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86的吕正操上将不远万里来到美国探望被幽禁半个世纪的张学良。吕正操这次之所以会来,是因为他收到张学良即将重获自由的消息。
见面后,两位老将军异常激动,他们坐在一起回忆起各自多半个世纪的经历,也聊起了张学良曾经的那些女朋友们。张学良对吕正操说:“赵四是最爱我的,却不是我最爱的,我的最爱在纽约……”
美国?纽约?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想到那位在美国为张学良奋斗近50年的发妻于凤至。张学良最爱的人难道是于凤至?这个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不过,于凤至最爱张学良倒是真的。

想当初,最开始陪伴张学良囚禁的人就是于凤至。为了陪伴张学良,于凤至狠心抛下自己在欧洲的孩子们,义无反顾来到奉化溪口。为了能让张学良心情好一些,于凤至特意种植了好多新鲜的花草。
看着于凤至每次精心照料花草的样子,张学良感慨道:“这些植物好像你的孩子,你每天这般精心照顾,不知道它们会不会辜负你希望,我……我也想念孩子……”
当张学良因幽禁太久失去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后,于凤至则好言安慰道:“汉卿,你应该相信正义就是春天,我父亲常说一句话,从黑夜往前走,未来就是亮天,太阳也一定会出来。”
后来是因为于凤至被查出乳腺癌,为了给于凤至治病,张学良找到宋美龄帮忙,在这样的前提下,于凤至离开大陆来到美国。在美国,她除了治病之外,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帮张学良恢复自由之身。
然而,全心全意为张学良付出的她,并非张学良所爱,张学良对于于凤至,更多的是感恩、感谢。

那么,张学良口中“纽约的最爱”说的是谁呢?她跟赵四小姐有着相似的称呼——四小姐。
四小姐的大名叫蒋士云。1910年,坐落在江南古城苏州的蒋家迎来第四个孩子,孩子一出生就得到蒋家上下的疼爱,蒋家在苏州当地是赫赫有名的商宦世家,自然在教育孩子这块高出普通家庭一大截。蒋士云天生丽质,聪明伶俐。
因父亲蒋履福是外交官,所以蒋士云在年幼时便有了可以跟随父亲海外求学的机会。12岁那年,蒋士云跟着父亲来到北京,并进入英国人开办的学堂,有趣的是,在提高英文水平的同时,这位江南水乡长大的小姐竟然学会一口流利的京腔。
四年后,蒋士云跟着父母远赴欧洲,并开始了在巴黎为期一年的学习。对于蒋士云来说,将来在海外发展的可能性要比在国内大,学好多门语言,对她将来的发展大有益处。
就这样,在巴黎上学期间,蒋士云又跟着当地的老师学习了法文。
时间来到1927年。这一年,蒋士云跟着父亲回到北平,参加了外交总长顾维钧举行的宴会。在宴会上,蒋士云见到了大名鼎鼎的少帅张学良。

这个时期的张学良风华正茂,事业有成,虽然他善于交朋友,但并没有把梳着两条辫子的江南小姑娘放在心上。三年后,张学良带着发妻于凤至来到上海出席张群举行的宴会,不出意外,他在宴会上又见到了辫子姑娘蒋士云。
彼时的蒋士云已经褪去一身稚气,不管是在外貌上还是在思想上,她都越来越成熟了。这次宴会后,张学良和蒋士云的往来次数增多,喜爱英文的张学良用异国语言向蒋士云诉说心事,一种异样的感情开始滋生。
张学良希望蒋士云可以到自己担任校长的东北大学就读,显然,这个提议对于蒋士云来说是无用的,独立自主的她早已规划好了自己的人生,她要回巴黎继续深造。
蒋士云在临走前,答应张学良自己会给他写信。
蒋士云说到做到,不管学业多繁忙,它都会定期给张学良写一封信,并在信中附上自己的生活照。尽管未曾在信中向张学良吐露真心,但她知道,张学良一定会明白自己心意的。
然而,再回首时,张学良的身边已经有了另一位四小姐。心灰意冷的蒋士云派人去调查了这位四小姐跟张学良之间的往事。当她得知她为了他跟家中决裂后,一滴清泪从眼角溢出。

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再伤心也无用,理智的蒋士云没有继续纠缠,毅然踏上前往欧洲的旅程。既然他已经有了别人,那自己可以另寻“茂盛花园”。
理智归理智,人心毕竟是肉长的。受伤的蒋士云选择用旅行来派遣感情上的失意,在罗马,蒋士云偶遇曾有几面之缘的中央银行总裁贝祖贻。
贝祖贻的妻子因病去世,蒋士云的男友因距离另有他人。陌生的城市,相同的心境,悄悄地拉近了两颗破碎支离的心。
就在这时候,国内传来了九一八事变的消息。
熟悉历史的我们知道,当张学良决定亲自送老蒋回南京的那一刻,就意味着他政治生涯的结束。
西安事变,张学良被囚禁。
得知这个消息后,蒋士云借用自己跟戴笠的关系,突破层层把守见到了张学良。关于这次见面,蒋士云后来回忆道:“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他说自己很好,看看书,数数步。当然那时候他不是很自由,我觉得他心情并不快活。当天我就离开奉化回到上海了。”

这次分别后,蒋士云在大陆就没有见过张学良了。他们的再次相见,是在台湾。
1975年,蒋介石病逝后,蒋士云觉得张学良应该离自由不远了,于是联系住在台北的张家人,希望他们找机会让自己跟张学良见一面。
老蒋视张学良为眼中钉,小蒋对张学良倒是不错。得知蒋士云想见张学良后,蒋经国没有通过相关部门,直接让她见到了张学良。
只是这次的见面,让蒋士云感慨万千。
蒋介石虽然去世了,但是张学良并未完全获得自由。张学良乘车出来跟蒋士云吃饭的时候,后面有一辆轿车紧紧跟着张学良的车子,这说明,张学良的行动依旧被人监视着。
至于另一件事。蒋士云在晚年时回忆道:“于凤至器量大,这个人是很了不起的,她将少帅让给赵一荻,自己难过自己克服……但是,我就不懂赵一荻。在台湾,我跟汉公见面,赵一荻拦住他,希望最好不要见我。我想大概就是女人和女人之间总有看不开的地方。”

时间来到1991年。这年初春,张学良在赵一荻的陪伴下,步入台北桃园中正机场。他们要从这里乘坐飞机,前往美国探亲。
此行的目的是什么呢?他向台湾当局讲的唯一理由,就是去看望子女。不过,张学良私下里曾对几位友人说,我要去纽约,我要去看望女朋友……
飞机在旧金山着陆,张学良跟赵一荻来到孩子们家中,几天小聚后,张学良踏上前往纽约的班机,值得一提的是,张学良去纽约是独自一人去的,赵一荻没有陪伴在身侧。
在纽约,在蒋士云的安排下,张学良会见旧部、接受采访、做口述历史、听牧师布道,甚至到现场观看跑马、球赛……
对于张学良在纽约的这段经历,蒋士云回忆道:“在纽约的时候,少帅身体特别好,手杖都不用,脑筋也清楚,说话谈笑风生,非常幽默……”
至此,人们也突然理解了他说的那句话:我的最爱在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