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美尼亚人被疯狂屠杀的原因,大量女性被奸辱,活人被当成实验品

人生舞台演绎 2024-12-20 14:35:13

1915年,一场针对亚美尼亚人的浩劫在奥斯曼帝国境内悄然展开。

从东部边境的村庄到伊斯坦布尔的街头,无数亚美尼亚人被迫背井离乡,开始了一场致命的迁徙。

然而,这段旅程远非简单的迁移。被驱赶的亚美尼亚人行经荒野,饥寒交迫,许多人在路上倒下。女人被士兵和民兵肆意凌辱,孩子们在没有食物和水的情况下慢慢衰弱。

传闻中,那些侥幸活着抵达目的地的人并没有逃离劫难,而是被关进集中营,遭到实验化学武器的惨无人道的折磨。

数十万亚美尼亚人最终消失在这些沙漠中的集中营里,几乎无人幸免。

然而,这一切的起因是什么?

亚美尼亚人的请愿与改革要求

在19世纪的奥斯曼帝国,亚美尼亚人日益艰难的处境让他们逐渐走上了向政府请愿的道路。

在东部的安那托利亚地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亚美尼亚农民常年受到各方势力的欺压。

库尔德人和索卡西亚人频繁袭击他们的村镇,掠夺财物,甚至公然杀害无辜村民。

官员们往往会以“额外费用”的名义向他们征收各种无法拒绝的税款。

即使是按照官方税法缴纳,官员也时常在分发配额时随意增收,借机中饱私囊,使得许多本就生活艰难的农民被压得喘不过气。

除此之外,亚美尼亚人还遭遇了司法上的不公正。

即使有机会将那些欺压他们的罪犯诉诸法庭,往往也无法得到公正的审判。

基督徒证人在奥斯曼帝国的法庭上几乎没有立足之地,他们的证词常常被视为毫无价值。面对这样的处境,亚美尼亚人逐渐失去了对法律的信任。

在1860年代中期,亚美尼亚人群体议会决定组织一场请愿活动。

议会成员们从东部安那托利亚的农民中收集签名,努力让每一个受害者的声音传达至政府。

村民们聚集在村头的广场或教堂里,挨个在请愿书上按下指印,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唤起奥斯曼政府的重视。

请愿书详细列举了亚美尼亚人所面临的种种不公正:他们具体描述了库尔德人和索卡西亚人如何肆意袭击、掠夺亚美尼亚村镇的惨状;详细记录了官员在税收上非法加重的手段;甚至还列出了具体法庭上基督徒证人被拒之门外的种种情况。

最终,亚美尼亚人群体议会将这份请愿书送至奥斯曼政府,希望能为东部安那托利亚的亚美尼亚人争取到一些基本的权益。

然而,面对这些迫切的诉求,奥斯曼政府的回应充满了敷衍。

虽然政府承诺会采取措施惩罚那些违法犯罪的人,但实际执行却迟迟没有下文。

俄土战争与亚美尼亚人的政治倾向

1877年至1878年的俄土战争结束后,亚美尼亚人的处境发生了显著变化。

战争期间,俄罗斯军队一度推进至奥斯曼帝国的疆域,这种局势的动荡和俄军的存在让东部的亚美尼亚人看到了外部干预的可能性。

在战事期间,俄军在某些地方展现出的“保护”姿态使得当地的亚美尼亚人感到或许可以通过外界的力量改善自己的处境,逐渐产生了对俄国的信任。

随着战争的结束,亚美尼亚人对土耳其政府的失望加深。

频繁的冲突与袭击让亚美尼亚人认识到,仅仅依赖奥斯曼政府已无法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俄罗斯的强势介入与影响力逐渐渗透,亚美尼亚人开始将俄国视作可以依靠的保护者。

土耳其青年党的上台与一战爆发

1908年,土耳其青年党在一片变革的呼声中登上政治舞台,青年党由一群对帝国现状感到不满的年轻官员和知识分子组成,他们主张将奥斯曼帝国转变为一个更加统一和强大的国家,推行激进的民族主义政策,试图在帝国内部建立中央集权。

青年党视土耳其民族为国家的核心,而对亚美尼亚人等少数民族的权利则明显冷淡甚至敌视。

青年党政府采取一系列民族主义措施,逐渐在公共生活中排斥少数民族,将其视为威胁,开始通过教育、法律和行政手段压制非土耳其族群。

亚美尼亚人虽然对这些变化感到不安,但此时并没有太多选择,他们只能勉强适应着这种局势。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奥斯曼帝国加入德国阵营,正式成为同盟国的一员,这一决定迅速影响到国内的亚美尼亚人。

帝国的上层担心亚美尼亚人与俄国的关系,尤其是考虑到东部地区亚美尼亚人对俄国的某种亲近态度,这种担心在战争爆发后愈发严重。

土耳其政府怀疑亚美尼亚人会在关键时刻支持俄国,认为他们可能成为俄国势力的“内应”。

同年冬天,土耳其军队在外高加索前线经历了一场灾难性的失败,十五万名由土耳其陆军大臣恩维尔帕夏指挥的军队试图对俄军发动进攻,却遭到重创。

漫天大雪中,土耳其士兵在严寒和俄军的猛烈抵抗下伤亡惨重,少数幸存者狼狈撤退。

这一败局引发了帝国内部的巨大震动,特别是在奥斯曼高层中,许多人将失败的原因归咎于亚美尼亚人,认为正是由于亚美尼亚人潜在的亲俄倾向,导致帝国东部边境的战事屡屡失利。

从这一时刻起,奥斯曼政府内开始出现更为激进的声音,主张对亚美尼亚人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以防止他们在战时“背叛”帝国。

帝国高层内部的决策者们开始讨论对亚美尼亚人进行管控,甚至清除的方案,希望通过彻底的手段消除他们的“隐患”。

亚美尼亚大屠杀的前奏

1915年4月24日,伊斯坦布尔的夜色尚未完全褪去,街道上就出现了大量士兵和警察,他们冲入亚美尼亚知识分子和社会名流的家中,将650多名亚美尼亚精英逮捕。

这些人包括医生、律师、作家、教师以及社区领袖,他们被迅速拘禁、审问,随后未经审判就遭到处决。

接下来的数月,土耳其政府与库尔德“自卫团”合作,对东部边境省份的亚美尼亚人进行系统性的“清除”。

村庄被一一攻破,士兵和库尔德民兵冲入亚美尼亚人家中,将他们驱赶到集合点,然后带走男性,将妇女和儿童分开。

许多男人被直接处决,尸体弃置荒野。妇女和儿童则被迫开始漫长的迁徙,数百公里的跋涉前途未卜。

5月29日,土耳其内政部长塔拉特发布命令,要求将境内所有亚美尼亚人发配至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沙漠地区。

这项命令执行得极为残酷,亚美尼亚人被迫在士兵的押送下长途跋涉。

他们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和水,常常饥渴交加,体力不支,行走困难。

在行军的过程中,妇女和女孩们面临极大的危险。

对这些押送的士兵来说,亚美尼亚人只是“待清除的目标”,因此行进的队伍随时可能被叫停,进行“清理”。

在某些地点,军队将亚美尼亚人分批带入帐篷或密封的空间,进行化学武器试验,导致大量平民在剧毒中惨死。

亚美尼亚人的流亡

随着大批亚美尼亚人被驱逐,他们的最终目的地集中在幼发拉底河沿岸的20座集中营。

土耳其政府在这条河流的沿岸设立了这些营地,用来关押那些在艰难行军后抵达的亚美尼亚人。然而,这些集中营并非避难所,而是死亡的延续。

行军过程中,成千上万的亚美尼亚人已因饥饿、口渴和疲惫而倒下,最终抵达集中营的约有70万人,已经疲惫不堪,饱受折磨。

集中营内的卫生环境更是令人绝望,垃圾和污水四处流淌,导致传染病迅速蔓延。

霍乱、伤寒等疾病在营地中肆虐,医生和药品严重匮乏,许多染病的人根本得不到任何治疗,只能在高烧和虚弱中慢慢死去。

尸体逐渐堆积,甚至来不及掩埋,感染源扩散,导致更多人相继病亡。每天清晨,营地的士兵们负责清理尸体,把无力生还的病人一并拉走,抛到集中营外的乱葬坑中。

到1916年4月,经过近一年的残酷管控,这些集中营内的70万亚美尼亚人几乎无人生还。

土耳其政府以一种残酷而系统化的手段“清除了”集中营内的亚美尼亚人群体,对外则宣称完成了“迁徙政策”。

然而,这场政策执行的背后,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大屠杀,导致了数十万亚美尼亚人的消亡。

在这场惨案中,少数亚美尼亚人通过美国驻土耳其大使馆的帮助,成功逃亡至美国。

他们中大多数人经历了被驱逐、失去亲人的苦难,带着满身创伤抵达新大陆。

那些难民在美国建立起自己的社区,在异乡重新开始生活,传承亚美尼亚的文化和历史。

如今的美国有大约50万亚美尼亚裔美国人,绝大部分是1915年大屠杀幸存者的后裔。

参考资料:

[1]杨也.二十世纪三大种族灭绝之一 “亚美尼亚大屠杀”的历史真相[J].国家人文历史,2010(6):80-8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