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血火洗礼之后,交战各国都清楚的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以此也既定了军事装备的发展方向,而系统的机械化摩托化也处于这个发展的大方向之中,20世纪二十年代英国研发的维克斯“龙”式中型火炮牵引车,就是这个时代背景下诞生的产物。

虽然在世界军事装备发展历史中,维克斯的这种火炮牵引车并不是多么出名的东西,作为一种早期的牵引车之一,它的出现为英国乃至军队机械化作战起到不小的推进作用,而且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是,这种装备已经出现在华夏大地的抗日战场上。

早在全面抗战爆发前的1935年,国军就向英国方面采购了20辆维克斯“龙”式中型履带式牵引车,装备给了防空学校的高射炮营,作为博福斯M1929型75毫米高射炮的牵引车辆来使用,但是大部分的牵引车最终都没有装备到抗战胜利之后。最大的损失是在1937年年底的南京保卫战中,大多数的牵引车和高炮被遗弃于试验场内来不及撤出来,最终只有极少量的牵引车和高炮随国军到达重庆等地布防。

这种牵引车其实就是在维克斯中型坦克的基础上研发而来的火炮牵引车辆,其实也可以说就是直接沿用了维克斯的地盘,这种“龙”式中型火炮牵引车一共拥有4种不同的型号,每一种牵引车的牵引重量各有不同,数据功率也各有差异,不过一般都安装有位于底盘左前方的90马力或者各大功率的风冷式V8汽油机,而行走装置的主要驱动轮则位于发动机的后方。

维克斯的这种牵引车除了驾驶员之外还可以乘坐车长以及炮组人员8名,成员仓采用开放式设计,两侧有拥有防护人员的安全。这种牵引车的行走装置采用板簧悬挂,拥有11对小直径负重轮。最大行驶速度为40千米每小时,可以拖拽英国生产的BL 6英寸26英担榴弹炮。这种牵引车的产量其实并不大,除了英国后来布置在印度的18辆之外,也就是芬兰在1933年的购买20来辆,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后,这种牵引车因为结构复杂拖拽力小等问题,被其他公司的产品所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