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摊面积”取消后,已经买房的人如何赔偿?相关回复来了

职闯江湖 2025-03-13 10:40:19

住建部最近的动态让大家又开始关注公摊面积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这次提倡按套内使用面积交易住宅的政策风向,让很多已购房的业主坐不住了:如果公摊面积真的被取消,我们当初多花的钱能拿回来吗?

说实话,这种期待挺正常的。谁不想拿回自己多付的钱呢?但现实可能没那么简单。

01公摊面积的烦恼

公摊面积这个概念最早是1995年从香港引入的,本意是为了合理分摊公共设施成本。电梯井、楼梯间、设备间这些公共空间的建设成本,需要所有业主共同承担,这本身没什么问题。

问题在于一些黑心开发商把这玩意儿变成了牟利工具。夸大公用面积、硬把不该算的地方也算进去、故意压缩套内面积...这些操作让购房者实际能用的面积大打折扣。

有些楼盘的公摊比例高得离谱,超过30%都不稀奇。你以为买了100平方米的房子,结果只有70平方米能住人,剩下的钱都交给了"看不见摸不着"的面积。

建筑类型不同,公摊比例差异也很大。

多层公摊在7%-12%,小高层是10%-16%,高层达到14%-24%,超高层更是夸张,能到20%-30%。

楼越高公摊越大,因为需要更多电梯井、设备间、避难层这些东西。

重庆已经带头取消了公摊面积制度,其他城市也正在跟进。看到重庆的例子,大家纷纷期待自己的城市也能有所行动。毕竟谁不想把钱花在真正能用的地方呢?

02想拿回钱?没那么容易

很多人对赔偿抱有期待,但事实可能会让人失望。现行法律没有规定开发商需要对已购房者进行公摊相关赔偿,这是最关键的法律障碍。

购房合同里通常也没有关于公摊取消后赔偿的条款,当初签合同时谁会想到公摊有一天会被取消呢?没人会在合同里专门写上这一条。

假设真要赔偿,标准怎么定?依据是什么?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答案。加上现在房地产行业普遍资金紧张,让开发商拿出大笔资金进行赔偿,实在是难上加难。

即使政策真的调整,对已购房业主来说,直接获得赔偿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与其期待一笔可能永远不会到账的钱,不如关注一下其他可能的好处。

03还是有些好处的

虽然直接赔偿难以实现,但取消公摊面积后,已购房业主还是能享受到一些间接好处。物业费、供暖费这些可能改为按套内面积计费,长期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节省。

二手房交易也会因为定价更加透明而受益。公摊取消后,大家都按套内面积来定价,避免了以前那种"明明两套房子套内面积一样大,建筑面积却差很多"的尴尬情况。对二手房业主来说,房子更好卖了。

潜在的政策支持也值得期待。毕竟这种改革涉及面广,影响人数多,相关部门也许会出台一些配套政策,减轻已购房业主的损失。具体会怎么操作,目前还不得而知。

对于准备买房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今后买房只看套内面积,少了一层"迷雾",至少知道自己的钱花在哪里了。建议以后看房优先关注套内面积这个指标,而不是总建筑面积。

取消公摊面积是房地产市场走向更加透明、合理的重要一步。虽然短期内可能会有些阵痛,但长远来看,这种改革对购房者、对整个市场都是有益的。

现有业主们也别太沮丧,与其纠结于可能拿不到的赔偿,不如积极了解新政策可能带来的其他好处。毕竟,政策的初衷是为了让房地产市场更加健康,长期来看,所有人都会从中受益。

2 阅读:1080
评论列表
  • 2025-03-15 19:38

    不可能买了有得得赔,以前的事。按房产证收费,是实话,

  • 2025-03-14 19:19

    现在的苹果5S手机值不了几个钱了,以前花五、六千买的人,甚至卖肾买手机的人要怎么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