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机器人跨界造车,追觅想做“第二个华为”?

正解局 2024-10-25 16:25:37

最近,有媒体报道称,扫地机器人企业追觅科技正在组建团队造车,首款新车是一款增程产品。

其实,更早一些,同为扫地机器人企业的石头科技,已经造出了汽车。

汽车行业已经这么卷了,为什么还有企业入局?

追觅跨界造车,想做“第二个华为”?

追觅科技成立于2017年,同年,正式入选小米生态链企业。

创业初期,追觅科技为小米代工生产吸尘器、米家扫地机器人。

成长壮大后,追觅科技使用自有品牌,已推出扫地机器人、无线吸尘器、智能洗地机、高速吹风机四大品类,产品覆盖120 余个国家和地区。

根据EqualOcean的报道,追觅科技2023年的营收预计为80亿元。

2024年1-8月,追觅以15.5%的零售额占比,成功登顶中国大清洁市场占有率第一。

追觅造车,并非空穴来风。

据媒体报道,早在2021年,追觅造车项目已立项。

今年7月,网上传出追觅正在招聘智能座舱硬件工程师、底盘电控高级经理、悬架系统高级经理等汽车行业相关人才,最高开出了超5万元的月薪。

追觅的招聘信息

最新的消息是,追觅整个造车团队200人左右,首款新车是一款增程产品,目前处于Demo阶段,未来新车还会有出口欧洲的计划。

追觅,为什么要跨界造车?

最直接的原因,是突破行业瓶颈,扩大业务增量。

追觅所处的清洁电器市场,增速正在放缓。

我国清洁电器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2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09亿元,市场规模扩大了10倍。

2012-2023年我国清洁电器市场规模变化

十年狂飙突进后,增速已有所放缓。

2023年,我国清洁电器国内市场全渠道零售规模达329亿元,勉强正增长,零售台数却同比下滑了4%。

目前,整个清洁电器行业已进入红海,同质化严重,价格竞争激烈。

对追觅来说,行业瓶颈肉眼可见,很难再保持高速增长。

具体到扫地机器人细分领域,追觅与头部企业差距颇大。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消费者使用的扫地机器人品牌中,排名前五的品牌依次为小米(21.33%)、科沃斯(21.00%)、美的(19.33%)、飞利浦(15.67%)和华为(13.33%),松下、海尔、石头与戴森紧随其后。

2024年中国消费者使用的扫地机器人品牌 图片来源:艾媒智库

追觅以9%的市场份额,位列前十之外。

扫地机器人市场竞争如此激烈,追觅想夺取市场份额,并非易事。

2023年,追觅的营收已经来到了80亿元,未来的想象空间不大。

这并非追觅不行,而是行业瓶颈所致。

大江大河,才有大鱼。

追觅要想继续“长大”,只能“游到”更大的“水域”,寻求业务增量。

追觅寻找的新的“水域”,就是新能源汽车这片大海。

倒也不是随便选的。

其一,技术储备,与新能源汽车有相关性。

当前,除了动力更新外,汽车行业正在向电子化、智能化发展。

前者,指的是汽车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越来越多地采用电子技术和元件。

后者,意味着汽车集成更多的计算、传感、通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

这其实也是家用电器的趋势。

以扫地机器人为例,小小的一台机器,也要具备导航、避障到清洁功能。

背后,则需要传感器、芯片、数据收集与处理等软硬件支持。

扫地机器人模块示意图

通俗点说,扫地机器人也是一种“无人驾驶”。

追觅在智能家电上积累的技术与创新,可以移植到汽车行业。

其二,造车门槛,大大降低了。

一方面,汽车硬件的整合难度降低了。

天风证券一份报告显示,电动车打破了传统汽车多层级供应商配套的模式,零部件数量比燃油车减少了三分之一,这意味着制造电动车的难度远低于燃油车。

另一方面,汽车的产业生态更完善。

中国拥有全球最全面、最庞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供应链,可以提供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核心零部件。

在长三角地区,一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可以在4小时车程内解决所需配套零部件供应。

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供应链 截图来源:央视新闻频道

供应链的高度发达,让造车变得更加简单和高效。

这便是追觅敢于造车的底气。

凡事皆有两面。

造车的门槛低了,涌入的玩家就多了。

其中,不乏戴森、苹果这样的知名企业。

早在2015年,戴森就启动了代号为Project E的电动汽车项目。

两年后,戴森宣布先期投资20亿英镑造车,并计划在新加坡建立一家新工厂,预计首批车辆将在2021年下线。

与追觅类似,戴森的底气来自于在数字马达、电池、空气动力及温控系统等方面积累的技术经验。

2019年,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后,戴森宣布放弃造车。

苹果造车计划启动更早,投入更大,也以失败告终。

国内两轮电动自行车小牛电动的创始人李一男,于2021年宣布正式进军汽车行业,并发布了英文品牌“NIUTRON”和中文汽车品牌“自游家”。

2022年10月,自游家发布首款车,获得了24376名用户支持,并支付了意向金。

仅仅2个月后,自游家宣布短期内无法交付车辆,造车失败。

自游家宣布短期内无法交付车辆

这些企业,忙活半天,连实车都没造出来,可谓出师未捷身先死。

有的企业,虽然造出了实车,销量也遇到了问题。

同为扫地机器人企业的石头科技,其创始人昌敬,于2021年创立极石汽车,进军汽车行业。

2023年11月,极石汽车开始交付,‌月均销量不到600辆,极其低迷。

这些企业,实力、声誉都强于追觅,进军造车后,或半道崩殂,或处境艰难。

足以表明,汽车行业,没那么容易。

也许是看到了汽车行业的凶险,追觅采取了“轻资产模式”。

据知情人透露,追觅造车将采用轻投入、轻资本的方式运营,“为有生产制造能力的车企提供产品定义和技术,甚至渠道布局。”

这一模式,追觅免于重资产投入,万一失败,损失也不会很大。

看似讨巧,实则也是一条艰难之路。

追觅学习的对象,显然是华为。

华为帮助车企造车能成,不代表其他企业也能成。

不是所有的华为,都有华为那样的技术底蕴与品牌影响力。

换个角度看,正因为华为成功了,追觅想成为“第二个华为”,更难了。

相关数据显示,过去3年,我国关停并转的汽车品牌达75个,包括合资、自主、新势力在内24家车企倒闭或破产。

部分倒闭或经营不善的汽车品牌

行业竞争越发激烈,车企已是在内卷中求生存。

这两年,科幻作品《三体》中“降维打击”一词很火。

很多人望文生义,以为“降维打击”的意思是,拥有高端技术的群体对低端技术的群体生物具有压倒性的竞争优势。

实则不然。

在书中,“降维打击”指外星人使用“二向箔”将太阳系由三维空间降至二维空间的一种攻击方式。

其内在含义是,对抗双方中有一方故意拉低生存环境,同时改造自身适应环境,导致另一方不能适应恶劣环境而灭亡。

以此观察追觅造车,追觅从家电行业跨界到汽车行业,不是降维打击,而是升维竞争。

追觅要重新改造自己,以适应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生存法则。

刘慈欣在《三体》中关于“降维打击”有一段精妙的比喻:

海干了,鱼儿就要向水洼聚集,水洼也将要干涸,所有的鱼终将消失。

把海弄干的鱼却不在这里,他们弄干了海,然后在海干之前上了岸,从一片黑暗森林奔向另一片黑暗森林。

当追觅游到新能源汽车大海,才发现,曾经的蓝海,变成了红海。

海里的企业,把海弄干,然后上了岸。

追觅,能跟着上岸吗?

0 阅读:51

正解局

简介:洞察产业/城市/企业,正解中国成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