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的楷书,学得欧阳询精髓,超过了晚清民国任何一位书法大师!真是“字如其人”的典范,端庄大气!

书画群英 2022-12-24 17:12:21

1997年,在美国纽约东百老汇街的前端,一位中国人的雕像耸然矗立,他就是林则徐,而在这座寸土寸金的全球第一大都市里,还有一座以林则徐命名的广场。我们今日提起林则徐,会说他是“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睁眼看世界”的有识之士,不过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也是一位大书法家。

就像岳飞、陆游、文天祥、王阳明那样,因为在政治、军事上的出色成就,光环过于耀眼,进而人掩其书,但据实而论,即使单纯以书法技艺衡量,林则徐也能够留名史册,他的书法作品时至今日仍是学楷者必临的名帖。

林则徐,字元抚、少穆,号俟村老人、瓶泉居士、栎社散人,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生于福建侯官县一户落魄人家,不过林则徐自小就在私塾学文,天资聪颖,十余岁就以张口能文、行笔如飞著称。他后中进士,历任巡抚、总督,加太子太保,谥号“文忠”。

林则徐书法众体皆能,尤以楷书格外精妙。他的书法以唐楷为根基,进而追晋人法度,所以在他最著名的作品《临皇甫君碑》中我们一眼就能看出他取法于欧阳询和王羲之《圣教序》。

林则徐楷书也兼取颜真卿、米芾、赵子昂、董其昌等人法度,这是受到当时极为流行的馆阁体影响,也是“名臣书法”难以避免的痕迹,但显然他能够避免馆阁体的韵致单一。

《临皇甫君碑》行笔端严秀整,笔画凝实有力,露锋入笔,横画灵巧,向右渐次丰满,竖画举重若轻,撇捺舒展,出笔迅疾。此帖结字宽博方正,平和中还有险奇。

林则徐学欧阳询并没有只停留在表面的“像不像”问题上,而是将众家之法巧妙化用,不露痕迹,与晚清民国众多楷书大家和学欧者相比,林则徐丝毫不弱于他们!

林则徐本人极为重视人品与修养对于书法气韵的调和,他曾说:“松雪谓右军人品甚高,故书入神品。余于此卷亦云,少甫广文以札中有却金语,日庋案头临摹,必有得于学书之外者。”而他的那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正是其人品的体现。

林则徐的《临皇甫君碑》师古而不泥古,做到了笔画精到严谨,布置揖让有致、顾盼生姿,每个字都呈现出一种端庄大气之美,让人赏之顿觉正气凛然。

0 阅读: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