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芜湖身边!这座被“诗仙李白”偏爱的冷门小城,竟然私藏着一座宝藏公园,美绝了!

鱼尔言美 2025-03-22 10:40:05

前天,我给大家介绍了石臼湖《离芜湖不远,这村庄竟然私藏一片“大草原”,一地“双景”,都美得大过分!》。其实,长江和石臼湖之间还连接另外一条河,叫姑溪河。

蜿蜒的姑溪河,从长江一路贯穿着千年文化古城——当涂。

当涂在古时又称“太平”,建城史可追溯至‌孙吴黄武年间,东晋兴宁二年(364年)大司马桓温迁驻姑孰城并重建,奠定了古城格局‌。

隋开皇九年(589年)正式定名当涂县,县治迁至姑孰城,此后成为宋太平州、明清太平府及清代长江水师、安徽学政署驻地‌。当涂,自古就和芜湖有着很深的渊源,世世代代共饮一江水,且当涂南境与芜湖鸠江区直接接壤。

宋代至明清‌时期,当涂(太平府)与芜湖同属江南漕运节点。芜湖米市兴盛后,当涂作为临近产粮区,经姑溪河、青山河将稻米输往芜湖集散,形成“粮出当涂,市聚芜湖”的共生格局‌。

所以,当涂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它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记忆,见证了无数的变迁与发展。千百年间,这里早在古代就有无数名人游历于此,相传李白就七次到过这里,留下了《望天门山》等56首传世诗作(当时天门山属当涂管辖),终老后长眠于大青山‌。

北宋的李之仪‌也在此写下“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传世佳作。他因为得罪了权贵蔡京,被贬居到当涂,于当涂生活了约二十年,并在钓鱼台创作了其代表作《卜算子·我住长江头》,表达对红颜知己杨姝的思念‌。

这座钓鱼台遗址,现今在凌云山公园,后人为了纪念他,在公园建了一座之仪‌阁,与钓鱼台遗址隔湖相望。凌云山公园就位于当涂县城南郊姑溪河畔,它因明代嘉靖年间在山顶建造的一座凌云塔而得名。

但这座塔在1911年毁于暴风雨,现存塔为2010年重建,采用明塔风格,七层八角,高30余米,可登顶俯瞰姑溪河全景‌。

站在高处往低处看,公园里不仅有大小池塘,还有诸多楼亭和水榭长廊,他们点缀在春意盎然的公园里。不远处还有一座欧式教堂,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让这座公园不仅有了中式的文化底蕴,也有了西洋建筑的华彩。

我伫立于公园中的拱桥之上,视野豁然开朗。前方矗立着巍峨壮观的之仪阁,其挺拔的身姿,宛如李之仪矫健的身体。而当我回望身后,一条温柔婉转的姑溪河静静流淌,河水潺潺,似乎又在吟诵着《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这诗意宛如疯长的春雨,滴进公园里的土壤里,化成春天里一朵朵鲜花,在凌云山公园每个角落里悄悄绽放。春风轻拂,花瓣随风起舞,就连池塘边的柳树也抽出细长的枝条,它们在风中摇曳,不安生地搅动着清澈的水面,所有的湖光山色都融进了凌云山的画卷里,连同这座城的古风诗韵,一起书写着温暖的春日景图!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