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报案称牛舌头被割,包拯:你宰了牛到集市上卖,真凶就会现身

宁静趣文史 2024-07-18 07:11:07

一日,一农夫踉跄跑入县府,跪倒在包拯面前哭诉道:“小人的牛昨夜被人割去了牛舌头,恳求大人给小人做主,拿住贼人。”

包拯问道:“可有其他财物丢失?”农夫连连摇头。

包拯沉吟片刻,指示农夫把牛宰了,拿到集市上售卖,并保证,只要农夫这样做了,贼人就会主动到县衙内自首。

农夫疑惑不解但也只能照办。果然,三天后贼人就主动来到府衙,被包拯一举拿下。

包拯出身官宦之家,父亲是当朝进士,自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儒家教育,29岁便中了进士,分配做了知县。

但包拯是家中的独子,惦念父母年事已高,便辞掉官职回家赡养父母。整整十年,包拯都在家乡承欢老人膝下,直至父母谢世,守墓期满,包拯才赴京听选。

包拯再度入仕的官职是知端县知府,很多人都眼红这个地方,因为此处盛产“端砚”,是朝廷的贡品,文人雅士都渴望得到一枚。

以前这里的知府没少用此稀世珍品为自己的仕途铺路搭桥。如今包拯来到了这里,只要运用好“端砚”,不久就可飞黄腾达。

可包拯确是个死脑筋,他严格按照规定数量生产端砚,不准任何人私自加码,谋取私利,违规者重罚。

为此他还以身作则,不私拿一块端砚,此举一出,立刻扭转了当地官员的工作作风,但也得罪了不少人。

很快包拯便成了不懂人情世故的另类,没人愿意和他交往,但他不懂为官之道、刚正不阿的名声却就此传扬开来,不久就传到了宋仁宗的耳朵里。

宋仁宗是一代贤君,非常重视廉政,他立马将包拯调到京城,任命为监察御史,负责监察百官。

包拯眼里不容沙子,上任不久就对国家的内政外交提出了许多建议,对不合法、不合情的事只要发现,必要检举。

据史料记载,被他检举降职、罢官、法办的人不下30人,而这些人都是当时的权贵,包拯主打的就是一个,为官别违规,违规誓必一追到底,甭管你是谁。

宋朝的三司使是个重要官职,是盐铁、度支、户部三部的总称,掌管着千千万万百姓的民生大计。

如此重要的官职由当时名臣张方平担任,张方平是苏轼父子的伯乐,因此为苏轼敬重。

张方平在任期间,曾趁富户举债贱卖房产时大肆买入,这遭到了包拯的纠举,仁宗一怒之下罢免了张方平,让尚书宋祁担任三司使。

宋祁是当朝宰相宋痒的胞弟,深受皇帝宠信,也算是个好官,可奈何官风浑浊,他岂能独善其身,后来还是被包拯找到了不轨行径。

可怜宋祁还没坐上三司使的交椅,就被摘了三司使的乌纱帽。

这下三司使职位空缺,宋仁宗思前想后,觉得还是交给包拯来做比较合适,于是他便下令任命包拯为三司使。

就在包拯要接下职位时,时任翰林学士的大文豪欧阳修不干了,他以““蹊田夺牛”为由上奏宋仁宗,坚决反对包拯升任三司使。

“蹊田夺牛”,是出自于《左传•宣公十一年》中的典故。意思是说田主因为别人的牛踩了自己的地,就把别人的牛夺过来当成惩罚。

意思直指包拯动机不纯,借着别人的过错,趁机给自己牟利。

欧阳修和包拯没有过节,他只是对张方平和宋祁被罢免一事不满意,张方平和宋祁对大宋有巨大功劳,因一些小事就将二人从重要的位置上拉下有失公允。

更重要的一点是,欧阳修认为包拯一旦做了三司使,就会破坏自己的名誉,落下心怀鬼胎的口实。

包拯欣然接受欧阳修的批判,主动请辞三司使一职,之后欧阳修和包拯还成了好友,欧阳修还向宋仁宗力荐包拯出任其他重要官职。

包拯一生勤政为民,的确不愧为一代贤臣,但他更大的作为是在为民做主,审冤断案上。

包拯在任地方官时,某天清晨,一老农跌跌撞撞地到县衙报案。

声称自己家的牛被人偷着割掉了舌头,血流不止,无法进食,恐命不久矣,请县老爷为他做主,拿住凶手,否则他一家老小便没活路了。

农夫所言不虚,在古代牛属于重要的生产工具,朝廷明令禁止杀牛,无故杀牛是大罪。

如今老农不仅面临着家里耕地无牛耕种的困境,还要面对牢狱之灾,于他而言就是断了活路了,这当然是天大的事。

包拯听后细细打量农夫,断定农夫没有说谎,便排除了农夫自己割掉牛舌的可能。

接着便问农夫是否告知他人,当得知农夫没有告诉别人后,就让农夫回去把牛杀了,拿到集市上去卖,挽回点损失。

农夫一听吓得连连磕头说,杀牛卖肉是犯法的事,他万万不敢。

包拯安慰道:“杀牛之事是我允许的,自然不会追究,你只管照我说的去办,三天后凶手自会现身。”

农夫将信将疑回去宰牛卖肉去了,不久就有一人风风火火跑进府衙告状,说有人罔顾朝廷法规,胆敢公然在市场上宰牛卖肉,如此藐视法规的人,天理难容。

包拯嘿嘿冷笑:“来人,把这个小人拿下,牛舌就是他割掉的。”

告状的人还想抵赖,但看到公人手里的杀威棒,吓得赶紧招供,免受皮肉之苦。

原来这人和农夫早有积怨,一直寻机报复。

一天夜里他趁月黑风高之机,割掉了农夫的牛的舌头。这样牛就活不长了,等牛死后,他就可以诬陷农夫无故宰牛,将农夫送入大牢。

可还没等牛自然死亡,农夫就将牛宰了,还没等牛自然死亡,农夫就将牛宰了,还拿到市场售卖。

这样罪加一等的事被他看到,他简直高兴坏了,因而慌忙前来报案。

岂料他的这一计谋早被包拯看穿,因而才设计了这一出引蛇出洞的好戏。

这个案件传出后,百姓纷纷赞扬包拯断案如神,此后包拯又不为强权,为民做主,审理了很多大案要案。

因而百姓们送他一个雅号:包青天。意思是包拯走到哪里,哪里就会云开雾散,重现朗朗青天。

而包拯这个名字也永载史册,流传至今。

7 阅读:2455

宁静趣文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