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台风》撤档背后,没看到退路,只看到某些女性电影的自嗨

逸仔瓜棚 2025-04-01 18:45:08

2025年3月28日,拳击手张伟丽领衔的跨界电影《下一个台风》,在刚刚结束北京举办超前观影礼活动的两天后,宣布撤档,还发了一段相当文艺的撤档通告,多少弄出了点“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凉和不甘。

撤档真相:自己“既要又要”,别拿“哪吒”背锅!

消息一出,在一些无良的yxh的引领下,网上铺天盖地刷起了电影被撤档的两个原因:“哪吒霸权挡路”,“题材太敏感”。

真的求求了!能不能别给自己加戏!这种荒谬的理由说出来都让人生理不适了!

先说第一个原因:“哪吒霸权挡路”,说什么哪吒档期一延再延,每日排片占35%以上,严重挤压别的电影排片!真的,够了!能不能别什么事都扯上哪吒,最近电影市场的惨淡归根到底是电影不能打,《美队4》、《白雪公主》、《平原上的火焰》、《怒水西流》这些电影已经不是平庸这么简单了,简直是对观众的伤害,能有好票房才怪。整个三月,如果没有《哪吒2》顶着,电影院真的可以关门了!

而到了清明档期,十几部电影集体爆发,院线不可能上来就用哪吒2挤压排片,毕竟都已经是上映尾期了,上映首日的排片还是得看清明档期这十几部电影的自己的能力,结果呢,撤档之前,《下一个台风》还办了超前观影,各种明星造势,但预售票房只有19万、在预售里排名第五,这样的结果只能非要拿哪吒说事的话,那只能是——不是哪吒太强,而是你自己太弱。

下一个台风撤档前预售排名

而第二个原因:“题材太敏感”。相对于把哪吒拉出来挡枪的荒谬,这个理由,或许是电影方对于临阵脱逃,给自己最后的一点体面。

关注校园性侵、社会偏见与性别暴力这样的女性电影不是史无前例,而且《下一个台风》已经拿到了龙标,并且连央视等官媒都做了正向报道,只因为可能宣传期撞上了“大同订婚”案,就说题材太敏感,不能上映,未免有些阴谋论了,当然,对于片方而言,这样的理由似乎对自己非常有利,所以连导演都暗戳戳的引导舆论了。

导演疑似肯定电影是因为题材敏感撤档

但《下一个台风》未战先撤已经是事实,当我们回归这部电影的内容和宣发过程,就不难发现这部电影的真正的问题:或许,从一开始,《下一个台风》就掉进了女性题材“自嗨式创作”的陷阱,并且既要又要!

自嗨式创作:拍给“先锋文青”看的女性电影

3月26日的超前观影礼,即使是精挑细选的观众,一众女影星女导演出来站来,电影的首播口碑还是有不少质疑,其中观众吐槽最多的就是“群像扁平”以及“双女主关系暧昧”。

整部电影讲述的是女性间的相互帮扶,或许导演是为了迎合当下年轻人的喜好,于是张子枫和张伟丽在海岛上的互动,硬是被拍出几分“百合情愫”,这反而冲淡了女性互助的主题;而李心洁、姚晨的角色更是沦为工具人,连台词都像在背口号,并没有发挥出老牌演员该有的实力。

更致命的是,影片沉迷于堆砌“性侵”“失语”“家暴”的苦难元素,仿佛不把观众虐到窒息就不算女性电影。这种“悲情轰炸”看似深刻,实则暴露了创作的偷懒——把社会议题当遮羞布,用眼泪掩盖叙事能力的不足。并自以为的觉得,当代女性需要这样的女性电影为其发声,也需要这样的女性电影给予她们前行的勇气。

可是,中国女性电影从“五四运动”开始有萌芽,到被称为“女性电影元年”的2024年,已经有了百年的发展,中国女性也早已经不再需要通过直面绝望的苦难获得勇气。比如去年的《热辣滚烫》,贾玲用“减肥逆袭”这种接地气的壳子装女性觉醒的内核,成功夺冠春节档,即使很多人后来因为票房的飞涨而对《热辣滚烫》充满恶意,但如此高的票房已经说明觉电影观众要的不是女性电影处处是苦情戏,而是解决问题的希望感。

2024年三部极具代表性的女性电影

错位宣发:3亿的主流观影女性在小城,她们强大在内核,并不需要“打拳”

当然,电影艺术不会拒绝一部分女性电影就是要将苦难绝望与悲情进行到底,毕竟电影艺术层面不只是有爆米花电影,也有不在乎票房的小众艺术电影。但《下一个台风》最大的问题就是既要又要,找张伟丽跨界演戏作为噱头,播出之前各种宣发路演,对于票房的渴望毫不遮掩。

张伟丽剧照

但很遗憾,《下一个台风》的宣发策略堪称“教科书级反面案例”。路演只跑北京高校,营销海报写着“为房思琪们发声”,直接对三四线城市女性观众视而不见,但问题是,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58%的购票用户来自二线以下城市。

如果说,超前观影礼只能选择电影的最核心目标群体,那么影片的网络宣传部分就更差劲了。影片似乎只为强调“受害者”的悲苦,首映邀请了多名高校学生及性侵受害者代表参与,还重点宣传真实受害者代表丽丽观影后情绪崩溃,称影片“真实到让人心碎”,现场与主创拥抱,引发全场强烈情感共鸣,更有宣传直接盛赞电影不去塑造“魅力反派”,揭露社会现实。

好一个全女性电影,好一个绝望且真实!但是,真正的女性主义不该是制造性别对立,而是让所有人看到共同的困境。《好东西》在去年底口碑票房双丰收,里面的女性形象立体,思想成熟,女性意识觉醒并不是以丑化异性代价,相反,电影里的男性对性别议题都有很好的认知,最终以超7亿的票房,某瓣8.9的高分,让观众对女性电影有了更多全新的认知。而放眼全球,《芭比》全球狂揽14亿美元票房,靠的不是骂男人,而是用粉色幽默让男女观众一起反思性别偏见;《三块广告牌》把母亲复仇的故事拍成犯罪悬疑片,既保留批判性又让观众看得过瘾。这些成功的女性电影都在证明:主流的观影女性,自有强大的内核,不用也不屑于“打拳”,女性电影想破圈,得先学会“说人话”。

《下一个台风》海报

既要又要没问题,但别带着自己所谓的“标签”

《下一个台风》选择撤档,只能说明片方还是在意票房的,而不是如公告所说给这样的女性电影找出路!毕竟这样类型的女性电影,如果定义为艺术电影,出路本身就不是票房。

但如果既要又要,想“叫好又叫座”,那么,《下一个台风》这样的电影恐怕必须先撕掉自己的小众标签。女性电影不是小众电影,更不是苦难电影,悲情电影,这些打在女性电影上标签不过是历史遗留下的痕迹被别有用心的人反复利用罢了!那些专注女性电影的导演们醒醒吧,别再打着“为女性发声”的旗号搞小圈子狂欢了!

既要又要是好事,因为这表明女性电影的从业者想要进步,但女性电影真正的进步不是拍一部某瓣高分的艺术电影,而是让菜市场大妈和工地大哥都愿意买票进场。当女性题材不再需要特殊标注,当“女性力量”变成全民共鸣的叙事,才是女性电影真正的胜利。

所以不要妄图通过洗脑观众去提高自己的票房,也不要用“打不过就跑"来当自己“又当又立”遮羞布!女性电影不需要悲情盾牌,观众要的是好看的故事,而不是所谓的“正确口号”。与其抱怨市场残酷,对女性电影的不公,不如先问问自己:你拍的电影,真配得上观众的35块钱吗?

0 阅读:11
评论列表
  • 2025-04-01 22:17

    垃圾电影[得瑟]

逸仔瓜棚

简介:娱乐圈杂食动物🐮追剧狂热爱好者🔥娱乐瓜搬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