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陟东旭
“司令,你简直是诸葛亮再世,解放军真的到村里慰问老百姓了!”
“有多少人,去了哪?”
“32名,在老寨溪。”
“可看清楚了?”
“看得真真切切,多一个少一个的话,您把我脑袋拧下来当尿壶。”
“那太好了,我们这就去打伏击,包他们饺子!”
“司令,解放军不好对付,多去点人,至少去300人,十打一才有把握。”
“你说少了,我打算去1000人,让他们插翅难逃!”

这一对话,发生在湖南芷江县公坪镇桐树溪,时间是1950年的端午节。
被称为司令的人,是土匪彭玉清(又名彭雨卿),另一个人是他的喽啰。
彭玉清是湖南怀化人,1920年出生,心狠手辣,而且胆大心细。
1930年,他的父亲被人所杀,母亲哭晕在地。
年仅10岁的彭玉清没有哭,而是攥紧拳头,发誓要报仇。
“你一个小孩能报仇?癞蛤蟆打哈欠,口气不小。”村里人笑话他。
可是,三年之后的一个冬天,仇人在聚众赌博时,彭玉清敲门进来了。
他满脸杀气,右手紧握一支手枪。
都以为他拿的是模型,没有谁太在意。
谁知道,他一扣扳机,枪响了,射出一颗子弹,正中仇人的脑袋……
众人大惊失色,还有个疑问:这孩子的枪从何而来?
原来,半年前,彭玉清的母亲在河边洗衣服,一个旧警官从河边经过,看到彭母丰满动人,动了坏心思。
他脱了衣服,在水里游来游去,靠近彭母调戏:“你是不是还没有结婚,我们交个朋友吧?”
“老总,我已经结婚多年了。”
“我才不信呢。”
“那不,我的孩子都老高了。”彭母说着,大声喊道,“玉清,快过来,帮妈妈晾衣服。”
彭母这样喊,是让旧警官死心,谁知道却招来了是非。
彭玉清飞快地跑来,看到警官色眯眯的样子,当即明白了一切。

他毕恭毕敬地对那名警官说:“叔叔,你的水性那么好,可以教我吗?”
警官受到恭维,想在彭母面前显摆,痛快地说:“行啊,叔叔就收下你这个徒弟。”
彭玉清装作害怕的样子,犹豫了好一会才,像一只旱鸭子一样,摇摇摆摆地下水。
下水之后,彭玉清故意向水深的地方去,警官见了急忙喊道:“快回来,危险。”
话音未落,彭玉清就不见了。
警官惊慌失措,赶忙游过去救人,到了那里,就觉得不对劲,他的双腿被人紧紧抱住,无法使劲,很快沉到了水底,一命呜呼。
原来,彭玉清的水性好着呢,他故意麻痹对方,将其淹死。
然后,他游上了岸,拿着警官的枪和衣服回家了。
彭玉清很会动脑筋,他找到一些散兵游勇,学会了怎么用枪,之后带枪杀了仇人,报了杀父之仇。

犯下命案之后,彭玉清被通缉,在家是不可能住了,他索性上了山,当了土匪。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成了一方悍匪。
当地的百姓遭了殃,彭玉清不但打劫过往客商,还下山到山寨抢劫百姓,奸污民女,无恶不作。
到1949年,死在他手下的无辜百姓不少于百人,可谓恶贯满盈,人神共愤。
1949年7月,怀化解放后,彭玉清逃到了芷江县公坪镇桐树溪一带。
正好,蒋军残部不甘心失败,在湘西招降纳叛,拉拢土匪,彭玉清被封为“长沙绥靖公署清剿第3纵队”第3支队副支队长兼大队长,他嫌这个官太小,自称“司令”。
4个月之后,47军140师奉命进驻湘西,大张旗鼓开始剿匪。
彭玉清手下人不多,只有几百人,但是他很懂军事,对手下严格训练,再加上蒋军空投了不少枪,战斗力不容小视。

1950年,解放军在湘西追剿土匪残部
考虑到他刚加入蒋军阵营,之前跟我军没有旧怨,419团团长就想来个先礼后兵,派侦察连长刘玉飞前往劝降。
1950年3月,刘玉飞带着一名警卫员上了山,对彭玉清讲明政策,希望他为弟兄们的前途着想,弃暗投明。
谁知,彭玉清很嚣张,根本就没有把解放军放在眼里。
他冷笑着说:“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要让我下山,先问问我的枪答应不。”
刘玉飞说:“彭司令的意思是?”
“我们比一下枪法。”彭玉清狂傲地说。
“好,我愿意奉陪。”刘玉飞说。
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比武开始了。
最初,他们比赛打靶,未分胜负。
接着二人又分别打飞鸟,同样没有分出高低。
最后,彭玉清让一个土匪头顶一个酒碗,他站在三十米开外举枪射击,枪响杯碎,土匪安然无恙。
刘玉飞让自己的警卫员站在同样的距离,头上放一只酒杯,同样一枪命中目标。
众土匪见了纷纷鼓掌,彭玉清则倒吸一口凉气。
他的枪法是练了多年才达到这水平的,眼前这个解放军的侦察连长,比自己年轻起码5岁,枪法比自己还好,怎不让他心里发怵?
再说,此人只带了一名警卫员过来,说明他的胆识很好,这也让他恐慌。
两人的枪法都不错,可以说是不分伯仲,彭玉清没有答应下山的事,刘玉飞也不勉强,就此道别。

刘玉飞走后,彭玉清越想越怕,他也不敢那么狂妄,把解放军当成了劲敌,派人暗中监视,唯恐对自己不利。
1950年端午节这天,彭玉清从三姨太的被窝里钻出来,伸了个懒腰,坐在那里发愣,刘玉飞的影子又浮现在他眼前。
他在三姨太身上拧了一把,说:“你猜,解放军的连长此刻在干啥?”
三姨太不假思索地说:“人家肯定是在跟老乡套近乎,或者是在开会,反正不会跟你那样,一天到晚跟女人黏在一起,不是摸这,就是摸那。”
听了她的话,彭玉清来了灵感:对,刘玉飞肯定要到老乡家去!
他马上起床,派自己的副官带人寻找和跟踪刘玉飞。
结果还真让他猜对了,此刻,刘玉飞带着一个排30多人去了老寨溪,然后来到孟家垭,在那里走访群众。
彭玉清听了副官的报告,心中狂喜,他急忙派人到附近向另外两个土匪借兵,纠集了1000人直奔老寨溪。
到了那里,已经接近正午,线人告诉他,解放军去了不远处的孟家垭。
孟家垭是个独立的小村,北面是一座大山,村子就在山脚下。
侦察排进村之后,受到乡亲们的热情招待,热气腾腾的大米饭端上了桌。
刘玉飞和战士们刚端起饭碗,村北的山上响起了枪声。
原来在进村之前,刘玉飞就查看了地形,让排长带几名战士上了山包,负责警戒。

刚才的枪声,就是排长发出的警示。
刘玉飞赶紧撂下饭碗,带着全排战士冲到了山上,占领制高点。
与此同时,他让两名战士快速离开,到团部去搬兵。
彭玉清见解放军上山占领制高点,只好命令众土匪先包围,再向山上发起进攻。
发起进攻前,他加了一句:“尽量别开枪,我要活捉刘玉飞!”
刘玉飞虽然被重兵包围,但他临危不惧,他年纪虽不大,但久战沙场,这样的场面也不是没有经历过。
他把战士们分成三个组,分别防守三个方向的敌人,交代大家:“等敌人靠近30米的时候再打,一枪消灭一名敌人,别浪费一粒子弹。”

那边,彭玉清打算抓活的,这边解放军近距离开火,土匪发动了6轮进攻,都没有能取得进展。
到了下午,山下响起呐喊声,彭玉清一听魂飞魄散,以为解放军援兵的来了。
到了跟前才知道,是又一股土匪,约有500人加入了战斗!

看到自己的援兵来了,彭玉清来了精神,下令改变战术,不顾一切猛攻。
可是这时候,天色已晚,土匪们的攻势放缓了。
但是刘玉飞的心情并不轻松,土匪并未退去,而是加固包围圈,战士去搬兵几个小时了,也不见援兵到来。
彭玉清也不想这样僵持,他令人加速捆火把,打算发动新一轮进攻。
天上没有一个星,月亮也躲到了云彩里,四周漆黑一片。
刘玉飞看着漆黑的夜空,大脑在飞速运转,想着该如何摆脱包围。
突然,刘玉飞大脑里灵光闪现,想到一计。
他在两名战士耳边叮嘱了几句,他们带着军号出发了,一个上了左边山峰,一个上了右边山峰。
很快,两边山峰响起了嘹亮的军号,在寂静的夜空中传得很远。
彭玉清听了一颤,心说坏了,解放军救兵到了。
没有等他做出反应,他借来的土匪头子就下令撤退,彭玉清不敢拖延,也带着手下仓皇离去。
走了几里路之后,他才发现上当,随即下令土匪返回,可是刘连长早已离开了。
就在他后悔不迭的时候,解放军的援兵真的到了!双方发生激烈交火,由于借来的土匪队伍已经先走,剩下的是彭玉清自己的几百人,根本不是我军的对手,被打得七零八落。
这一战,彭玉清本想打个歼灭战,结果变成遭遇战,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
此战之后,土匪们元气大伤,士气低落,彭玉清也心灰意冷,垂头丧气,产生了“招安”的想法。

为了摸清我军的底线,1950年6月底,他让人给刘玉飞送去一封信,说是要好好谈谈。
刘玉飞跟上次那样,带着一名警卫员出发,到了山上,彭玉清很热情,但是一谈到下山具体日期,他就打哈哈,说自己做不了主。
看到对方没有诚意,刘玉飞改变策略,开始跟土匪唠嗑。
“这位兄弟,你叫什么?”
“我叫耿三。”
“你是哪个村的?”
“鹤峰县五里乡的。”
“五里乡有个叫刘大夯的,认识吗?”
“认识,我们是一个村的。”
“他原来也是当土匪的,去年年底下山,分到了地,也娶了媳妇。”
耿三一听,眼中放出希望的光。
“家里有老人吗?”
“有,六十多了。”
“不想回家,给老娘尽孝?”
“想,做梦都想……”耿三声音哽咽了。
旁边的土匪也听得入迷,不少人动了情,眼圈发红。
刘玉飞起身告辞,临走的时候,他意味深长,提高嗓门对彭玉清说:“彭司令,过这个村没这个店,希望你早下决心,我们随时恭候。”

刘玉飞的努力没有白费,他走后不到半个月,彭玉清手下一个叫张华的机枪射手带着一挺机枪投诚了。
又过了几天,彭玉清的另一个小头目周刚和两名土匪,也带一挺机枪下了山。
截至7月底,投降的土匪已经有128人。
之后,剿匪部队加强宣传攻势,还加强了军事压力,提高了围剿频率。
这让彭玉清惶惶不可终日,他认为解放军不会饶他,就带着几名亲信窜到麻阳,钻到了贵州大山里。
1950年8月,在我军的严密封锁和频繁围剿下,彭玉清缺吃少喝,蓬头垢面,再也没有了当年的霸气,只好带着几名手下灰溜溜下山向解放军419团投降。
参考史料:
1.《四野战事珍闻》郭辉著 军事科学出版社
2.《湘西剿匪英雄刘玉飞的故事》湖南省档案局《档案时空》杂志第三期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