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不了就转行演土剧?这六位演员拍长剧是糊糊,演短剧却鹤立鸡群

樱碟啊娱乐 2025-04-20 09:43:12

当不了长剧主角就转战土味短剧?这些演员的选择算不算自降身价?

柯淳在综艺里自曝日薪两万元时,后台学员的羡慕眼神几乎要溢出屏幕。

这位靠短剧《好一个乖乖女》爆红的-

霸总专业户-,去年还在短视频平台当博主,今年已稳坐行业金字塔顶端。

他对着镜头坦言:-拍短剧真是拿命换钱-,但评论区却炸开了锅——-这钱我躺着都愿意挣--长剧演员来短剧简直是降维打击-。

短剧行业的造星速度有多夸张?《家里家外》让孙艺燃从《星汉灿烂》小透明变身-十亿女主-,《执笔》令李沐宸成为首个分账破千万的短剧女王。

更戏剧化的是欢娱影视连夜签下滕泽文和刘擎,这两位短剧演员刚在《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里演完乡村爱情故事,转身就进了于正新剧《玉茗茶骨》剧组。

网友调侃:-横店群演还在等盒饭,短剧演员已经坐上了资本快车。

-

短剧片场的时间计量单位与长剧截然不同。

80集体量的作品7天拍完,主演每天工作14小时是常态。

李沐宸在《执笔》拍摄期间每天只睡4小时,候场时还得抓紧背台词。

这种高强度模式被业内戏称为-七天造星流水线-,但演员们甘之如饴——相较于长剧动辄三四个月的拍摄周期,这里确实更容易诞生-一夜爆红-的神话。

市场数据印证着这场狂欢。

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单部爆款分账超千万已不鲜见。

曾在《小欢喜》里饰演配角的钟丽丽,转战短剧后主演的《火舞倾城》播放量轻松破千万。

观众戏称:-在长剧里查无此人,到短剧里倒成顶流了。

-这种反差背后,是短剧特有的-注意力经济-——每集两分钟要完成三次反转,演员的微表情管理比台词功底更重要。

行业生态正在重塑传统鄙视链。

74岁的刘晓庆宣布连拍十部短剧时,质疑声此起彼伏。

面对-晚节不保-的嘲讽,她回应:-短剧是最时尚的艺术形式。

-这话并非全无道理,国家一级演员下场确实提升了短剧质感,她主演的《萌宝助攻:五十岁婚宠》被观众评价-演技吊打小鲜肉-。

就连中戏教师苏可都开始监制短剧,直言要-把行业标准拉回正轨-。

薪酬体系更折射出市场狂热。

头部演员日薪突破三万,普通群演日薪却不足百元,这种断层在郑州-微短剧之都-尤为明显。

某高校影视专业主任透露,剧组连搬器材的小助理日薪都涨到四百,行业却仍陷-用人荒-。

网友辣评:-这行当比外卖小哥还卷,但爆红几率堪比买彩票。

-

争议从未远离这个新兴领域。

专业院校毕业的侯拂明曝光行业真相:多数演员月收入不过万,所谓-日薪过万-的凤毛麟角。

他参演某短剧男一号,六天拍摄税后收入仅4800元,平均时薪比奶茶店兼职还低。

这种残酷现实与热搜上的-造富神话-形成鲜明对比,正如观众吐槽:-只看见柯淳日薪两万,没看见横店每天几百人拖着行李箱找活干。

-

当《无限超越班3》的导师们对短剧演员演技指指点点时,弹幕飘过犀利质问:-长剧演员端着天价片酬演面瘫,有什么资格嘲笑短剧?-这话戳中了行业痛点。

杨蓉在短剧《二十九》里演绎全职太太逆袭,细腻演技让观众惊呼-比她在长剧里的傻白甜强十倍-。

市场正在用脚投票——2024年短剧用户突破6.6亿,这个数字还在以每月14.8%的速度疯涨。

资本游戏已悄然升级。

拼多多、抖音等平台动辄豪掷千万批量投拍短剧,赌的就是-百里挑一-出爆款。

某制片人透露:-现在拍三十集成本三十万,平台分账能到百万。

-这种高风险高回报模式吸引着各路玩家,连传统广告公司都转型成立短剧团队。

网友戏称:-以前是煤老板投资电影,现在是电商大佬养短剧。

-

行业的AB面始终并存。

横店凌晨三点的片场,群演裹着军大衣在寒风中候场;摄影棚里,头部演员对着二十台手机支架表演-霸总邪笑-。

这里既有日薪三万的一线演员买下市中心豪宅,也有北漂青年拍完戏继续挤地铁回地下室。

正如某短剧导演感慨:-每个爆款背后,是三百个扑街作品在垫底。

-

站在2025年回望,短剧早已不是-土味代名词-。

《逃出大英博物馆》的文化输出,《今人不见古时玥》的文博跨界,都在拓宽行业边界。

当传统影视寒冬未过,短剧确实给了演员新出路。

就像某网友的锐评:-在长剧里当背景板,不如在短剧里当王者。

演员这碗饭,端着吃还是跪着吃,都是本事。

-

0 阅读:0

樱碟啊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