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冰雕连幸存者周全弟:16岁卧雪3天3夜冻掉四肢,至今仍健在

心灵花园漫步 2024-12-20 14:37:32

“我是中国人民志愿军26军77师231团一营二连战士周全弟,向祖国报到!”

这是一个感动无数国人的敬礼,90岁老兵周全弟面对镜头举起残缺的手臂,庄严的向在场的人敬礼。

74年前抗美援朝战役中,周全弟藏在雪地里三天三夜,导致双手双脚冻僵,最终只能截肢。

作为一位16岁的孩子,在失去四肢后他的生活过得怎样?

少年参军

1950年夏天,四川省达县的征兵处前人头攒动。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站着一个身材瘦小的少年,他就是16岁的周全弟。

周全弟出生在四川省达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新中国成立后,各地掀起了参军热潮。

当地报纸上登满了抗美援朝的消息,街头巷尾都在谈论着志愿军将士的英勇事迹。这些故事深深打动了年少的周全弟,他暗自下定决心要报名参军。

然而,要通过征兵体检并不容易。周全弟的身高和体重都不够标准,但他不愿放弃这个机会。

为了达到参军要求,他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跑步,在村口的大树上练习引体向上,甚至偷偷在自己的布鞋里加了好几层棉絮来增加身高。

体检那天,周全弟紧张得手心直冒汗。他穿上自己最好的一件补丁衬衫,努力挺直腰板站在排队的人群中。

当轮到他时,医生问起年龄,他毫不犹豫地说自己已经18岁,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但眼神却非常坚定。

看着医生将冰凉的听诊器贴在自己的胸口,他努力控制着自己急促的心跳,深怕自己的紧张和谎言被发现。测量身高时,他偷偷地踮起脚尖,希望能多出那么一两厘米。

幸运的是,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当医生在他的体检表上盖下"合格"的红章时,周全弟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入朝参战。

周全弟所在的部队接到了出发命令。临行前,他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爹娘莫挂念,儿去保家卫国,待胜利之日归来。"

周全弟和其他战士们一起走向了战场。

从四川到朝鲜战场,部队走了将近一个月。一路上,他们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年轻的周全弟虽然疲惫,但内心充满期待。

每当休息时,他都会和战友们一起唱军歌提振士气。沿途的老百姓得知他们要去朝鲜参战,纷纷送来慰问品,有的还特意为他们准备了热水和食物。

终于,在11月初,周全弟随部队抵达了朝鲜战场。站在异国的土地上,看着陌生的环境,16岁的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战争的气息。

此时的他还不知道,等待他的将是一场改变命运的战役。

零下40度的生死较量

1950年11月,朝鲜长津湖地区。当周全弟和他的战友们跋涉数百公里,终于抵达这片陌生的土地,迎接他们的只有刺骨的寒风和漫天的飞雪。

他们的装备极其简陋,完全不适合这种极寒天气。身上只有单薄的棉衣,已经被汗水和雪水浸透,冻得硬邦邦的。

脚上是普通的胶鞋,鞋底早已磨损,冰冷的雪水不断渗入,冻得脚趾发麻。连基本的御寒手套都是稀缺品,大多数人只能用破布条裹住双手,却依然抵挡不住刺骨的寒意。

有些战士的手指已经开始出现冻伤的迹象,肿胀发紫。

每一步行走,寒风都像锋利的刀子一样无情地刮过他们的脸庞,留下一道道细小的伤口。脸颊和耳朵被冻得通红,甚至开始失去知觉。

周全弟回忆说:"那时候,我们呼出的气都能在空中结成冰。"他们的睫毛和眉毛上结满了细小的冰晶,眨眼时会发出细微的碎裂声。

补给线被切断后,饥饿成为了另一个巨大的挑战。他们每天只能靠一小把玉米充饥,甚至连这点可怜的口粮也在逐日减少。

周全弟清楚地记得,有时饿得实在受不了,他们就会捡起地上的冻土,放在嘴里含着,试图缓解那难以忍受的饥饿感。泥土的腥味充斥口腔,但他们已经顾不上这些了。

有的战友甚至开始啃咬皮带,咬得皮带上满是牙印。皮革的味道苦涩难咽,却给了他们一丝活下去的希望。

就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下,他们接到了前往黄草岭的命令。

指挥官召集了所有人,严肃地告诉他们,黄草岭是长津湖战役的关键点,他们将在这里与装备精良的美军陆战1师展开殊死搏斗。

虽然指挥官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但周全弟还是注意到他紧握的拳头在微微颤抖。

周全弟虽然年轻,但也明白这将是一场决定胜负的关键战役。

可当抵达黄草岭后,情况远比他想象中更加糟糕。气温进一步下降到零下40度,寒冷已经不足以形容他们所处的环境。这里仿佛是另一个世界,一个被冰雪统治的地狱。

为了打好这场关键战役,周全弟所在的连队接到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这种极寒中,埋伏在雪地里等待战机。

这意味着他们要一动不动地卧倒在冰天雪地中,等待美军进入伏击圈。周全弟和战友们紧贴着冰冷的地面,不敢有丝毫动作。

呼出的热气在空气中凝结成霜,落在脸上像细小的冰针。他们的棉衣早已被冻得硬邦邦的,像穿着一层冰甲。

三天三夜,漫长得像是一个世纪。周全弟回忆道:"那时候,我们连动一下手指都困难。有的战友开始出现幻觉,低声呼唤着家人的名字。"

为了保持清醒,他们会轻轻掐自己的大腿,或者在心里默默背诵毛主席语录。

饥饿和寒冷的双重折磨下,许多战士的脚开始冻伤。

周全弟记得,有的战友实在冷得受不了,就把手伸进裤裆里取暖,可即便如此,仍有人的手指开始发黑。但没有人退缩,他们都知道,这场战役关系到整个战争的走向。

在这三天里,周全弟看到了人性最坚韧的一面。

有的战友把仅有的一点食物留给了身边更年轻的同伴;有的人用自己的身体为受伤的战友挡风。

周全弟后来回忆说:"那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我们知道,只要能够阻挡住美军的进攻,我们的牺牲就是值得的。"

在这场与死神的较量中,周全弟的连队逐渐被冰雪吞噬。

一个接一个的战友停止了呼吸,他们的身体被冻得像冰雕一般,永远定格在等待战斗的姿势中。这个连队也因此被后人称为"冰雕连"。

周全弟咬紧牙关,强迫自己保持清醒。他知道,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不能放弃。

他回想起家乡的父母,想起参军时的豪言壮语,这些记忆成为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奇迹般的幸存

当战斗的号角终于响起时,周全弟发现自己怎么也动不了,他的意识开始模糊,最后昏睡过去。

战斗结束后,医疗队发现了奄奄一息的周全弟。他被紧急送往后方医院,但严重的冻伤已经无法挽回。

医生不得不做出艰难的决定:为了保住周全弟的生命,必须截去他的四肢。

16岁的周全弟,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高烧,感染,失血过多,每一样都足以夺走他年轻的生命。但每次他都顽强地挺了过来,仿佛有一种不屈的意志在支撑着他。

当他从昏迷中醒来,发现自己失去了双手双脚,那一刻的痛苦和绝望难以言喻。但他并没有被命运击垮。

重生之路

从医院回到家乡后,周全弟开始了漫长的康复之路。

起初,他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都无法完成。但他坚信,只要还活着,就有希望。

他开始一点一点地学习如何用残肢生活。

吃饭成了第一个挑战。

起初,他试图用嘴直接叼住筷子,但筷子总是滑落,食物洒得到处都是。他的嘴唇被木质筷子磨得生疼,有时还会流血。

经过数月的努力,周全弟终于掌握了技巧。他学会了用嘴唇和牙齿精确控制筷子的力度和角度。

当他第一次成功地夹起食物送到嘴里时,他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还有穿衣、洗漱这些看似简单的日常动作,对周全弟来说都是一场硬仗。

有一次,他在尝试自己洗脸时,不小心滑倒在浴室里。没手没脚,使不上劲的他只能等待家人的帮助。

后来,周全弟萌生了学习写字的想法。他回忆起自己当初为了报效祖国,放弃了上学的机会去当兵。

现如今又有了学习的机会,当然不能错过。

学习写字的过程异常艰辛。周全弟必须用双手握住笔,这需要极大的专注力和控制力。

开始时,他的字迹歪歪扭扭,甚至无法辨认。有时候,他握的太用力,笔会突然滑出,在纸上留下一道难看的墨迹。

但周全弟从不气馁。他每天都坚持练习,从简单的笔画开始,慢慢过渡到完整的汉字。

经过数月的刻苦练习,周全弟的字迹逐渐变得工整。

将硬笔字学好后,周全弟又开始学习毛笔字,要知道毛笔字可比硬笔难写的多,但周全弟不怕,最后他不仅掌握了毛笔字,写出来的字还有一些自己的风格。

他的作品不仅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还多次在书法比赛中获奖。

失去四肢并没有夺走周全弟对生活的热爱。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即使身处逆境,也能活出精彩。

周全弟的故事传开后,他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英雄。

他经常被邀请到学校和单位分享经历,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人们珍惜和平,勇敢面对人生挑战。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周全弟,依然保持着乐观开朗的性格。

他常说:"我们那一代人经历过的苦难,就是为了让后人能过上好日子。看到现在国家越来越强大,我们当年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不朽的战争记忆

周全弟的经历让我们得以一窥那场残酷战争的真实面貌,感受到普通士兵在极端环境下展现出的非凡勇气。

长津湖战役中,像周全弟这样的年轻战士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保卫和平的长城。

而周全弟的幸存,让这段历史能够被更多人知晓和铭记。

今天,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不仅要缅怀那些牺牲的英烈,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参考资料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