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李某诚:利刃割袍断国运资本失节负苍生

哈南正己 2025-03-17 21:50:35

顾炎武曾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商贾之道,当以家国为锚。李某诚将全球43个港口资产售予美企贝莱德财团,其中巴拿马运河枢纽港拱手相让,此举犹如在民族经济命脉上自斩经脉。王夫之曰:“私利盛而公义衰。”当资本巨擘将万亿财富凌驾于国家安全之上,非但悖逆“商之大者”的千年古训,更暴露其短视投机之殇。

一、战略资产拱手让,国门洞开祸患生

国之重器,不可假手于人。港口乃全球贸易之咽喉,其数据、物流、调度权关乎经济命脉。李某诚以228亿美元“清仓式”出售,实为将国家利益置于美资操控的砧板之上,埋下战略隐患。

一是弃守国门如自毁长城,物流命脉成他人嫁衣。《战国策》云:“唇亡则齿寒。”巴拿马运河承载中国21%海运贸易量,美资掌控后或对中国商船征收附加费、选择性限流,每年额外成本或超数十亿美元,华为芯片断供式绞杀或将重演。

二是数据霸权暗流涌动,核心算法拱手资敌。贝莱德要求移交港口管理系统及调度算法,此举无异于将中国企业的技术底牌暴露于美国“长臂管辖”之下。司马迁言:“利令智昏。”李氏为套现竟配合美方“数据殖民”野心,实为饮鸩止渴。

三是蝴蝶效应恐成燎原,全球围堵借势成型。特朗普政府已计划将全球12个关键港口纳入“对华管控区”,李氏交易恰为美式霸权递刀。韩非子警示:“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此例一开,恐引发西方效仿,中国“一带一路”布局危如累卵。

二、资本无度噬血利,家国情怀荡然存。

商者无魂,其行必诡。从囤地推高香港民生成本,到跨境套利加剧产业空心,李氏商业帝国屡显“脱实向虚”痼疾,与“实业报国”的时代要求南辕北辙。

一是囤地炒楼遗毒深,民生凋敝积怨重。管仲曰:“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李氏旗下企业垄断香港七成地产,致房价收入比达20.8倍,青年置业无望。此等“抽血式经营”,早为今日背弃家国埋下伏笔。

二是套现离场引产业空心,跨境套利成资本常态。《盐铁论》斥:“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李氏近年抛售内地、香港资产超2500亿元,转向欧洲基建投机,致使本土产业链断裂,与“双循环”战略背道而驰。

三是代际传承藏私心,家业长青终成幻梦。范仲淹倡:“先天下之忧而忧。”然李氏分家重血缘轻公义,万亿资产纳入家族信托,暴露“家天下”狭隘格局。相较霍英东将南沙项目捐予国家,高下立判。

三、前车之鉴犹在目,后世之师当警醒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从胡雪岩“借洋敛财”遗臭百年,到当代“离岸爱国者”投机现形,李氏事件恰为资本全球化迷思敲响丧钟。

一是买办遗毒殷鉴不远,经济主权岂容沦丧。张謇“实业救国”青史留名,胡雪岩勾结洋商终致身败名裂。今若纵容战略资产外流,恐重蹈清末“海关抵押”覆辙,使改革开放成果毁于一旦。

二是监管利剑亟待出鞘,法治篱笆须筑铜墙。韩非子言:“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当以《反外国制裁法》为矛,对关键领域设“负面清单”;借鉴欧盟《外国补贴条例》,对跨境并购实施国安审查,斩断资本妄念。

三是新商业文明当立标,义利共生方致远。王阳明主张“致良知”,曹德旺扎根玻璃制造四十载,任正非“备胎计划”未雨绸缪,皆证“商之大者”必以国运为念。反观李氏,徒留“富可敌国却失魂落魄”之讥。

林则徐疾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李某诚事件恰似一面照妖镜,照见某些资本“有奶便是娘”的软骨病。魏源警示:“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当此百年变局,唯有利剑高悬震慑投机、重塑商道凝聚共识,方能使资本与国运同频共振,护佑复兴巨轮破浪前行。​​

0 阅读:17

哈南正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