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国企的工作稳定,薪资水平不错,几乎没有失业风险,同时相比公务员、事业单位,约束又少一些,是很多高校毕业生的择业首选。
但央企、国企不是想进就能进的,对院校专业都有严格要求,要想进央企、国企,最好在填报志愿时,报考有行业背景的行业特色院校。比如,如果你想将来进“三桶油”工作,可以报考常州大学。

常州大学前身为都是创办于1978年的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常州分院;1980年,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迁至常州市办学,并改名为“江苏化工学院”;1984年,实行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联合办学机制;1992年,成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管理的部属院校,并更名为江苏石油化工学院;2000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1年,江苏省商业技工学校并入;2002年,更名为江苏工业学院;2010年,更名为常州大学;现为江苏省政府和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共建高校。

一直以来,常州大学承担着为国家能源领域培养优秀人才的使命,为石油石化行业培养了大批人才,成为“三桶油”人才的重要摇篮,同时也在在相关学科领域积累了雄厚的实力。拥有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环境生态学4个ESI前1%学科,其中化学已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2‰,工程学、材料科学已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3‰。
“十三五”以来,学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银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省部级和行业科研成果奖项193项;2016年和2021年学校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既然是“亲儿子”,常州大学的毕业生也是很受“三桶油”以及行业相关用人单位欢迎的,化学工程与技术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很多毕业生都进入了“三桶油”。以2024年为例,“三桶油”从常州大学共录取了378人(2023秋招+2024春招补录),其中:中石油71人、中石化301人、中海油6人,录取数量超过了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传统化工学科强校。
除此之外,常州大学每年还有不少毕业生进入万华化学、恒瑞医药、隆基股份、巴斯夫、杜邦、陶氏化学等大型上市公司和外资企业。
另外,近年来常州大学也在与时俱进,优化学科专业,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等领域都取得不同程度的突破,前景相当看好。

总体来说,如果考不上985、211、“双一流”,报考常州大学这类原国家部委直属或者具有垄断行业背景的行业特色性“双非”院校,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这些高校的录取分数不高,毕业后进央、国企不难,即便进不了,进配套民营企业也有很多机会,丝毫不比985、211、“双一流”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