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我委托一位同事姐姐所写,看完后我很感动,稍作整理排版发出来。
全文大概3300字,原创文章,严禁抄袭。
翠翠委托我写文章,我应当出份力。
考虑了很久,不知该写点什么。王炸的话题很多,暂时都不太适合。深知人与人的认知差别很大,很难在所有问题上观点一致。
所以,我就随便写一写,从心学角度讲一讲认知的问题。
不知你们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不努力提高认知,不去开阔眼界,终其一生,你连看清这个世界最基本运行逻辑的机会都没有。
这是一句特别有内涵的话,并无褒贬之意,却又容易引起负面情绪。多年前,这种负面情绪就曾令我产生过深深的焦虑与不安。
下文就从我自身的经历说起,简单讲一个关于“心学”与“认知”的小典故。
我仅讲一件事,也算作自己的一次修行。其中逻辑并无褒贬之意,全凭读者自己理解。
一、奉献精神不如人情世故
30多年前刚参加工作时,我和身边很多初入社会的年轻人一样。两面旗帜下宣过誓,有信仰、有担当、有热血、有觉悟。
那时的我学习能力尚可,对传统文化涉猎广博。对待工作、事业热情饱满,乐于奉献。
写材料时,我有自己的方法论。举大旗、谋大论,用各种伟大的“思想”与“主义”来武装头脑,强化其中的辩证关系。
在我当时的认知中,这个世界生机勃勃。人人都有一腔热血,人人心中都有道德是非观念。
只要我们口号喊得足够响亮,就能唤醒人们奉献的积极性。只要我们能正确应用伟大的“理论”去感召世人,人人都会抢着去奉献。
那时的我感觉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已经无懈可击,随工作到处走访,最喜欢与人辩论是非。
我的观点是乐观的,只要人人都有“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人间一天更比一天好。
然而,没多久我就发现,“奉献”这个词与奉献本身无关,“信仰”的原始动力不过是人心底层的自私欲。当讲奉献的人谋私时,所谓奉献仅仅只是用来使唤人的逻辑口号。奉献再多,也不如人情世故中的圆滑重要。
后来在批判某事、某人如何可恶时,我又一次遇到了“理论”无法自圆其说的漏洞,那一次之后我才慢慢认识到了修养的层次观……
那天下午我第一次接触心学,斗胆与一位心学大宗师辩论不休。终是我认知浅薄,不知天高地厚,被宗师用几句佛家的话说得哑口无言。
那些话初听不觉得有何深意,后来愈发觉得震耳欲聋。下面“二三”两大段稍作总结,读者试着理解一些辩证方法也不算吃亏。
二、连太阳都有照不亮的角落
人间牵绊,必有纠葛纷争,尚有四大皆空渡之。万法皆空,无量无形,可破世间虚妄,可渡人心无常。
宇宙寂灭之前,人间万象皆可渡,皆可空。唯因果道千古永恒,不可渡,不可空。
因果是为何物?念力所在,在你肉眼周遭世界,在你心内星河寰宇。
既然你要和我辩论这世界如何“光明”,我就应下来与你辩一辩何谓“光明”。
萤火之光难比群星闪耀,群星荟萃难掩皓月之辉。当旭日东升时,群星隐匿无踪,皓月也失存在感。
抬头看天,纵使烈日当空,也有照不亮的黑暗角落。你持萤火之光,凭几句妄言定语,就想去照亮人心的阴暗,甚于痴人说梦。
粗浅的自然法相已让你的信念困惑迷途,人心的曲折面岂能用“思想”去安排?
再精美的物件,放大后也有瑕疵,正直的人弯腰也有斜影。人在低头时,不得不低头。人性的瑕疵岂能用绝对的“口号”去纠正,岂能用“主义”去衡量?
人生当自修,自修需自知。
你那些“理论”讲得再热血,都是“人定”的小道,而非“天定”大道。你所谓的“大思想”只适合说给无慧根的凡夫俗子们听,他们一呼百应,只因自愚。你说得再天花乱坠,于己终是死环小道,无缘大道。
人生当自渡,因果需自量。
造化万千只为捉弄人,无欲则刚。历沧桑劫可开慧眼,脚下步步生莲,诸法实相尽收眼前。
人间“是非道义”若由少数人定,必粗浅鄙陋,乃说给凡夫俗子们听。凡夫俗子愿信,当自尝因果,自作自受未尝不可。
人间之势说予慧者听,慧者宁肯沉默不可愚人。万念皆由心,愚人者自毁天真。
佛看众生平等,人间分三六九等。芸芸众生万法万相,虚实相合,因果相称,三界六道对与错岂能由凡夫妄言定论?
愚人有愚人的自满与自傲,无需为愚人的悲苦而怜悯,愚人不愿开悟,该当如此。慧者有慧者的止语与修行,万般皆虚妄,莫论无根的是与非。
三、有些事未曾见过,何来憎恨
世上有愚人,人间自有黑白不分,此为人间道业障。道义枉然,纵有无量功果,莫轻言普渡众生。
人人都说那人恶,此为万法唯一相,认影迷头,皆由凡夫俗子定论。你未曾亲眼见过那恶人,未曾与其有过交集缘分,何来这万般憎恨?
人人皆说那事恶,此乃唯一万法相,迷头认影,自相虚妄。你未曾经历过那恶事,未曾受过那恶苦,岂能依“人定”而自愚?
那人你从未见过,那事你从未经历过,怎知对错?
别人举着大旗告诉你,那人、那事太可恶,你便信以为真。热血上头,憎恨交加,人云亦云,口诛笔伐。
如此妄言是非,与愚昧的凡夫走卒有何区别?你天天照着口号高喊某人某事太可恨,可曾想过自己也是虚妄尘世中的井底之蛙?
坐井观天不知天阔,夏虫贪欢不畏冰雪,愚人愚己,平添因果。
修行之道,看破虚妄,方可求真。处世之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人性百恶,作恶者,必教人偏听。人间百态,偏听者,必教人作恶。
世间有浮云障眼,众生有因果相随。是非曲直若由人定,无一不暗合因果。
你若非要评说是非黑白,需看清浮云背后真相,而非浮云本相。需渡劫开慧眼,需心内星河寰宇自修宝相庄严。
芸芸众生有众生相,人间事事牵因果。万事万物当交予因果,莫凭“人定”轻断是非。当知事事有例外,例外无是非。若是论是非,便是是非人。
愚昧之事或偶然或必然,既已发生,愚者当自愚,慧者当止语。
止语是为博爱,宁可不说,不可妄说。止语是为修行,一说、一不说。遇慧根者可说,遇愚人不说破。
人性欲望深藏自私,千般热血万般豪情,皆是凡夫心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看不破眼前虚妄,自当看不破后来大道求索。
丫头尚且年幼,我不与你较真。不可妄自尊大,不必妄自菲薄。你若有慧根,今后莫去“定”无根功过,莫人云亦云,莫沾染愚人是非。
远离愚昧也是修行,路遇不平可出手。有心者,你当施以援手,无心之人不可救。修行渡己不渡人,守好自己的信仰,莫去沾染“人定”的因果……
四、不谈理想,首要谈生活
30多年前,在评价某个“大坏人”时,那位辈分很高的心学宗师说了这些话。
如今宗师早已成为泰斗,她老人家也是9年前翠翠大学的老师,去学校恰好选调了她。一对一讲课,没有书本,全凭口述。
后来翠翠成为我同事,喊我姐姐,这也是我们修来的缘分。所以上文需要翠翠整理一下,此处不多说……
关于“人定”的说法,我曾纠结了大半年。不知不觉间我学会了止语,避免了很多的麻烦。
回顾往事,有些话让我受益匪浅。时间越久,越觉得自己定力不够,在心理承受力方面太脆弱。
如今是快节奏的生活,对于太多人来说,工作、生活的焦虑更甚以往,处事感性化成为了趋势。
焦虑会带来抱怨,抱怨会进一步扰乱人们对是非的客观判断力。不知不觉间,很多人就成了别人的棋子或绊脚石。
其实很多人并不笨,也不愚,他们都很善良。之所以感觉工作、生活中处处矛盾,只因没有在合适的年龄遇到点醒自己的人。
从成长不可回溯的轨迹来说,这是很遗憾的事情。
但是从生活阅历的角度来说,这也恰是一种自我修行的历练。生活总有哀愁,未来不可限量,不必为暂时的哀愁而悲哀。
事分两面看,话从两头说。愚人之愚,愚到底也是一种难得的大智慧。愚人之愚,半路被叫醒才是最刻骨心酸的体会。
人与人应该尊重,万般悲苦皆由心,看破虚妄当止语。不去嘲笑别人不高的认知,其实也是一种仁慈。
人生所得在于修行值得,世上走一遭,山川大地,凡尘浮云,到头来无一物属于自己。不总为生活而忧,便有余生之喜。
无论家财万贯还是在底层劳累,上对得起父母长辈,下对得起儿女子孙,守得住道德良心,就是成功的修行。
工作与生活可有私心,不可无良心。为人处世不求尽善尽美,当尽职尽责、尽孝尽忠,如此方可说句值得。
所以,我要表达一个修行的观点,智者自知。
为生活而殚精竭虑的人,不要再谈虚无的理想主义。那与你无关,只是别人使唤你的工具。生活的现状才是真实的感悟,脚踏实地,一分力做一分事,优先照顾好家人,让他们幸福才是你最大的使命,然后再谈追求。
人生有所依,有所眷,有所恋,哪怕只有其一或一无所有,也当珍惜自己。永远不要忘记这个世界上最在乎你的人,此生你若不辜负,人生已算圆满。
时间有限,就写到这里。多年未写过文章,仅表达一点粗浅的看法,文笔生疏,还望翠翠整理,排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