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诗人”李绅:一首诗被14亿中国人传诵,最后为何会身败名裂

知一大人 2022-09-09 21:03:50

有一些诗,听着听着就忍不住跟着读了出来。

比如——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再比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还有一首——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样的诗句,我们从小就开始背诵。

这些句子,甚至刻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

这些诗歌,被14亿中国人传诵着。

可是谁又能知道——

那位写下《悯农》的诗人李绅,最后却身败名裂,祸及子孙!

写下《悯农》的时候,李绅才27岁。

那一年,他进士及第,意气风发。

虽然出身坎坷,但李绅的家世却非常“奢华”:

他的曾祖父李敬玄曾陪唐高宗读过书,官至宰相;

祖父与父亲都出任地方官员。

到了李绅的时候,上天跟他开了个玩笑。

父亲早逝,李绅和母亲相依为命,日子过得清贫。

好在李绅很有才华,27岁的时候考中进士。

进士及第后,李绅衣锦还乡。

在路途中,他遇到了浙江节度使李逢吉——这名字听着就喜庆。

于是,两人相约到亳州城东的观稼台游玩。

在观稼台上,暑气蒸腾,两人极目远眺,不禁心神一动,就要写诗。

李逢吉想了一下,挥笔写下一句:

“何得千里朝野路,累年迁任如登台。”

这基本属于祝福自己节节高升的文字。

彼时的李绅,却没有如此庸俗。

他看着远处在地里劳作的农民,想了一下,就写出了那一首《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通俗易懂,而且朗朗上口。

所以不久就成了民间传唱的佳作。

而李绅,也因为这首诗,获得了“悯农诗人”的称号。

曾经的李绅,也曾经历过贫苦,所以他笔下,才能写下如此生动的诗句。

自己淋过雨的人,就总想着给别人撑一把伞。

不过有时候也相反。

随着官越做越大,官至宰相的李绅似乎也变了。

曾经劝说世人“粒粒皆辛苦”的李绅,开始穷奢极欲。

坊间传闻,李绅喜欢吃鸡舌,所以每餐饭都要吃,但只吃鸡舌。

于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李绅府上每天都要捉300多只活鸡,后院宰杀的鸡堆积如山。

除了吃得铺张浪费,李绅的家中也蓄养歌姬。

曾经,刘禹锡写过一首《赠李司空妓》: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这里的李司空就是李绅。

据说这是刘禹锡受邀到李绅府上参加宴会,遇见了那位绝色美姬杜韦娘。

随着生活上的骄奢淫逸,李绅的心态也变了。

曾经的“悯农诗人”,变得不食人间疾苦。

据说,有一年天大旱,李绅的辖区发生了蝗灾。

但为了自己的仕途,李绅竟然不顾百姓死活,在发给朝廷的奏报中,声称蝗虫虽然入境,但竟然不吃田里的禾苗,这一定是皇帝的恩德感动了上苍。

这样的话,听起来都像是让人感觉吃了苍蝇,分外恶心。

但李绅竟然做得脸不红心不跳。

无耻若斯。

还有在官场上,随着李绅的官职升高,他对身边人的态度也变了。

曾经,在李绅发迹之前,他认识一个叫李元将的人。

李绅经常到李元将家中做客蹭饭。

因为两人都姓李,李绅就喊李元将“叔叔”。

后来,李绅发达了,他在官场青云直上。

此时的李元将,需要反过来巴结李绅。

只是,李元将自降身份:他自称自己是“弟”或“侄”,李绅都不搭理。

直到李元将称自己为“孙”,李绅这才勉强接受。

有人说,人的底线就在于:

落魄时把自己当人看,发达后把别人当人看。

由此来看,李绅并没有守住底线。

最后,李绅也受到了惩罚:

后来的李绅,成了“酷吏”,而朝廷最终给他的惩罚是:

削绅三官,子孙不得!

这不仅是自己身败名裂,而且祸及子孙。

如此看来,真是让人唏嘘。

当年的李绅,定然也有着远大的抱负,只是在前进的路途中,他渐渐地丢失了自己的初心。

莫失莫忘,初心恒久。

而忘记初心的,就往往容易走偏。

李绅带给我们的启示,或许就是,永远记得自己的出发点。

为什么出发,想一想当初。

0 阅读:106
评论列表
  • 2022-10-06 11:41

    标题不严谨,李绅的诗从唐朝以来,只有十四亿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