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甫到底是怎么死的?开枪的战士57年守口如瓶,82岁时揭开真相

人生舞台演绎 2024-12-20 14:36:22

1946年春天,国民党军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的死讯传来,蒋介石痛心疾首,捶胸顿足:

“杀生成仁,舍生取义!真英雄是也!”

1张灵甫年轻时的照片

他一边电告各地方部队宣传张灵甫自杀身亡的壮举,又大规模撤换了一群他觉得救援不力的将领。

消息传到解放军这边,各地正在举办孟良崮战役的祝捷大会,后来有人却有人说:“什么舍生取义?张灵甫不是被当场击毙的吗?!”

这,是怎么回事呢?

“秀才”从军

张灵甫是蒋介石的嫡系,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

但鲜有人知的是,这位国民党军队里的“猛张飞”本来是北京大学历史系的学生。

张灵甫原名叫张钟麟,1990年出生在陕西户县,家里本有几亩薄田,父亲张鸿恩也看出儿子是个读书种子,集全家之力供他读书。

2邢凤英,左边是长子张居礼,右边是吴海兰所生的女儿张清芳

张钟麟没让父亲失望,1923年,他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同年接受了旧式包办婚姻,娶了一名叫邢凤英的女子。

帝都居,大不易,而且当时外有列强欺压,内有国民党贪污腐败,国家经济凋敝,物价飞涨,张家那几亩地根本供不起他读书。

不到两年,他就退学了。

可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能手心朝上,等着别人养活自己呢?他要为自己谋一条出路。

1926年,张钟麟考取黄埔军校,前往广州,成为黄埔四期的一名学生。

3黄埔军校四期部分学生合影

黄埔四期,堪称卧虎藏龙,既有未来共和国的元帅,也有国民党军的一级上将。张钟麟当时与高一届王耀武等人相熟,并不算学校里的风云人物。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见习,渐渐显露出暴烈多疑的个性,正是这样的性格,葬送了他的第一段从军生涯。

杀妻疑云

1934年,胡宗南接任第一师师长,将建制扩编为军,张钟麟水涨船高,升任团长。

4张灵甫西装照

当时第一军的家眷都住在西安,逢年节才得以团聚。此时他身边常伴的女子已经变成了当地有名的闺秀吴海兰,吴海兰美名在外,与张钟麟珠联璧合,一年便生下了女儿。

1935年春节,张钟麟却从同事嘴里听来一些风言风语。

什么跟男人逛马路啦,什么说说笑笑啦。

男人总是害怕妻子给自己戴绿帽,张钟麟也是如此。

这种怀疑在心中慢慢滋生,发酵,等到回家看到曾经亲密无间的妻子温柔美貌的容颜,这种怀疑终于发展到了顶峰。

趁吴海兰去后院摘菜,他突然掏出手枪,一击毙命,杀死了自己未满三岁孩儿的母亲。

因吴海兰无故被杀,其父老泪纵横,将张钟麟告上法庭,连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也风闻得知。

5 宋美龄

蒋介石一听黄埔的学生犯下杀妻案,简直令他颜面扫地,当即下令将张钟麟押解至南京交军事法庭会审。

“捡漏王”:从重刑犯到少将

十年。

一个人能有多少十年呢?

听到判决时,张钟麟简直绝望了。

但奇妙的是,西安事变不久,他就被释放了。

有人说是因为胡宗南在蒋介石面前求情,也有人说,杀妻案根本就是幌子,实际上是吴海兰私自偷了张钟麟的文件,有“通共之嫌”,如此,深感戚戚然的蒋介石网开一面倒是情有可原了。

6 王耀武 国民党抗日将领,解放战争中被俘

出狱后,他投奔同是黄埔出身的王耀武,从此改用张灵甫这个名字,成为第153旅305团团长,旅长李天霞。

李天霞与王耀武同是黄埔三期,对这个中途来投奔的小学弟不大看得起,他又一向专横彪悍,不爱听指挥,久而久之,自然是张灵甫更得上峰欢心。

张灵甫别的不说,长得确实帅,仪表堂堂,能文能武,又会做人情,颇得汤恩伯,王耀武等上峰欣赏。

7 汤恩伯,据说孟良崮战役后被老蒋打破了头

1944年蒋介石开办将级军官班,张灵甫当时是少将级别的副军长,却被蒋介石亲自批准进入甲级将官班受训。

可见“圣心在渥”。

抗战结束后,国民党整军为师,遴选七十四师师长,李天霞原本想着,就算是论资排辈也该排到他了吧。

可蒋介石却把全美械装备的七十四师给了张灵甫,令李天霞大为光火。

孟良崮战役

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拿着从美国要来的军费和武器,将炮口对准了同胞。

1947年,国民党军启用“鲁中决战”计划,企图将解放军主力消灭于黄河北岸,山东,陕西等地。

8 粟裕大将

为了达成集中歼灭的目标,国民党的部队相当集中,可惜与之对战的,是我军的运动战术天才粟裕大将。

粟裕大将没上过军校,是从士兵一仗一仗打起来的天生将才。

他先后制定五次调动国军的计划,指挥部队时南时北,诱使对面的国民党第一兵团往返行军1000公里以上。

这种无论打得赢,打不赢都跑的战术,令第一兵团司令汤恩伯匪夷所思。

难道……是怕了?

在这样的判断之下,汤恩伯命令各部发动全线进攻,以张灵甫的整编74师为主要突击力量,黄百韬的25师和李天霞的83师作为左右翼护。

9 李天霞,多次丢下友军,平潭战役后被解除军职

粟裕则敏锐地嗅到了战机。

74师作为中路主攻,行动速度必然快于两翼,也就是说本来齐头并进的三个师,74师是更靠前的一个。

而张灵甫功高自满,与友军矛盾已深。

陈毅和粟裕彻夜研究各路情报,以很快的速度决定采取正面反击,两翼深入,阻击各路援军的战法,把74师从集团中割裂出来并吃掉。

而预定战场正是孟良崮!

10 当年的孟良崮是真正的绝地

这种打法其实非常冒险,因为即便华野能用十万人围住74师的3万人,外面却有40万国民党军队可以包夹呢。

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在援军进入战场之前灭掉74师。

战役于5月13日打响,经过两天的生死激战,解放军虽然攻下了孟良崮主峰之外的一些山头,但张灵甫的主力依然在顽强抵抗。

亲临前线指挥所的粟裕当然明白,事情已经到了最紧要的关头,唯一能左右局面的,就是不死不退的决心。

陈毅果断下令,严令各纵队不顾一切牺牲,在24小时内攻上孟良崮,歼灭74师。

解放军这边打得眼睛都红了,张灵甫那边也吃尽了苦头。

11 现在的孟良崮是4A级景区

孟良崮是一座秃山,处处是花岗岩,大炮,汽车都爬不上来,最关键的问题是,没有水。

人不吃饭能活,不喝水一天也不行。

张灵甫一边请求援兵,一边请求武器弹药和生活补给。

可问题还是一座秃山!74师能用上的阵地小极了,飞机派来那么多补给,大多都肥了底下的解放军!

“他打我,我不打他?蒋介石打我,我也敢开枪!”

鏖战进行了两天两夜,张灵甫苦等援军不至,本就不良于行的他连突围也无能为力。

所谓的友军,整整四十万国民党部队。

只来了一个突击连。

12 当年的74师都是美式装备

李天霞怕上峰怪罪,让这个突击连扛着报话机,走到哪报到哪。

而底下的解放军组成了突击小组,隔一会儿就上来猛攻一次指挥部。

张灵甫终于到了水尽粮绝的时候,除了手里那把汤姆冲锋枪。

他已经没得选了。

这场战争不只是74师惨败,解放军伤亡过万,战士们怒火滔天。

同样是突击连,山下23师69团1营2连有个班长,叫葛兆田,是个年纪很轻的小战士。

他和副连长组成了一支七八个人的突击小队。

他们扛着炮火向上冲,葛兆田持枪高喊:“缴枪不杀!谁动打死谁!”

13 2004年9月葛兆田老人在山东玉皇山

一队官兵随即从指挥部里走了出来,走在最前头的那个军官见只有三名解放军,端起冲锋枪就扫!

“副连长!”眼看着自己的战友倒下,葛兆田杀红了眼,也抱起冲锋枪突突突一梭子!

等到没了枪声,

他才看见,那已经死去的军官肩头,有象征着少将的两枚将星。

14 戴文贤,开国大校

就在这时,23师的副师长戴文贤冲上来:“叫你们活捉!怎么给打死了!”

葛兆田没想到自己打死个敌人还要挨批评,脖子一梗:“他打我,我不打他?就是蒋介石打我!我也敢开枪!”

张灵甫就这样死了。

15 陈毅元帅

张灵甫死亡一事,在华野内部激起千层浪。因为这在当时是一个违反我军俘虏政策的错误行为,为开展争取敌军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许多人都挨了陈毅元帅的批评,葛兆田也从此守口如瓶,57年后,他自己在家乡务农时被记者采访,才说出这个秘密。

不过,从今天来看,在那种生死搏斗的战场上,你死我亡不过是一瞬间的事,对敌人的手软就是对自己生命的漠视,这种错误也是不足为怪的。

参考文献:

[1]吴鸢.我所知道的张灵甫[J].武汉文史资料,2010,(08):20-23.

[2]张凤雏.张灵甫死之谜[J].炎黄春秋,1992,(05):58-60.

[3]周渝.跟随张灵甫将军的抗战岁月(上)——原国民革命军第74军中校会计课长胡立文访谈笔记[J].贵阳文史,2013,(03):37-39.

[4]朱守云.民国传奇人物张灵甫[J].文史精华,2008,(02):45-50.

[5]董文冉.论粟裕将军的分割围歼战术[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5):70-71.DOI:10.15948/j.cnki.37-1500/s.2002.05.025.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