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年中最热闹的当属“开学季”,家长送孩子上学之后,一日三餐也成了每个家庭最关心的问题。
在最近,一款叫做“预制菜”的食品登上了学生们的饭桌,前段时间预制菜在各个学校被推广使用,但引出的问题也是令人震惊。
“学生拉肚子,吃不上饭”,“预制菜过期”,“送饭不及时”等等问题接连出现,无数家对此提出了质疑。
正当关于安全的问题还未搞清楚时,学校内的预制菜又被曝出有日本资本方在背后“掌控”。
一时间,炸开了锅。
“新品预制菜”
说来也新鲜,预制菜一直作为一种“快捷、方便”的食品,被广大消费者使用,这种菜品多是已经制作成功或者制作一半的食品,只需经过加热等方式,便可食用。
预制菜其实很受消费者青睐,但这些年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多次出现,加之这次面对的是广大学校中学生。
端上了学生的餐桌,这着实有些意外,因为这种菜的安全性确实有待考究。
首先,这种菜品是否含各类添加剂?其中有没有其他未知成分的添加?
其次,制作完成再加热,营养成分是否会流失也是个问题,而据食用后的学生反馈,大多认为这种菜口感差,很多人吃不了几口就倒掉了,浪费较多。
而最让人不解的是,这种预制菜先被使用在了学生身上,以往类似入口的食物,都需要经过层层筛查,再加以推广。
当然这并非是说预制菜的安全“不过关”,只是拿学生做“小白鼠”是否有些不妥?
对此,在重重质疑声中,《人民网》发布了一则文章,对预制菜做了科普,同时也算是回应最近一段时期众说纷纭的食品市场。
在这篇文章中,科普了关于预制菜制作,安全和使用问题,它提到预制菜是一种安全、卫生的食品加工方式,能够有效避免食材运输、储存过程中的污染和变质问题。
此外,还强调了质检部门对预制菜的严格审查与检测,确保其安全。
到此,官方已经对“预制菜”做出了支持与肯定,但广大网友并不买单。
许多网友对此加以“回怼”,他们认为《人民网》作为官方媒体,要报道的更加客观且真实。
在学校里学生出现情况是明摆的现实,官方不能“被利益集团左右”。
而且就算预制菜不存在安全问题,其营养价值低,口感差的问题也不可能被掩盖。
可以说这次网友们是明牌要“硬刚到底”了,对于预制菜行业表示担忧的同时,呼吁社会关注消费者的健康需求,不可“一意孤行”。
关于官方的科普,小编也同样看到了,其中的解释十分全面,但网友所说的问题确实存在,有地区的学校学生反映吃过预制菜后,会拉肚子。
对此有关的预制菜企业也做出了相应的回复,他们认为预制菜十分便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前景,眼下正是刚起步阶段,确实存在问题,可以一同努力改善。
网友与官方的争论,我们暂且不谈,小编想说的是下面这个问题。
“日资入侵”
在最新的信息中,我们了解到预制菜产业中,有几家日本资本在掌握。
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就不单单是“食品安全问题”那么简单了,对我们自己人来说,在一开始试错,哪怕真的出现了小范围的食品安全问题,也都还能接受。
可一旦有了日资介入,这种食品的安全性就真的难以保障了。
这些企业大多会先将自己先进的技术经验引入中国市场,之后再一步步渗透,逐渐掌控全部。
当然,来华必然要遵守我们的法律法规,接受监督,这是一定的。
但鉴于最近日本的核污水排海,任何带上日本标签的产品,都不得不令我们谨慎,
此前福岛核泄漏的情况我们依旧历历在目,而最近日本的有关物料又一次有了小幅度的泄露,加之排海,各个家长都在猜测,日本是不是在通过食品危害中国的下一代。
日资牵头推广预制菜?日本在这个上面的根本目的是想入侵我们的饮食文化,众所周知,中华民族历史悠久,饮食文化更是十分丰富。
但日本想要通过自己的饮食文化溶解显然不可能,那不如就设立一套统一的标准,用预制菜的方式,使我们一步步放弃自己的饮食文化。
这种预制菜虽然快捷方便,但同时具有统一化、流水线式、日化的特点,这种通过饮食控制人的方式实在有些可怕。
预制菜的出现已经有段时间了,在一开始各大媒体、网络中、杂志上铺天盖地都在说预制菜有多好,甚至请有权威的人士来推广普及。
预制菜还未打开市场,就已经“声名远扬”。
但真正让预制菜被接受的原因是什么,是早期的低价,优惠、赠送、打折出售,这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性。
如果有“便宜”谁不想占一下呢?
转念一想,现在学校开始使用预制菜,给学生吃这些食物,实在有些“可怕”。
食品安全问题在监督管理下还能保证,但日资通过合作、赞助、实行的方式将预制菜传递到学校中,给学生的思想意识造成了影响。
最重要的是什么,以往的习惯大多是吃做好的饭,有我们自己特点的饭,现在大家吃的饭就像流水线一样,大同小异,失去了“文化特色”。
学生们大多是未成年,还处在认知的建立与形成阶段,如果在小时候没有养成有关自己国家食物的了解和认知,之后这些手艺该由谁传承下去?
长此以往,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迟早会被遗忘,很多的精品手艺也会随之消散。
那么说了这么多,预制菜是好还是不好,不由我们决定,这些推测只是基于当前情况的判断。
食品安全责任在牵?
预制菜不能“凑合”,我们必须重视,并且要理性的对待掺有日资的企业,并不是说不允许预制菜进入市场,但至少从现在看来,它还不够安全。
江西赣州某家幼儿园,就出现了孩子吃预制菜被送往医院的事件,还没有引起我们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吗?
息息相关的不只是学校,更是有日资掌控的预制菜,和需要提供监督作用的相关部门。
这次预制菜事件的前前后后,让更多的网友看到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更让我们见识到了日资的“心思”。
总的来说,《人民网》的科普并非全无道理,有很多的问题都讲到了,但关于食品的情况,还需做进一步的分析。
结语:
对此,相信包括小编在内的许多人,都希望相关部门可以加强监管,尤其是严格的审查我们食品安全的每一环。
对于涉及的日资,多做做“背景调查”,一直以来我们对于外资入华还是支持的,但如果抱着非正当目的,试图“做点文章”,那必将招致我们的严厉打击。
同时,关于预制菜能否展开使用,或许还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