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应该都记得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上那篇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六十六的《孙权劝学》?文中那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虽然大家都耳熟能详,可要说真的亲眼见过这样的成长、进步却并不多吧?何况还是短短的“三日”?但昨天,新奥尔良鹈鹕官方发布的一条推特却让我不假思索地就在第一时间联想到孙权的这句名言:
布兰登-英格拉姆本赛季的前九场比赛是自1984年迈克尔-乔丹之后第一个能够以超过50%命中率、45%三分球命中率得到233分的球员。
我猜很多湖人球迷在祝福英格拉姆的同时也懊悔不已…半年多前,他被许多人认为就是一个普通全明星水准的球员,别说和杜兰特比较,即便是和塔图姆比起来都相形见绌,甚至认为他就是阻碍湖人复兴的“绊脚石”。但是离开了“是非之地”,他的表现真的打了许多人的“脸”(包括我)。
其实我觉得非“事后诸葛亮”的话,不看好英格拉姆并没不算判断失误。远投能力不足,对抗能力差,上肢力量极度缺乏,速度不快,运动能力不强,甚至连传球视野都不行…除了“尺寸”犹如璞玉以及防守出色外真感觉不出这位榜眼有什么突出点,当然还因为那随时引爆的健康问题。所以不仅仅是我们国内的专家、大V,即便美国很多专家、记者也不看好他。嗯,哪怕是当得知他被交易到鹈鹕拥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后…
上个赛季在湖人,英格拉姆可以认为是表现最糟糕的球员,甚至不需要加上“之一”…
PER值13.4,小前锋位置PER的可替代球员值是10.5,就是说超过该位置“饮水机球员值”还不到3;
胜利贡献值2.0,这是一项累计数据,全队出战时间超过1500分钟以上的球员里排名第六(总共就只有6人);
每48分钟胜利贡献值0.55,全队出战时间超过500分钟以上的球员里排名第十(总共13人);
统计表正负值-2.8,全队出战时间超过500分钟以上的球员里排名倒数第一;
超过可替代球员值-0.3,同样是全队出战时间超过500分钟以上的球员里排名倒数第一。
这样的“成绩单”,即便场均能够贡献18.3分,但不客气的说,上个赛季的英格拉姆在湖人队的【影响力】就是个【负资产】。他不在场时球队攻防效率值还比他不在场时高了0.2,这也难怪当初湖人球迷嫌弃他了,总的在场时攻防效率还不如他不在场,你要是老板你会想要这样一个球员?
当然,或许我们不能说他是【负资产】,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不适合湖人】或【无法和那支湖人队产生化学反应】,因为当他离开湖人以后所有数据都变得如此亮眼:
场均25.9分(全队第一),7.3个篮板(全队第一),3.9次助攻,0.8次抢断,0.9个盖帽(全队第一),统计表正负值3.0排名全队第二,PER值、胜利贡献值、每48分钟胜利贡献值、超过可替代球员值均排名全队第一!
基本上从一个“倒一”成长为一个球队“一哥”,场均出战时间还比上个赛季少了1.7分钟,场均出手次数仅仅比上个赛季多了4次。
这样的提升在我看来真的可以说是“脱胎换骨”了,以进步幅度来看,他这9场比赛提升之全面可以说是历史罕见,这话真不夸张,至少近20年联盟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位球员的提升幅度有他大、提升范围有他广!甚至很多媒体认为这个赛季的英格拉姆只要不受伤就基本上可以锁定“进步最快球员”奖。
之前很多球迷“调侃”说英格拉姆有两大标签:杜兰特的单打,历史级别的“静态天赋”…没错,这就是一种调侃。他所谓的天赋除了球迷附会上一个前缀“静态”之外其实真的不算出色,就如前文说的,爆发力不足、上肢力量太差、第一步太慢、滞空以及平衡能力不够、手感不够柔和。你要问“动态”有什么天赋…我想了很久就只有一个步幅够大?
于是有球迷认为他的上限是杜兰特就成为了最大的笑话…
杜兰特不仅“静态”天赋好,“动态”天赋同样顶级,有爆发力有对抗,灵活性以及速度几乎优于联盟所有内线,柔和的手感历史罕见,人球结合能力(比如他的大幅度变向)更是堪比后卫。所以他打谁都是错位,所以他最大的标签就是单打能力,所以大家都认为只有“静”没有“动”的英格拉姆要说得分效率媲美杜兰特就是自不量力。
可现在的英格拉姆得分效率真是令人感到吃惊,而我觉得他之所以会有这么大幅度的提升原因在于之前一直被球迷诟病的【接球投】:
这个赛季英格拉姆接球投频率占其总出手数的25%,PPP(每回合得分)1.40分,投篮命中率54.3%,投篮效率72.8%,这个接球投效率超过了联盟94.8%的球员。如果排除掉出战场次以及场均出战时间、出手次数不达标的球员的话英格拉姆就是本赛季“接球投之王”!
那他上个赛季呢?13%的出手占比PPP仅有0.88分,命中率34.2%,投篮效率44.1%,这个效率仅仅超过了联盟27.2%的球员。
出手频率提高了将近一倍(也是他本赛季使用频率最高的得分方式),每回合得分效率占涨了0.48分,命中率提高了20.1%,投篮效率提高了28.7%。
而他上个赛季出手占比最高的挡拆持球(25.5%)只有0.79的PPP,本赛季这一得分比例降至18.3%并且将每回合得分提高至1.03。实际上挡拆持球的得分效率全联盟整体都低于接球投,英格拉姆降低这一(单打)比例追求更高得分效率的接球投,我看到的不单单是他的努力,同时更看到了一支球队对于进攻选择的重要性。
我不是在为英格拉姆上赛季的表现糟糕“洗白”,只是我真发现在上赛季的湖人、在沃顿手下,英格拉姆没有被“正确使用”。
上个星期在分析本赛季国王的文章里我就说了,换了一支球队以后我们很容易发现沃顿的执教特点没有战术,只会要求单打,实在要战术也就是挡拆后持球人单打这一最简单的…如今看到英格拉姆的数据之后我更加确定了自己的判断。而这个软肋也是造成国王如今战绩远不如预期的最重要原因。
当然,英格拉姆本赛季在进攻端的变化还不仅在于打法的转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突破的增加。他的启动步并不快,平均速度也只算一般,甚至也不是一个“节奏大师”,不过他那夸张的步幅却并没有完全利用、开发出来,甚至可以说被“滥用”。
本赛季英格拉姆场均12.4次突破并且57.9%的命中率对于上个赛季10.1次突破47.7%的命中率来说效果算是提升了一个档次。
很多人都知道湖人上个赛季的空间不行,但如果不对比你能想象湖人去年的攻框环境究竟有多“恶劣”吗?命中率竟相差了10个百分点…
其实我想沃顿是明白英格拉姆杀篮下的“步幅优势”,他也确实在很多时候利用这点打关键球,但问题就在于为什么在明知道空间不足的情况下依旧将“宝”压在英格拉姆单打冲击内上?在内线出手环境极度“恶劣”的情况下依旧“迷信”个人能力以卵击石,我觉得这个问题并不在于英格拉姆。
对于英格拉姆究竟是多给球让他培养、锻炼单打能力做个持球点好还是让他做一个纯粹的终结点好一直以来就是很多球迷的争议焦点。很多球迷在这个赛季之前认为湖人的培养模式不对,给英格拉姆的球权(这里主要指触球时间)太少,他总是在做往返跑;也有人认为英格拉姆爆炸性的失误率根本就不适合持球,给他处理球就是浪费球权…
在本赛季之前我觉得英格拉姆应该多给触球时间,我一直觉得沃顿的“平均主义”确实不利于培养新人。因为在我的印象中,特别是很多年轻球员都是在大幅度的提升【总触球时间】、【触球次数】、【平均触球时间】等数据培养出比赛的感觉后才迎来突然的爆发?可是本赛季我改变了看法。
是的,我所看到的大数据完全颠覆了我(对英格拉姆)以往的认知:
上个赛季在湖人英格拉姆的【场均总触球时间】并不低,3.8分钟仅次于詹姆斯和隆多;【场均触球次数】也达到60.1次仅次于詹姆斯、隆多和郎佐-鲍尔;【平均每次触球时间】3.82秒同样是仅次于詹姆斯和隆多(卡鲁索后期全替补阶段不算)。
以原来的观点来看本赛季英格拉姆效率能有如此大的提升一定是球权更多了至少一倍吧?可实际上他本赛季的【场均总触球时间】是3.4分钟;【场均触球次数】是63.0次;【平均每次触球时间】3.22秒!
除了场均触球次数略微提升了2.9次以外其余两项判断“球权”的重要数据都大幅度下降!注意,这里的“球权”不是指使用率。
从前面的英格拉姆接球投效率提升到上面这个两组数据对比,你很难说英格拉姆是要像部分球迷说的那样多给“球权占有时间”才能培养出来的球员。至少从这个赛季英格拉姆的各项数据分析来看,他并不是一个持球人,他更适合做一个纯粹的终结者,更适合打无球!
换句话说,湖人的培养模式一直就不对,英格拉姆可能是个璞玉,但一直就没遇到工艺精湛的匠人对其进行雕琢。
为什么英格拉姆这个赛季能够有如此大的进步?我觉得就是这几点:第一,自己足够勤奋、努力,虽然说出手环境的改善对他效率的提升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自己的努力才是决定性作用;第二,他本来能力是有,但却鬼使神差地选择了一个最低效的得分方式作为主要进攻手段;第三,一直以来的培养模式并不是很正确,湖人上赛季力求“平均”,有意无意地让他和詹姆斯分别掌控球权,实际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他的精力。
很多球迷在惋惜湖人“放走”了英格拉姆,很多人在替这位湖人的“弃子”感到愤愤不平,其实我觉得可能他在离开镁光灯之后才能更好地放下包袱发挥出自己的真正实力,也许只有离开湖人后他才能做一个真正的“英格拉姆”。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