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堕胎,撕逼和绝症,华语青春电影里还有这样的爱与哀愁

曾狄影画 2017-06-08 16:16:15
.isc11 {width: 100%;}

高考今天是第二天了,童鞋们,你的青春迷茫吗?你还淡定吗?今天曾老师就讲讲华语电影里的青春电影吧。

最伟大的青春电影,很多影评人都公认是那部史上最多好评的《牯岭街杀人事件》。

不夸张的说这部电影几乎是杨德昌个人的最佳,更是华语青春片的典范。它的好是另外一种和传统青春电影不同的好,好像近期的《八月》。

这两部电影均能闪现导演的个人才华。力度之到位且不过分,非常难得。 两位导演杨德昌和张大磊都将一种个体的体验和时代的涤荡完美结合。 这种东西是细节和整体的交织,看到这样的电影你代入自己的青春,又能体会到当时的境况,这一点非常难得。 在近几年的华语电影里,青春似乎从来都没有那么的唯美。只有一部电影例外,那就是好评如潮的《我的少女时代》。它视角摆放的位置似乎更贴近青春电影应该有的位置,暗恋,努力。

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和《四月物语》类似。这种唯美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一个生动的个体。少女的成长成为这两部电影的推动力,在各自略带感伤的描述里,她们哭泣,她们也长大。

但更多的华语电影的导演们,热衷描述的是青春里的痛感。它悄无声息,吞噬了岁月的年轮。曾先森大概总结了近几年华语电影里的比较失败的青春描述,似乎就是堕胎,分手,撕逼和绝症。这个套路几乎贯穿了近几年的青春电影,成为可以被吐槽的三大暗器。 第一暗器,堕胎。曾先森想起去年最喜欢的青春电影是《七月与安生》,导演曾国祥没有过多的触碰时代,但很自然的还原了原著的内涵。在整部电影里,他细腻的刻画了人物,模糊的安排了时代,却让涤荡人心的情节和成长联系在了一起。整部电影如散文般唯美,却在最后也让角色怀孕了。这可能是唯一一部把孩子生下来的青春电影了。

而更多的华语青春爱情电影,堕胎是常见的套路。最离奇可怕的是,如果在堕胎上再加得更魔幻,甚至可以是枪击、强奸、怀孕、堕胎,比如影帝吴亦凡的《夏有乔木,雅望天堂》。

第二种暗器,就是撕逼。撕逼这个词非常的低级,最能体现这个词的莫过于《小时代》系列。其实这个系列电影很多人说郭敬明哪里好哪里好的地方,曾先森都认可,但曾先森觉得他不好的地方就是浅薄的把戏剧冲突理解为撕逼。这个观念太可怕。

纵观《小时代》系列的所有核心问题都出在这里,不扯价值观。发火吵架加滤镜mv画风成为影片内涵,这不得不说是郭敬明的失败。 赵薇导演的《致青春》讲的则是时代对一个女人的影响,她的思路从青梅竹马的小女生的世界出发,出国分手与勇敢示爱的种种行径似乎讲的是自己的故事。杨子珊在韩庚和赵又廷的一次又一次的撕扯中,得到了什么?或许也只有她自己清楚。

但她比小四好的地方就是,她有人物有时代,这一点架空了现实,又漂浮在纸醉金迷的上海滩的郭敬明或许真的不能达到。

但是同一个名字的第二部电影却烂出了天际,吴亦凡用他咆哮体式的演技,和完全不走心,还不懂耍帅的表演征服了脑残粉,却让自己无法进步。

他在这部电影里的撕逼,撕出了马景涛式的尴尬。

最后一种处理方式特别的简单,绝症。绝症和撕逼共同之处在于讲痛点最大化。绝症,其实不只是青春电影,任何电影如果把绝症摆上去,基本就是必杀技。因为,人物没了,或者死了,那么青春也就告别了。

最突出的一部电影是当年信誓旦旦要代表中国大陆冲击奥斯卡的《滚蛋吧!肿瘤君》

如今,它在豆瓣上的分数还不如《七月与安生》和《我的少女时代》。 还好,在一片横尸遍地的青春死寂里,曾先森还是在近年来挖掘到了两部好电影。《黑处有什么》里初中女生曲靖在放李丽珍三级片的录像厅流泪,在目睹了强奸案的现场的那个眼神,在发廊要弄卷发的模样自然而生动。

曾先森喜欢这部电影,电影的高明之处是将主旋律的情怀暗藏在伦理叙事中,显得不突兀矫揉。无所事事的下岗人群成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他们的信仰被完全击落,生活无处安放。这种哀愁,体现在女导演王一淳的镜头下,她有犀利的批判,也有独立的思考。

曾先森喜欢的一个诗人惠特曼,曾经写过这样的诗,你要到远处寻觅吗?你最后一定会回来的, 在你所熟悉的东西中找到最好的,或者像最好者一样好, 在你最亲近的人中找到最中意的、最强健的和最爱你的...... 幸福、知识,不在别处而在这里。 无论是现实中还是电影里,青春里的爱与哀愁,就像遇见烂片遇见好片一样,都不要后悔,也值得寻觅,因为这是你们仅此一次的美好生命。

0 阅读:0

曾狄影画

简介:此用户有点懒,还没有正式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