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盲皇帝”刘邦一生著诗2首,却力压乾隆4万首,已成千古绝唱

长风文 2024-04-20 06:01:14

始皇帝奋六世之余烈,最终灭六国,统一天下,建立秦朝。孰料秦朝随着始皇帝的去世,迅速的土崩瓦解。

当时秦末有多股势力角逐天下,最终刘邦在垓下击败了楚霸王项羽,成为了这片土地的新的主人,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王朝:汉。

汉朝初立,国内外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刘邦殚心竭虑治理着天下。

因刘邦只是泗水亭长出身,自身没多少文化和能力,夺取天下的时候很大程度上全靠一众谋臣良将。

汉朝建立后那些劳苦功高的文臣武将,难免会让刘邦内心对他们抱有些“功高震主”的嫌疑,所以刘邦对麾下功臣集团的权力进行限制,甚至包括动用了武力喊打喊杀。

有些人不甘心坐以待毙,便拥兵反抗,但都被刘邦一一解决。

前195十月,刘邦率兵打败淮南王英布,凯旋途中经过了阔别已久的故乡沛县。

曾经的泼皮无赖,最终成为天下至尊,如此衣锦还乡,刘邦当然要设宴款待过去的朋友和父老乡亲。

宴席上刘邦纵情饮酒,酒至酣处,历历往事浮上心头,他便边敲乐器,边有感而发即兴作《大风歌》。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歌以咏志,乐以抒怀”!诗歌是古人抒情言志的一种方式。

刘邦的这首《大风歌》只有短短三句二十三字,却是他感慨一生经历、满腹心事的真诚流露。

也难怪歌未罢,刘邦乃起舞,袍袖甩动、旋转腾踏间泣数行下。

“大风起兮云飞扬”,七个字就让我们看到了秦末汉初风云际会的几十年,这是混乱的时代,同时也是属于英雄的时代。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这一句流露出了自己那乘势高扬、威风霸气、君临天下的豪迈气概。

这是他在回忆过去的峥嵘岁月,写得豪迈慷慨,显得志得意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一句却笔锋突转,流露出眼下复杂的家国忧思。

汉朝虽然建立了,但危机远远没有解决,严重的内忧外患让他感觉坐天下比打天下要艰难的多。

所以感觉治理天下如履薄冰,步步惊心的刘邦,亟待有人来帮助他,守护这奋斗成果,保卫大汉江山。“安得”二字,寄托着眼下他后继无人的无奈忧思。

整首诗一气呵成,气势和悲壮浑然一体,完美的表达了一位皇帝内心复杂的内心,历来受到好评,连伟人都忍不住称赞此诗极为气魄。

刘邦一介草民出身,能写出这样的诗篇,实属难得。

刘邦一生仅存两首诗,除了《大风歌》外,还有一首《鸿鹄歌》,同样经典。

《鸿鹄歌》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这首歌当是作者写于晚年。刘邦还没有建立汉朝时,就和吕雉有了刘盈。汉朝建立后,刘盈顺理成章的被为了太子。

历来皇帝和太子之间,虽是骨肉父子,却有着巨大的鸿沟。

刘邦越看仁弱的太子越不顺眼,加上自己爱妾戚夫人为自己生了一个孩子刘如意,于是便想另立太子。

只是长幼有序,太子也并没有大错,加之吕后在朝中的势力强大,换太子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或引起朝政不稳,所以刘邦思虑再三,没有易储。

这首诗表现的就是刘邦对换立太子一事的复杂心态。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当时朝中大臣都非常看好太子刘盈,在刘邦想要易储的时候都极力劝阻,说太子未来会像鸿鹄般一举千里,大汉江山无虞。

“羽翮(hé)已就,横绝四海。”这一句是刘邦看到朝野上下的反应,觉得太子羽翼丰满,想要另立太子阻力实在太大了。

“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zēng)缴,尚安所施?”

如今朝野上下都认可太子,反对易储,自己又能怎么办呢?就算自己凭着手中权力一意孤行,到最后也会导致朝野动荡,将大汉置于危险之地。

刘邦将易储之事情况告知戚夫人时,戚夫人当然悲伤不已,所以刘邦写下这首诗来安慰她,表示自己无法置换羽翼丰满的太子刘盈了。

全诗寥寥四句,非常形象生动的表达出了汉初易储之争的结束,流露出了刘邦内心对于江山美人难以两全的无奈心态。

《大风歌》《鸿鹄歌》是刘邦一生仅存后世的两首诗歌,且在后世的评价都非常的高,这种质量却力压后世的一千多年后的乾隆皇帝。

据说乾隆皇帝酷爱写诗,一生写了40000余首诗,但让人记住的却没有,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由此可见,往往是那些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写就的诗,更容易成为一首好诗。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