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园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地方,有两位终身未娶的先生,一位是深情守护爱情的哲学家金岳霖,他因林徽因而“逐林而居”的故事广为人知。
另一位则是一位备受赞誉的“清华男神”,他是经济学界的泰斗陈岱孙,他出身名门,才华横溢,风度翩翩,同样也为了心中那份无法言说的情感,选择了单身一生。

朱镕基总理曾尊敬地称他为“一代宗师”,那么陈岱孙先生的人生,究竟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陈岱孙生于1900年,他的家庭是名副其实的书香世家,在福建闽侯,陈家是声名显赫的大家族,世世代代都精通儒家经典,在科举考试中屡屡取得佳绩。
据说,陈家总共出了21名进士,108名举人,这种辉煌的成就当时极为罕见。

更让人赞叹的是,曾有一次科举考试,陈家的父子兄弟四人一同应试,结果全部考中进士,这在科举历史上也是一段美谈。
陈岱孙的家族背景非常显赫,尤其是他的伯祖父陈宝琛,更是位名人,陈宝琛曾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多年陪伴在溥仪身边。
后来,溥仪执意要投靠日本人,陈宝琛对此非常不满,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溥仪,展现了一个读书人的气节。

另外,陈岱孙母亲那边的家族也很有影响力,他的外祖父和舅父都曾在清政府担任驻外大使,这样优越的家庭条件,毫无疑问为陈岱孙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陈岱孙自小便接受了优质教育。

他精读四书五经,精通中国传统文化,还能说一口非常流利的英语,十八岁时,他考入有名的清华学堂,从此开启了他的大学学习生涯。

在这里,他遇到不少兴趣相投的朋友,包括后来成为知名物理学家的周培源,在清华园,一段美妙的缘分也悄悄展开,这件事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人生道路。
王蒂澂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公认校花,她长相漂亮,气质优雅,吸引了众多追求者,陈岱孙也被她的魅力深深吸引,喜欢上了王蒂澂。

但当时他正忙于准备出国留学,只能把这份感情暂时藏在心里,与此同时,陈岱孙的好朋友周培源也深深地爱上了王蒂澂,他们都感受到了王蒂澂独特的吸引力,各自怀揣着对她的爱慕之情。

陈岱孙和周培源都喜欢上了王蒂澂。为了公平竞争,他们私下约定:谁能率先拿到博士学位,谁就优先获得追求王蒂澂的机会,这是一个类似绅士协议的约定。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陈岱孙不远万里来到美国留学,他先在威斯康星大学努力学习经济学,并且获得了象征美国大学生最高荣誉的“金钥匙奖”,这充分体现了他的优秀。
之后,他又进入顶尖学府哈佛大学继续深造,仅仅用了四年时间就拿到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学习效率非常高。

在留学期间,陈岱孙全身心投入学习,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图书馆里,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广泛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这为他以后进行学术研究奠定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陈岱孙学业有成回到国内,接到了清华大学的邀请,重返熟悉的校园工作,但这时,他得知王蒂澂已经与周培源结为夫妇。

面对这个事实,陈岱孙选择了不打扰,把对王蒂澂的感情深深藏在心里,没有向任何人透露,更没有做出任何追求的举动,他默默地离开了这段无果的爱恋,专注于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

1927年9月,陈岱孙开始当老师,教经济学,他把那些本来很深奥的经济学知识,讲得特别好玩,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听他的课。
每次上课教室里都挤满了人,不光是经济系的学生,其他系的同学也经常来“蹭课”,他们为了能听得更清楚,总是早早就来占前排的位子。
陈岱孙英语说得跟外国人一样流利,但他上课时却坚持用中文,碰到难懂的英文专业词汇,他会想办法用简单明了的中文解释,让学生更容易听懂。

陈岱孙个子很高,有一米八多,每次都穿得笔挺的西装,袖口干干净净,这样一位年轻的老师,很快就成了学生们崇拜的对象。
陈岱孙不光教书,还当着清华法学院的院长,身兼多职,,但他可不是那种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他特别热爱生活,爱好也多,篮球、网球、滑冰、跳舞、打猎,他都玩得挺溜,也因此迷倒了不少清华女生,成了她们心中的“男神”。
家里的长辈也热心,给他介绍过几个姑娘,但他觉得彼此不太合适,最后都没成。

抗日战争打响后,清华大学和其他高校合并,搬迁到南方成立了有名的西南联大,在那动荡不安的日子里,陈岱孙总是把学生和学校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他完全不考虑个人的安危和财产,一心一意地投入到帮助老师和学生转移的工作中,一直到所有人都安全撤离后,他才离开学校。
抵达长沙临时大学的时候,他几乎身无分文,一件衬衫就是他的全部家当,他把自己拥有的东西都奉献了出去,这种忘我的奉献精神令人由衷地敬佩。

西南联大条件艰苦,师生们在简陋的校舍中学习生活,留下许多动人故事,至今令人怀念。
有一次下大雨,雨点猛烈敲打着铁皮屋顶,声音非常嘈杂,老师讲课的声音完全听不见,面对这样的情况,陈岱孙先生没有抱怨,而是走到黑板前,写下了“静坐听雨”四个字。
然后,他挺直腰板坐在讲台上,即使雨水淋湿了衣服,也稳稳地坐着,学生们受到他这种平静镇定的情绪影响,慢慢安静下来,默默体会着风雨的冲刷。

抗战胜利后,陈岱孙先生第一个回到清华园,他带领着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清理、修缮被日军占领过的校园,努力让校园焕然一新,好迎接老师和同学们的归来。
在西南联大时期,陈岱孙先生和周培源一家关系很好,经常帮助生活比较困难的周家,周家的孩子们都很喜欢他,亲切地叫他“陈爸”。

陈岱孙对王蒂澂的爱,不像金岳霖对林徽因那样形影不离,陈岱孙选择的是一种静静的关心,保持着合适的距离,这样的做法更加妥当,也避免了给对方造成困扰。

金岳霖对林徽因的深情令人感动,但是他的“追随”在很多人看来并不合适,在现实条件不允许的时候,过于接近反而会增加彼此的伤感。
陈岱孙深深喜欢着王蒂澂,可惜这段感情最终没有结果,他选择了体面地放手。
信源:八闽文脉·人物 | 陈岱孙:我这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教书2023-09-11 东南网

这并不是说他打算一辈子单身,只是不愿意随便找个人结婚,如果没有真正合适的人出现,他宁愿一个人生活。

对他而言,人生还有更重要的目标,那就是尽心尽力地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人才,比起爱情,他更看重在教育事业上的奉献和成就感。
陈岱孙先生一辈子都献给了教育,即便到了晚年,他的生活依然很有规律,每天坚持读书、写作,还悉心指导学生。

八十多岁高龄的他,还在指导博士生,为了认真评判学生的毕业论文,他甚至会写出长达两万字的详细意见和建议,力求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完成学业。
他曾经说过:“我这一辈子,就专注做好一件事情,那就是教书育人。”这句简单真诚的话语,充分表达了他对教育事业深沉的热爱和坚定不移的付出。
笔者认为他出身于显赫家族,极富才华,举止温和有礼,令人敬佩,令人惊讶的是,他选择终身不结婚,把自己的一生完全献给了教育工作。

他以自己的行为,生动地展现了真正的贵族风范和君子品格,他的一生,引发我们深刻的思考: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出选择,又应该怎样坚持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