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月21日,在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年会讲话中14次提及中国,不忘就涉华贸易问题说三道四,提到所谓“市场扭曲”“中国冲击”“贸易失衡”等。
但也强调欧盟应努力与中国实现互利共赢,要与中国开展建设性接触,借2025年中欧建交50周年契机深化对华关系。

有美国媒体认为,她的表态是想告诉美国,欧盟还有其他选择。
阿尔法军事也同样认为,冯德莱恩一直是欧盟里的“亲美反华分子”,但此次讲话展现出想要与中国经济合作的意愿,不过也谈到了所谓“中国冲击”“贸易失衡”等问题,认为她可能是将与中国合作当成和特朗普谈判的筹码。
这种前后矛盾的表述,其实不难理解。
在特朗普回归且推行“美国优先”议程的当下,欧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特朗普刚上台就宣布对墨西哥、加拿大开刀,还预计在2月1日开启对欧盟的征税计划,这让欧盟各国人人自危。
在这种情况下,冯德莱恩向中国示好,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无奈之举,是想将与中国合作当成和特朗普谈判的筹码。
试图以此来倒逼特朗普尽快给欧盟一个满意的答复,减少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伤害,分散风险,实现欧盟贸易的多元化。

但世界经济论坛并非冯德莱恩可以随意摆弄、实现自身政治目的的舞台。
冯德莱恩拿中国作伐,显然找错了对象,中国不是任人拿捏的。
中国始终秉持着开放、包容、合作的态度,愿意与欧盟开展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但这种合作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础上,绝不能容忍无端的指责和抹黑。
果然,中国还没发话,欧盟内部就已经乱成一团。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指出,冯德莱恩这一观点与中欧长期以来的经贸合作事实相悖。文章强调,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多年来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为欧洲企业提供了广阔市场。不少欧洲车企在中国市场收获颇丰,带动了上下游产业发展,所谓“市场扭曲”“贸易失衡”缺乏依据。
美国彭博社在报道中分析,冯德莱恩此番言论正值全球经济复苏关键期,中欧在经贸领域合作密切,此举或使中欧关系面临新挑战。文章还提到,中国一直倡导多边贸易体制,对全球经济稳定增长贡献显著,冯德莱恩的指责可能有复杂政治考量。
德国《明镜》周刊发文称,德国作为欧盟经济强国,与中国贸易往来频繁。众多德国企业依赖中国市场和供应链,冯德莱恩言论可能使德国企业担忧,进而影响欧盟内部对中国政策走向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