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宗借回纥兵和吴三桂借满清兵情况不同,导致的结果也不同,这主要有5方面原因。
其一,中央政府的权威性。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虽然丢失两京,唐朝最高层被迫逃亡,但中央政府的权威性并没有受到挑战,除了叛军,各镇兵马都受中央调遣。
李自成进北京后明朝的局势却大不一样,由于明朝最高层并没有选择逃亡,崇祯皇帝上吊自杀,大多数大臣也都没有逃亡,明朝最高层被“一锅端”。
崇祯死后,明朝剩余力量群龙无首,在南方形成了一个个自称为正统的南明政权,他们互不统属,还经常有矛盾。此时的明朝剩余力量没有了最高指挥,各自为战。
中央政府的权威性和号召力不同,直接影响了抵抗力量。
其二,借兵的人不同。唐朝借兵是皇帝借兵,是朝廷借兵,并且已经允诺了借兵“报酬”,借来的兵听从唐朝的指挥。
吴三桂借兵,只是关宁铁骑在借兵,更确切的说就是吴三桂个人借的兵。借来的兵是独立的,并不能听自己调遣,甚至自己是听人家调遣。
其三,借的兵数量不同。唐肃宗借回纥兵,总共借了4000,这点兵力在唐朝面前并不是主流,方便对回纥兵进行控制。
吴三桂借清朝兵,借的则是八旗劲旅,在数量上是超过自己的,吴三桂根本无法控制人家。
其四,出兵者实力不同。回纥作为草原游牧民族,战斗力不弱,但综合实力有限,也没有做好全面入侵唐朝的准备。
清朝则是兼具游牧民和渔猎的民族,同时还有农耕民族。清朝入关前已经拥有了一套适合中原民族治理办法,做好了取代明朝的准备。
其五,出兵者目的不同。回纥出兵,为的就是报酬,也就是唐肃宗允诺给他们的劫掠权利。
清朝出兵,则是为了取代明朝,吴三桂借八旗兵,实际就是引狼入室。
两者借兵的情况不同,结果也不同。
对此,大家认为呢?
一个是武装部落,一个是政治军事国家,有本质差别
回鹘才几千人,而且那会大唐精锐和安禄山精锐都在,拿头进关[笑着哭]
主要唐朝还有正规军十几万效忠的节度使十几万兵马.这点兵翻不起浪来
安史之乱时期,唐军战斗力并没有下滑得太厉害,也主要是人祸为主没有太多天灾,明朝后期是天灾人祸一起来,清兵抢下东北后拥有了自己的武器铠甲的生产能力也拥有了一部分的粮食生产能力,这种物资供应让清兵有能力进行松山之战这种大规模战争的本钱。
给回纥的报酬就是劫掠长安财富与人口。[得瑟]
唐上限高,但下限也挺低的,国都九陷,天子九逃。
满清能崛起的主因是晋商卖国,把内地的粮食、铁器、兵器、食盐、药品、布匹源源不断的运去东北,以换取满人手中的金银,并且还提供情报。若没有晋商的支持,满人入不了山海关。
啥借兵?吴三桂就是投靠满清好吗[狗头]
耗子进谷仓吃饱了就跑了
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唐是盛极之时突然生变。大明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皇帝都吃窝窝头了。[得瑟]
向回鹘借兵也是为了稳住回鹘,避免被叛军拉拢,
安史之乱,是唐朝正规军内战。一边是东北军。一边是西北军。拱卫长安的中央军打没了。西北军的王牌还在。郭子仪,李光弼,就是西北军的头头。哪怕是晚唐,神策军也是吊打节度使。满清不一样。得到辽东以后,迅速汉化。最怕的就是,渔猎民族和农耕民族结合体。又吃苦耐劳又有一定经济基础。
[点赞]
民族不同,一个对唐朝友善,一个一心想灭大明想奴隶明国人
唐肃宗比他老子唐玄宗还要昏庸自私!
卖国求荣
回纥实力有限,唐朝当时名臣大将都在。
安史之乱时期虽然内战,但是都是精锐啊。回鹘也只能看着帮把手,插不了手。明末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