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撑10余年,让立交桥“开天眼”的广州钉子户,却成为网红打卡点

四月去旅行 2022-06-04 01:26:41

在飞速的城市化进程之下,“钉子户”一词成了这一特定时期的产物。在不少大城市,我们往往都能在一片繁华喧嚣的高楼大厦中,发现一座突兀存在的房子,与周边格格不入。对于始终无法调解的钉子户,城市建设只能作出一定的改变、来适应其长期存在。在一线城市广州的市区,就有一钉子户,让城市立交桥为其“开天眼”。

2020年8月通车的海珠涌大桥,是广州海珠区重点工程环岛路的一个重要节点。它看起来只是一座平平无奇的城市立交桥,但是到了大桥的南岸,原本为一体的双向四车道,却被硬生生地“撕开”了一个口子,中间是一座看上去颇有年代的自建房。从高空俯瞰,这座房屋嵌在大桥底部,车道在其房顶绕开,桥和房形成了一个眼睛的形状,被人们戏称“海珠之眼”。

而这座房子明显是在建桥之前就已存在,在这里已经住了50多年的梁家人,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2010年开始,海珠区为改造海珠涌沿岸市容,启动了该桥周围的征拆工作,梁家就已在其中。从2010年,该地块就陆续有居民搬迁;而梁家认为对口的安置房没有电梯,且房型不好,不适合家中体弱多病的老人居住,拒绝搬迁。

2016年,因修建海珠涌大桥,拆迁再次来临。这次的安置房一套因对着太平间被梁家拒绝,另一套虽得到梁家认可,但街道办始终未给钥匙,后来也不了了之。

2019年,海珠涌大桥改道,无需再拆除梁家的房子。而从2010年开始,其他在拆迁范围内的住户均已陆续搬迁,只剩下梁家一户,成了大家口中的钉子户。对此官方的解释是有关部门提供了货币补偿、置换房源等多种补偿方式供业主参考,但双方没能达成共识。

而梁家的说辞是因为始终没遇到合适的房源,只能留下;网传的400万、800万、三套房等补偿方案均为不实消息。梁家的原话是“如果真有那么多钱,那我不走是傻吧。”

孰是孰非,对于不知全貌的外人,不敢妄下论断。最终,在确保梁家房屋安全、能够正常出入的前提下,海珠涌大桥正式通车。让人意外的是,“海珠之眼”被发现后,来桥上甚至是梁家住宅门口拍照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

这里一夜之间,几乎变成了广州最火爆的网红打卡地。直到今天,“海珠之眼”都是广州航拍爱好者心中的必拍画面。面对争议与围观,梁家不堪其扰。相关部门在桥上、桥下皆采取了安保措施,以求减少围观群众对屋主的打扰。

从2020年至今,有网友痛斥钉子户贪得无厌,也有网友对梁家表示支持与力挺。业主与拆迁部门各有说辞,这背后隐藏的困难和阻碍,远没有我们看上去那么简单。虽然形成“海珠之眼”并非最佳方案,这类钉子户在广州也并非孤例;但是不强拆并予以保护的背后,恰恰是城市管理观念的进步与包容的体现。

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梁家总会搬出“海珠之眼”;但是为一栋自家房改道的海珠涌大桥,将一直以这样特殊的形状,迎接一波又一波的城市猎奇者。如果将来广州也建造类似城建博物馆的话,那些为“不死磕钉子户”的案例,绝对可以独立成章,讲述城市更新中遇到的不平凡插曲。

0 阅读: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