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洋场,风花雪月,旗袍歌女,纸醉金迷……
在不少描写民国生活的小说和电影中,民国仿佛是个乌托邦乐园。女孩子们穿着洋装,在某个文艺范满满的咖啡馆里喝着下午茶,男子们则长袍缓带,研讨学问,弄堂雨巷里处处可见才子大师的身影。
一派美好的画面,让不少现代人对民国充满了向往。那么,倘若我们真的有机会穿越到民国,又将会经历怎样的生活呢?
01民国版的“996”
如果从概率学的角度来看,穿越到民国后想要过上影视剧中的美好生活,概率比买彩票中头奖还低。
因为影视剧里的民国生活,仅仅存在于极小一部分上流社会中,大多数老百姓的生活里,则充满了战乱、饥饿与死亡。
试想若我们真的穿越到民国,大概率成为一名普通人,那么在穿越成功的那一刻,我们听见的第一个来自民国的声音,或许不是上流社会妙曼的歌声,而是各路军阀催讨税钱的吆喝声。
民国战乱频发,各地军阀为了维持军费规模,纷纷向老百姓收起了“预征税”,就拿20世纪30年代的四川来说,当时灌县和新繁的田赋都预征到了1991年,而成都的田赋也已经预征到了1985年。
谁能想到,当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们梦想着穿越到民国时,生活在民国的老百姓们却快要把税交到21世纪了。如此高额的税赋,造成民国百姓普通生活拮据,用《黔滇川旅行记》里的话来说,就是“儿童十五六岁以下,终年是赤着身,有太阳时,晒太阳取暖,无太阳时则藏于草中,女孩十五六岁时,仍多无破裤可穿,仅用麻片以遮身。此非少数者,普通大约都是如此。”
乡村里生活的百姓衣不蔽体,城市里的居民们同样生活悲惨。据文献资料记载,当时一个男工全月无休,每天工作10个小时,拿到手的工资大约是20元左右。
这笔钱看起来不多,可在工人中已经算是“高薪”了,同样的劳动强度下,女工的工资只有13元左右,童工更少,约为10元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民国时期工人们的工作环境,远远比不上现代工厂。据美国医生海德姆回忆,他在上海缫丝厂调查职业病的时候,亲眼见到平均不满14岁的童工们的手被溶液腐蚀溃烂,却还要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
饶是如此,对于民国时代的百姓们来说,有份工作已然是“幸福生活”了,更多的时候,他们不但无处上工,还要面对随时可能到来的饥荒。
02天灾人祸
民国的天灾十分频繁,几乎每隔几年就有一场大灾。1920年,关中一带发生饥荒,灾情遍及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等5省317个县,百余县内颗粒无收,数以十万计的灾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去逃荒。
1928年,陕西、甘肃一带又发生了一场大饥荒,这次的灾情波及山西、绥远、河北、察哈尔、热河、河南八省。其中灾情最为严重的陕西,赤野千里,尸骨遍地,百姓们不得不靠着树皮、草根、观音土生存。
1938年,黄河花园口决堤。豫、皖、苏三省44县(市)沦为灾区,89万人惨遭溺死,千百万人流离失所,并形成震惊世界的“黄泛区”。
仅仅4年后的1942年,河南再次爆发饥荒。这次河南遭受了旱灾与蝗灾的双重暴击,粮食大量减产,而国民党当局却在这时强征军粮,人为加剧了灾情,最终造成河南省因灾情死亡人数超百万,其中仅许昌县一处就有82224人饿死。
侥幸没饿死在河南的人们,则西出潼关成为流民,沿途饿死、病死的人不可胜数。一些人实在饿的急了,只能典卖家人换粮食,结果由于卖儿鬻女的人太多,妇女售价跌到了平时的十分之一,壮丁售价也只及过去的三分之一。
眼见粮食危机愈演愈烈,天灾人祸交加,可民国的各派大佬们,却压根不管百姓死活,反倒盘算起用百姓们的良田来种植鸦片,以便谋取暴利。
早在民国初期,鸦片丰厚的利润,就成为了各路军阀们重要的军费来源。虽然北洋政府一度实行禁烟,但由于政局动荡,禁烟令渐渐名存实亡。到了1925年,全国仅有吉林、山西两省实行禁烟,其余省份鸦片泛滥成灾,鸦片烟税一度占军费总支出的40%-80%。
有些省份为了最大化获取高额利润,甚至官方规定农民种植罂粟的额定数量,如果农民种植量没有达标,就要按亩缴纳税款,还有些省份干脆要求不种植鸦片的农民缴纳烟税,或是罚款同等数量的“懒捐”。
官方逼种之下,民国时期的产烟规模达到了世界第一。高产量对应着庞大的消费客群,当时吸食鸦片人数高达8000万人,不少达官政要都是瘾君子,这也间接导致民国时期的人均寿命只有35岁。
1935年,蒋介石有感于鸦片泛滥,发动了“两年禁毒,六年禁烟”的行动。然而,这一行动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鸦片问题,1940年,也就是国民政府“六年禁烟计划”的最后一年,四川宜宾县城举办禁烟成功的表彰大会,事后该县的县长因禁烟有功,成功升职。
讽刺的是,就在表彰大会举办当天,离大会现场仅几十米的烟馆里,就有瘾君子在吞云吐雾,甚至就连替县长写表彰大会发言稿的秘书,也是个人人皆知的大烟鬼。
鸦片肆虐叠加饥荒与兵祸,共同打造出民国那段令人不堪回首的悲情岁月。如果说穿越到民国真能回到小说或是影视剧里描写的“盛世”,那民国也只是少数人的“盛世”,却是大多数人的灾年。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参考资料:《剑桥中华民国史》、《民国初年禁烟运动述论》、《黔滇川旅行记》、《四川军阀统治下的田赋附加和预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