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过年回家团圆是每一个在外奔波人的愿望,本以为能享受几天家庭的温暖,结果有的朋友却被现实泼冷水。
而这位女研究生的糟心春节经历,说不定你们也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2月5日凌晨一点,当大多数人都已经开始做梦时,这位女研究生却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她迷迷糊糊打开门,就看到父亲满脸怒容地站在门口。
原来是父亲刚从亲戚家拜年回来,也不知听了啥,心里的不满“噌”地就冒出来了。
大半夜的,也不管女儿早睡着了,直接把她从暖和被窝里揪起来,紧接着就是一顿吵。
父亲一开口,全是对女儿的指责。嫌弃她都研究生了还在上学,不能挣钱补贴家用。
在父亲眼里,别人家孩子早踏入社会,有稳定收入,甚至成家立业了,自家女儿却还在学校“浪费时间”。
还觉得女儿天天就知道玩手机,一点正事不干,完全没责任感。
面对父亲这突然的指责,女研究生一下子就清醒了,委屈的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赶忙跟父亲解释,在学校的日子可一点都不轻松。
为了完成学业,每天都在实验室和图书馆忙到深夜。好多晚上,室友都睡了,她还在为一篇论文、一个实验结果绞尽脑汁。
可父亲根本听不进去,在他的认知里,没收入就没价值,再怎么努力都比不上实实在在的钱。
父亲情绪越来越激动,开始翻旧账,把这些年对女儿的不满全倒出来。
从高考报志愿的分歧,到大学时的各种选择,再到毕业后工作和考研的事儿,一件不落。
他觉得女儿在这些人生关键节点上,都没做出正确选择,没听他的建议,才搞成现在这样。
“你看看你,当初高考报志愿,要是听我的,报个师范专业,现在早就有稳定工作了,也不用像现在这样,还在学校里瞎混。”
父亲语气里全是埋怨和懊悔,好像女儿亲手把自己人生毁了。女儿听到她爹又提这事儿,委屈和愤怒一下子到了顶点。
红着眼睛大声反驳:“我当时不是听你的了吗?第一志愿改成汉语言,第二志愿改成英语,可分数不够,被调剂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这能怪我吗?”
声音因为激动都有点抖,泪水也止不住地流。可父亲根本不为所动,还是固执己见:
“那你考研呢?考了几次才考上,浪费多少时间和精力。要是早点出去工作,积累点经验,现在也不至于一事无成。”
在他看来,考研对女孩子来说可不是个明智选择,稳定工作和收入才是最重要的。
女儿无奈地叹了口气,知道在她爹观念里,自己做的一切努力都不值一提。
又想解释考研的原因,还有研究生生活的艰辛和压力,可父亲根本不想听,直接打断她:
“你别跟我讲这些大道理,我只看结果。你现在没工作,没收入,就是不行。”
争吵越来越激烈,父亲开始强行给女儿规划未来。说已经帮她联系了一些乡镇单位的工作,让她毕业后直接去报考,哪怕专业不对口也没关系,先有个稳定工作再说。
还提到之前给她介绍一个做外贸的人,让她跟着学习,可女儿没听安排。在她爹眼里,女儿这些拒绝就是任性、不懂事。
“你别挑三拣四的,能有个工作就不错了。你看看那些和你同龄的孩子,哪个不是早早出去赚钱了?你还在这里挑肥拣瘦,以后可怎么办?”
她爹语气里带着焦急和无奈,是真希望女儿能尽快安定下来。
女儿感到绝望又无助,不明白她爹为啥总是不理解自己,总按他的想法安排自己的人生。
哭着说:“我有自己的想法,我不想去乡镇单位,专业不对口,我去了能干啥?还有那个做外贸的,人家根本不愿意带我,我能有什么办法?”
这场争吵持续了好久,父女俩情绪都很激动,互不相让,原本温馨的家,一下子变成了战场。
中式父母
在这场争吵背后,其实反映出很多中式父母一种很顽固的观念 ——“挣钱至上”。
在他们的观念里,钱好像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孩子的学业、成长、兴趣爱好,都得为挣钱让步。
而这种想法从古代就有了,那时候能有个稳定的收入来源,养活一家人,是最重要的事。
俗话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但读书最后也是为了谋个好差事,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
这种传统思想一代传一代,在大家心里扎了根。
现在社会发展快,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开销也越来越大,人们的经济压力都不小。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们就更希望孩子能早点有稳定收入,过上好日子。
他们担心孩子在社会上竞争不过别人,以后生活没保障,所以就把挣钱的期望早早地压在孩子身上。
但这种“挣钱至上”观念,给孩子带来了很大压力和束缚。
他们需要被理解、被尊重,需要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兴趣,通过不断学习和尝试,找到自己的价值。
就像这个女研究生,她选择继续深造,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学术成就,为以后的职业发展打基础。
她在研究生阶段付出了很多努力,不只是为了拿个文凭,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
可她爹只看到她现在没收入,完全忽略了她背后的辛苦,还有她对未来的规划。
这种观念的束缚,还体现在父母对孩子职业选择的干预上。
很多中式父母觉得,公务员、教师、医生这些职业才稳定、有保障,是好工作。
那些新兴的、有创新性的职业,像互联网行业、自由职业等,就被认为不稳定、不靠谱。
他们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选一份安稳的工作,很少考虑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也不管这些职业是不是真的适合孩子。
那遇到这种情况该咋办呢?
对子女来说,主动和父母沟通是和解的第一步。
沟通的时候要选对时间和方式,千万别在双方都火冒三丈的时候交流,不然矛盾只会越来越大。
可以找个安静、舒服的地方,心平气和地和父母说说自己的想法、计划和感受。
就像那个女研究生,可以等她爹心情好、情绪稳定的时候,坐下来和他好好讲讲自己在研究生阶段学到了什么,以后有什么打算,让她爹知道她的努力和目标,别只盯着她现在没挣钱这一点。
在沟通的时候,也要耐心听听父母的意见和建议。虽然父母的想法可能和我们不一样,但他们毕竟经历得多,人生经验还是很宝贵的。
听不代表就要完全接受,而是要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想,担心什么,然后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
比如说在职业选择上,子女可以跟父母讲讲自己对新兴职业的兴趣和热情,也问问父母为什么希望自己选稳定的职业,大家一起商量,找到一个既能让自己满意,又能让父母放心的方案。
对父母来说,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内心世界特别重要。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父母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支持,让他们去探索、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父母得明白,时代在变,孩子的未来有很多可能性,不能用自己过去的经验和观念来限制孩子的发展。
父母还要多关心孩子的内心需求,别只看重物质方面。
当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多理解、多鼓励,别一上来就指责批评。
比如孩子找工作不顺利,父母可以和他们一起分析问题出在哪,给一些实际的帮助和建议,而不是只会抱怨和施加压力。
除了父子之间直接沟通,找第三方帮忙也是个不错的办法。
可以找家里比较开明、有威望的长辈,让他们帮忙调解,传达双方的想法;
也可以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学学科学的沟通方法,改善家庭关系。
结语
过年本来就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一番没必要的争吵最终搞坏的只是父女两人的关系,何必呢?
就因为几句亲戚的炫耀,就否定自己女儿的优秀?就因为当初一件件事情的不如意,便将过错全加在女儿身上?
作为父母,应该是女儿的后盾,应该始终去相信女儿的决定,一味争吵伤害的还是自己最亲的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呢?可以来评论区吐槽吐槽!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源:凌晨四点的草莓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