲看秋水心无事,卧对寒松手自栽。”《庄子》有《秋水》篇,借河伯与北海的对话,说明“万物一齐,孰短孰长?”意为万物都是一样的,无所谓这个长那个短。并根据“万物一齐”的道理,告诉人们应顺其自然,不应强求,“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上联的“心无事”,即指人的心胸要坦荡旷达,“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生而不说(悦),死而不竭”。一切顺乎自然,这样就会心如止水了。
下联出自唐代刘禹锡《和仆射牛相公见示长句》:“静得天和兴自浓,不缘宦达性灵慵。”所谓“天和”,即自然和顺之理;或天地之和气。《庄子·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意谓使你形体纯朴,视觉集中,天道和顺之理就体现在你身上。使你心智收敛,思想专一,才能神安气定,不致神不守舍。
下联的“兴自浓”即静中见真境,会趣明道。清代王士祯赠友联云:淡如秋水闲中味;和似春风静后功。水本无味,又言秋水,更增几分清凉之味;春风最柔,又言静后之风。由此可窥到作者内心世界的淡泊。

06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但此乃“佛法禅心”,是一种大彻大悟的境界,说起来易做起来极难。面对“天下难容之事”和“世间可笑之人”,豁达大度,从容面对,连闷气都不生,难于上青天啊!努力修炼,让“世间可笑之人”尽情表演吧,让他们由着性子去做“天下难容之事”吧,且看苍天如何惩治他们!

07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乐山凌云寺 】楹联
释义:人生就是一个局,局中人看遍世间万物,也别忘了观己身。

08
一片婆心总是济人利物;
三空妙谛惟求养性修真。
——题山西原平惠济寺

09
虽非灵鹫五百罗汉来传法;
也是圣地十方菩萨化苍生。
——题黑龙江齐齐哈尔大乘寺

10
看起来皆应学戒学定学慧;
到这里自当皈佛皈法皈僧。
——题黑龙江齐齐哈尔大乘寺

11
愿大地都成净土;
问众生谁是如来。
——题黑龙江哈尔滨极乐寺
12
智慧是无上无所无等更无胜者;
真常非有缘有情有觉岂有为哉。
——题吉林长春般若寺
13
龙峰疏柳笼烟暖;
潭水劲松锁月寒。
——题吉林龙凤寺
14
卅六洞天仙世界;
五千道德古文章。
——题辽宁千山无量观
15
龙之为灵昭昭降雨出云何必独推东岳;
泉之不舍混混烟波柳浪无难更作西湖。
——题辽宁千山龙泉寺
16
室狭如舟蓬窗四启峰围岸;
山深似岛松声一派海生潮。
——题辽宁千山龙泉寺
17
笑对山川喜解人间烦恼事;
欣纳天地乐装宇内古今愁。
——题辽宁千山龙泉寺
18
一千峰里烟霞胜;
十六景中图画存。
——题辽宁千山龙泉寺
“一千峰里烟霞胜”是辽宁千山龙泉寺的经典楹联上联,其下联常对以“十六景中图画存”,描绘了千山群峰间云霞绚烂、景致如画的自然胜景。千山古称“积翠山”,以近千座山峰闻名,山势险峻、林壑幽美,素有“东北明珠”之称,清代诗人姚元之曾以“欲向青天数花朵,九百九十九芙蓉”赞其峰峦叠嶂的壮丽。
19
尘世繁华恍如春夜梦;
玄门清静留有古人风。
——题辽宁千山鎏金庵
尘世繁华恍如春夜梦”一句以春夜短暂易逝的梦境隐喻世俗喧嚣的虚幻性,蕴含对人生无常的哲思。这一意象在文学创作中常与禅意、浮生主题结合,形成诗意与哲理的共振。
20
座下莲花占断西湖三月景;
瓶中杨柳分来南海一枝春。
——题辽宁辽阳观音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