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ACP临床实践指南:成人慢性失眠怎样管理?

茂德看养护 2024-06-06 00:29:49

世界成人失眠率为29%,而中国成人失眠率为38.2%。

据《京东2021-2022线上睡眠消费报告》显示,2021年线上助眠类产品成交金额同比增长53%;分区床垫、智能床垫的搜索量惊人地提升了643%、426%。消费者为了能睡个好觉,平均支付意愿金额为1399.6元。

然而,「助眠」对于真正的失眠人群来说,只能起到短暂的调节作用,想要靠外部环境改变一劳永逸,得到自然的睡眠,几乎是天方夜谭。

对于失眠,我们不能简单粗暴的解决,更需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更好的对症下药。

失眠如此常见,主要原因有三个:

现代人昼夜节律普遍失衡由心理原因导致的失眠越来越常见早期睡眠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逐渐演变成慢性失眠

当慢性失眠出现,就意味着个人生活处于失控的边缘,社会功能极可能被严重影响,需要周期性的综合改善方案。

美国医师学会(ACP)于2016年发布了《成人慢性失眠障碍管理指南》,全文5月3日在线发表于《内科学年鉴》(AnnIntern Med)杂志。

该指南对成年人慢性失眠的改善,提出了两个建议,本文对其内容及证据支持进行解读,并依据《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为失眠人群给出行之有效的建议。

ACP建议所有成年患者接受针对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

在过去的临床经验中,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代表的非药物疗法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因为其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1、周期长;

2、见效慢;

3、对患者的自主能力有一定要求。

但对于长期慢性失眠人群而言,对实效性的要求已经被失眠改善的迫切性淡化,再加上长期失眠的人通常已经对安眠药产生一定的「抵抗」,所以选择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对他们来说有明显的效果和重要的意义。

CBT-I包含认知改善,行为干预(睡眠限制和刺激控制)和睡眠教育(睡眠卫生、睡眠习惯调整)等多种疗法,均要求患者利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把握自己的生活和睡眠能力。

CBT-I的方式有多种:

个人治疗团体治疗电话或网络方式(线上)自助书/自我改善

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面对面的CBT-I,但同时数据表明其他方式也有一定效果。

也会有患者担心「非传统」的治疗模式,是否会有一些副作用或危害。根据指南描述,当前证据不足证明CBT-I有明显危害性。

ACP建议临床医生使用与患者共同决策的方法,包括讨论短期使用药物的益处、危害和费用等问题。

任何疾病的改善,如果仅依靠单一维度的努力,都会影响预后。

仅依靠医生:患者依从性差,难以真正接受正确的诊疗方案仅依靠药物:缺少心理支持,治疗进程难以持续仅依靠患者:缺少家人和环境资源支持,治疗方案受阻

所以在长期的失眠问题改善中:

关于药物治疗的选择、心理治疗的形式、以及决定只是单纯使用认知行为疗法还是联合药物治疗,都需要患者对此有清晰的认知与明确的决定。

看似是参与方案决策,本质是对自身健康改善的意愿强烈程度进行评估。根据临床医生的经验来看,往往愿意参与决策的患者,治疗进程和效果改善也更有优势。

在治疗方案的共同决策中,患者要清晰知道的几个重点:

一、明确药物的意义

药物一定不要排除在治疗体系之外,其益处同样很明显,包括改善睡眠效果,入睡时间和总睡眠时间,某些情况下,对于改善一般人群和老年人的睡眠有积极价值。

该指南对部分失眠药物进行了效果分析(依据可参考的证据支持程度)

在该指南中,无论在普通人群和老年人中,褪黑素和苯二氮卓类药物,均未被明确解析,关于这两类药物的使用,安忻睡眠门诊曾在往期内容中提及。

当然,药物治疗并非失眠改善的核心,其作用是帮助被失眠问题困扰已久的人,阶段性地满足睡眠需求。

千万不能长期、过度依赖安眠药,否则结局南辕北辙。一旦停药,失眠问题更加剧烈的反弹。

FDA建议对在治疗7-10天内未缓解的失眠患者,进行进一步评估。

二、心理治疗的意义

在失眠认知行为疗法中,心理和情绪问题改善是其强调的重点。

多数从失眠中走出,并且拥有积极生活能力的人,往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失眠背后的情绪问题得到改善对失眠不再恐惧对自身的「不满」逐渐消散社交关系、与家人的关系逐渐缓和

这些既是治疗失眠要追求的结果,也是失眠改善过程中重要的环节。

与医生共同决策治疗方案时,心理治疗需要着重关注。

三、其他治疗方案

该指南中明确提到了针灸和中草药疗法,可以作为补充疗法用于失眠问题的改善。而此类传统医学疗法,基于我国失眠人群的文化背景,更有可能产生意料之外的效果,同样具有尝试的价值。

生物反馈疗法、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等,同样可根据自身情况,遵医嘱进行个体化的使用。

拥有良好的睡眠,本该是我们对健康最基础、最根本的需求,在如今大部分人主动或被动选择的生活状态下,竟成了一种奢望。

对于失眠的认知和诊疗,由外向内的探索仍是必经之路。期待有更多人将注意力转向自身,正视失眠作为一种身心疾病的事实,找到改善和治疗失眠的根本。

审核医生:彭旭

责任编辑:刘岩

插画:李大姑娘

免责声明

本科普文章之目的是提供普适的健康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方案,如有需求请您及时就医。作为科普文章,本文中如出现极限词,为医生临床经验中的个人认识或学界共识,是希望读者能够认识其客观重要性的表述,主观上无任何营销性。

如对这篇科普文章有任何建议,或对文中来自网络未能找到出处的图片有版权异议,请发邮件至安忻品牌部:tangsj@axnsleep.com。

0 阅读:0

茂德看养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