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一名法国男子进入成都,悄悄拍了12张照片

史说云烟 2025-02-20 14:44:59

自古以来,成都就有着“天府之国”的美誉!

气候宜人,物产丰富,遍地美食,生活安逸,物价不高,成都太令人向往了!所以在历次“宜居城市榜”中,总是少不了成都!

俗语说:“少不入川,老不出蜀。”成都的繁华和宜居,不仅令中国人艳羡,也吸引了外国人。1985年,有一位名叫阿兰·伽斯米尔的法国男子,悄悄进入成都。

80年代,遍地茶馆、民风淳朴的成都,一下子就引起伽斯米尔的好奇。于是,他使用手里的专业彩色照相机,悄悄拍到一批罕见照片。

1985年的成都街头,很多骑着自行车卖蔬菜、水果的农民。他们十分诚实厚道,卖农产品从来不会缺斤少两。

80年代的成都,家家户户还在使用黑白电视机、磁带录音机。这种大型录音机的音质非常好,不需要另外配备音箱了。

和其他城市一样,80年代成都没有地铁,只有无轨电车。这种电车公交,根本不需要汽油,属于早期的“新能源车”。

老一辈成都人,应该都有印象,这个地方叫作成都劳动人民文化宫。早在1951年,就已经竣工建成了,至今74年了。

虽然中国人都爱喝茶,但从来没有第二个城市,像成都那样遍地是茶馆。很多成都大爷,一边唠嗑、一边品茶,用当地方言来说,这叫“摆龙门阵”。

这是成都烤鸭,虽然知名度没有“北京烤鸭”那么高,但口味却是当仁不让的!

80年代的成都街头,给人一种民风淳朴的气息。照片中,是一位卖中草药的农民。

80年代的郫都,当时是一个小县城,如今是成都的一个区了。当时的郫都百姓,正在提着篮子排队购物。

80年代,成都郊区一个普通百姓家的院子,有一种田园牧歌的气息。

80年代,成都的一家便民饭店,门口清晰地标明了价目表。那个时候,吃一顿大餐也花不了多少钱,10元钱就可以吃得很美了!

80年代的成都闹市区,根本看不到轿车、私家车,只有大卡车、小货车、三轮摩托。

以上就是法国人阿兰·伽斯米尔,于1985年拍摄的“老成都”照片,至今已经四十年过去了!照片中的孩子,已经进入晚年;而照片中的老人,很多已经不在了。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