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切糕“后遗症”有多可怕?即使如今已明码标价,也无人问津

孟莉服评商业 2024-12-24 18:16:38
导读

切糕,这个近年来备受瞩目的美食,为什么价格却让人直呼“贵得离谱”?从坚果的高成本到商贩的模糊标价,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消费陷阱?想知道切糕的真实面目以及年轻消费者是如何被“坑”的,继续往下看!

切糕的高价格

近些年来,切糕以其新颖的名字和丰富的口味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但其高昂的价格却让许多消费者感到困惑和不满。

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切糕价格高的主要原因是其原材料坚果成本高,加上制作过程中密度大,很容易造成顾客误解。

举个例子,一块20厘米见方的切糕,如果按照常规的量取方式进行计算,应该能够切出24块,而商贩却往往只会提供8块,这就导致了顾客在购买时会对切糕的实际价格产生误解。

人们对切糕的态度,除了其价格外,更是反映出更深层次的信任危机。

这信任危机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得消费者在面对各色各样的美食时,都变得十分谨慎。

另一方面,则是商贩们为了提高销售额而不断推出的新手段,比如模糊标价,让顾客误以为价格低,实际却高得离谱。

这样的情况其实在其他很多食品市场上都能看到,比如烧烤摊、奶茶店等,而这些商贩们也往往将目标群体锁定在年轻人和情侣身上。

因为这些年轻人和情侣,往往都是第一次购买,不懂行的他们很难看穿商贩的各种手段,而即便他们发现了问题,也很难进行有效的抗争。

对于年轻人来说,一方面他们本身就是比较倾向于尝试新鲜事物的人,另一方面,他们本身也不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来与商贩进行长时间的斗智斗勇,所以当他们发现上当时,很可能已经为时已晚。

更何况,许多年轻人和情侣都喜欢分享自己的生活,而像切糕这样外表光鲜亮丽的新鲜事物,也很容易成为他们愿意分享的新兴美食,从而导致更多消费者误入商贩设置的陷阱中。

切糕原名玛仁糖

切糕最初并不是现在这个名字,而是一个比较少见的名字——玛仁糖。

玛仁糖是东方大国新疆地区流传下来的特色美食,由于其中会加入大量坚果,所以其外表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样貌。

并且,玛仁糖还有着其他传统美食所不具备的优点,那就是长时间保存不容易变质,所以在流传过程中,也逐渐演变成了如今被称为切糕的形式。

由于切糕在售卖时需要用刀切成块,所以才得名切糕,而与之类似的还有我们比较熟悉的东北大拉皮、山西刀削面等,都是需要用刀切割才能完成的美食。

虽然切糕并不是东方大国传统意义上的节日食品,但是它却在近年来被商贩们不断赋予了新的意义,甚至还出现了与婚礼相关联的现象。

一些商贩会声称他们出售的切糕是经过精心准备,是专门为婚礼准备的“喜糖”,从而使得原本就不低的价格水涨船高,让人防不胜防。

这样的情况,其实在东方大国其他地区也屡见不鲜,比如在广东地区,一些商贩就会趁着过年期间,专门出售一些所谓的“年货”食品,并大肆抬高价格。

这就导致了切糕这样的食品在近年来名声大噪,其高昂的价格和鱼龙混杂的市场让人无从下手,而即便是在一些商贩良心点明码标价后,也依然难以让消费者相信。

售卖方式常常导致顾客上当

这样情况也并不是近些年来才有的,在2012年,湖南岳阳就发生过一起切糕事件。

当时,一名顾客在购买切糕后,发现其价格远远超出了自己原本准备好的预算,于是拒绝支付高价,与商贩发生了冲突。

这名顾客被判赔偿九万多元,引发了社会热议,一时间,切糕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即便是这样的情况也并没有遏制住切糕的发展,反而让其背后的黑暗面曝光于阳光之下,让那些良心商贩也不得不小心翼翼行事。

有网友调侃道:“一刀马云落泪,两刀化腾崩溃,三刀建林下跪。”这样的调侃话语,其实反映出了一种人们对于切糕产生的不信任感和避之不及的态度。

因为这样的事件已经屡见不鲜,许多良心商贩已经开始主动与消费者签订协议,明码标价,让消费者心中有数。

但是这些措施真的能够消除消费者心中的疑虑吗?

许多顾客表示外表光鲜亮丽但味道普通

根据一些媒体报道,一些顾客在购买后表示,虽然外表光鲜亮丽,但实际口味却很普通,大大降低了期待值,让人失望。

更有一些人表示,甚至还没有自家制作的一般,这样情况也直接导致了消费者对于切糕产生了一种难以言喻的不信任感。

虽然我们不否认其中存在一些良心商贩,但是整体来看,切糕已经被不良商贩们破坏殆尽了市场口碑,即便是良心商贩明码标价后,其市场形象也难以恢复。

结语

说实话,切糕的高价和消费者的信任危机真让人无奈,虽然有些商贩在努力做良心生意,但整体市场形象却被坏商贩搞得一团糟。你们觉得切糕值得这个价?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看法,别忘了点赞哦!

0 阅读:2

孟莉服评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