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元勋”被暴徒当街打死,周总理怒摔茶杯,粟裕亲自围捕凶手

不急不躁文史 2024-12-16 22:10:43

提起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中期那段特殊时期,估计许多老一辈人对那段时期发生的事情仍旧是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很多为新中国的建立与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的革命前辈、为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贡献了无穷智慧与力量的科学家们,以及那些默默无闻、勤勤恳恳为新中国发展付出辛劳和努力的普通劳动者们,都不同程度地遭受了不应有的苦难,有些甚至遭遇了灾难性的打击。

在那动荡的十年间,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一名“两弹元勋”,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遭遇了不幸,被暴徒当街打死。

这名科学家不幸遇难的消息震惊了中央,周恩来总理在得知这一噩耗后,震怒到把手中的茶杯摔落到地下,他立即指示粟裕亲自去围捕凶手,并务必要严惩凶手。

这名不幸去世的“两弹元勋”是谁?为什么会惊动中央呢?他就是我国航天材料与工艺技术的奠基者姚桐斌。

姚桐斌艰难的求学经历

姚桐斌,1922年9月3日出生于江苏无锡一户贫苦的农民之家,全家依靠父亲开的一家小小的粮油铺子维持生活,但随着家中人口不断地增加,家中的生活日渐艰难。

姚桐斌的哥哥很懂事,他主动选择辍学,去和父亲一起劳作,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把上学的机会让给了聪明好学的二弟姚桐斌,姚桐斌也因此得以顺利的读完了小学,并考上了县立的初中。

然而,家庭的困境已无力支撑姚桐斌继续初中的学业,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含泪辍学,回归家中。

幸运的是,姚桐斌是个心怀梦想、志向远大的孩子,即便被迫辍学,也未曾熄灭心中对知识的渴望,他毅然决定踏上打工之路,用自己的双手赚取学费。

就这样,年少的姚桐斌开启了打工为自己挣学费的艰苦岁月,在他15岁那年,他带着辛苦积攒的学费,离开家踏上了外出求学之路。

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可想而知一个贫穷少年的求学之路有多艰难,姚桐斌曾到上海就读高中,但因为无法支付高昂的学费离开了,最终他和几位志趣相投的同学辗转到了江西求学。

在江西,他依靠学校贷款来完成高中学业,生活的艰难,让姚桐斌更加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抓紧一切能利用的时间学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高中学业,并获得了一笔奖学金,这笔钱成为他去各地报考大学的经费。

姚桐斌的汗水与努力换来了丰收的果实,他凭借优异的成绩,收获了七所大学的青睐,最终他选择了在矿冶领域享有盛誉的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这一年他19岁。

在大学期间,姚桐斌的生活依然是非常艰苦的,他在学习之余,靠着给学校实验室打工等勤工俭学的方式,赚取微薄的收入,来维持自己学习及生活所需的费用。

1945年7月,姚桐斌以位列全校第一的优异成绩从交通大学毕业了,并获得了工学士学位。

可他并没有止步于此,他还有更大的抱负,他想到国外更深入的去学习,去攻读矿冶专业的研究生。

于是,他又开始了打工挣留学费用的日子,毕业一年多后,他成功的考取了公费留学生,并于1947年6月,踏上了赴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留学之路。

在英国,大学中浓厚的学术氛围、科研和工业生产的紧密联系都让姚桐斌十分满意,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沉重的经济压力。

原来由国民党政府提供的学习生活费用,因国内战争环境而中断,公费留学的他因此不得不转为自费。

多年来的艰苦求学生活让姚桐斌对艰苦的日子已经习以为常,突然断了生活来源的他更为节俭了,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学习的热情,并在1951年获得了伯明翰大学的冶金学博士学位,之后他继续在英国另一著名学院深造,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姚桐斌在各个学习阶段都十分的努力学习,并都取得了特别优异的成绩,但他却不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相反,他还是个十分关注国家形势的人,甚至于他选择冶金专业也是为了有一天能更好地报效国家。

姚桐斌回国效力

在英国留学期间,姚桐斌时刻关注着国内局势的走向,关心着祖国的命运,新中国的成立更是让他激动不已,积极的在留学生和侨胞中宣传着新中国的新气象,还在一些进步刊物中担任职务。

但是他的这种爱国行为却招致了英国政府的不满,他被要求限期离开英国。

姚桐斌被迫离开英国后,辗转受邀到德国一所大学研究所进行教学和研究工作。

在德国工作的四年里,他关于金属液体理论的研究获得了突破性进展,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工业通讯》等杂志后,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

虽然姚桐斌在德国的研究工作很是顺利,他也很受研究所的重视,但他始终心心念念想回到祖国为国效力,并早已在1956年在伯尼尔工作期间,就在当地中国大使馆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7年,在多方的努力下,姚桐斌终于回到了已阔别10年的祖国。

对于他这样一位有着多年留学及在国外工作经历的优秀的科学家,祖国很多地方都是抢着要的,其中不乏一些著名的大学、研究所,但是,他却坚定的选择了服从组织安排,去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工作,负责筹建一个新的研究所。

姚桐斌工作的航天材料研究组所在的办公室原来是袁世凯练兵的兵营,设备仅有一台显微镜,工作人员也仅是十几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

对于一个长期在国外工作生活的科研工作者来讲,姚桐斌在国内所处的工作环境无疑是无法与国外的工作环境相比的。

但是,环境、设备的简陋丝毫没有影响姚桐斌的工作热情,他把全部的精力和热情都倾注到祖国的航天材料的研究中。

1958年底,姚桐斌率领的课题研究组扩建为航天材料研究室,他担任了研究室主任,两年后,研究室扩建为研究所,他担任了第一任所长。

姚桐斌给研究所的定位是和火箭设计部门根据型号的需要,提出所需材料的要求,然后将此需求委托国内有关部门开展研制,他的这个研究定位获得了在当时负责领导“两弹一星”研制任务的聂帅的肯定和支持。

为了能让材料研究所迅速步入正轨,让所里年轻的科研工作者迅速的成长起来,姚桐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经常是十天半个月不回家,他不光自己进行研究、实验,还经常给所里的年轻技术研究人员亲自授课、指导。

当然,国家在关注研究所研究进度的同时,也十分关心这些科研工作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让他们能够劳逸结合,国家也会安排他们前往风景秀丽的地方休假、疗养。

可这对于姚桐斌来讲,只是换了个地方搞研究而已,因为他的随身行李竟然是一大箱的科研书籍和资料,他把休养的时间都用来搞研究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姚桐斌的带领下,材料研究所开展了几百项课题研究和技术攻关,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还成功的打破了国外的相关技术封锁,他们研制的新型材料终于成功的应用到新型号的火箭上,大大降低了火箭发动机的高温难题。

“两弹元勋”之死

然而,就在姚桐斌继续深入研究其他航天材料时,特殊时期却突然到来了,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时期的到来不仅阻滞了姚桐斌的研究之路,还带走了他充满智慧的生命。

特殊时期开始后,全国的社会秩序都处于一片混乱中,就连满是学术气息的研究所、学校等地也是一片乌烟瘴气,姚桐斌所在的材料研究所也无法幸免。

材料研究所正常的工作也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很多科研工作也都停滞了,但姚桐斌却仍坚持到混乱的研究所继续工作,他实在不想看到研究工作就此搁置。

也许是姚桐斌的这种态度激怒了当时的“革命群众”,于是,在1968年6月8日,刚刚结束工作回到家的他就被“革命群众”连拉带拽地拖出家门,就在楼门口对他进行了残酷的毒打,还不准邻居送他到医院救治。

就这样,为国家航天材料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年仅46岁的姚桐斌就在自己的家门口被那帮暴徒当街殴打致死。

姚桐斌遇害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中央,震惊了国家高层,周恩来总理在听到这一噩耗时,愤怒的摔碎了手中的茶杯,两行热泪不禁涌出眼眶。

总理强忍悲痛,迅速指示粟裕大将亲自追捕并严惩凶手,同时要求研究所即刻列出需重点保护的科研工作者名单,着手实施保护措施,以防类似事件重演,避免国家再遭重创。

1976年10月,漫长的特殊时期终于结束了,国家并没有忘记在那段时期不幸遇难的姚桐斌,他的追悼会定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那天,在八宝山烈士公墓隆重举行。

1979年4月,当年当街对姚桐斌进行暴打致死的凶手也被抓捕归案,并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1983年6月1日,姚桐斌被国家正式追认为革命烈士,并荣获革命烈士证书。

两年后,姚桐斌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十六年后,由于姚桐斌在航天材料方面为国家航天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他获得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成为二十三位两弹元勋之一。

虽然这些称号与奖章对于姚桐斌及其家人来讲有些迟了,但是,这些也说明国家从来没有忘记过为国家建设发展做出贡献的功臣们。

更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由姚桐斌主持提出的预先研究课题,大约有80%

已经应用在火箭型号上了,而由他领导研发的研究成果至今在我国航天事业中仍在沿用。

姚桐斌对国家航天事业所做的贡献,国家和人民会永远铭记在心!

6 阅读:1072
评论列表
  • 2024-12-17 13:30

    太可惜了,才40多岁,要是一直研究下去,在材料学应该影响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