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积贫积弱的中国在列强威逼下割地赔款成了家常便饭。
但在一片丧权辱国的混乱中,清政府却硬是拿出900万卢布的巨款赎回了伊犁河谷。
这片土地,究竟有何特殊之处,让清政府宁可财政雪上加霜也要保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558ac9e7ab0a723b1a2f1bdf49ea2d0.jpg)
伊犁河谷的地理特征宛如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伊犁河发源于天山山脉,河流横贯新疆与哈萨克斯坦,最终注入巴尔喀什湖。虽然远离海洋,却拥有高达228亿立方米的年径流量,在干旱的中亚地区堪称“液体黄金”。
河谷四周被天山的支脉环抱,形成了喇叭状的开口地形,这种“天然屏障”既挡住了西伯利亚寒流,又隔绝了沙漠的酷热,让这里拥有温润的气候条件。
虽然地处沙漠之中,但神奇的是,这里的年降水量常年保持在400毫米以上,甚至局部地区可达1000毫米。
要知道,在沙漠里,不下雨才是常见的天气,而这里硬生生的成了一片水资源丰富的肥沃土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4d1b1394dc0d493555ae665d04b63f3.jpg)
因为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条件很好,因此这片河谷自古以来就是农业、畜牧业的天堂,成为丝绸之路沿线最为富庶的区域之一。
不仅如此,伊犁河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枢纽地位。它位于新疆的西北部,连接着中亚、西亚乃至欧洲,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无论是古代的商队还是今天的“一带一路”倡议,这里都是东联内地、西接中亚的核心区域。
更重要的是,它还是南北疆的交通枢纽,独库公路和国道G219贯穿这里,使南北疆的联系更加便捷,将过去1000公里的行程缩短至560公里。
可以说,控制伊犁河谷,就等于握住了整个新疆的战略咽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bd94754da2ea0f38fccfeadd880bdeb.jpg)
但是,肥肉总会招来他人的觊觎,这块宝地也没能幸免。
19世纪中叶,清朝被西方列强逼入绝境,国土屡遭瓜分。而在中亚,沙俄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张。
1864年,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沙俄攫取了超过44万平方公里的外西北土地。
仅仅几年后,浩罕汗国的阿古柏趁机在新疆叛乱,沙俄则假借“防止战乱蔓延”为名,悍然出兵占领伊犁。沙俄早已对新疆觊觎已久,这片位于中亚枢纽的战略要地对他们来说是一块必不可少的“香饽饽”。
面对沙俄的强势侵略,清政府的外交谈判陷入僵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48e85d75084a437fb8ffda75ea4faae.jpg)
左宗棠
沙俄提出的条件可谓无理至极:只有清政府平定新疆的叛乱,他们才会“考虑”撤军。但当时的清廷疲于应对内忧外患,谈何容易?
更让人绝望的是,负责初期谈判的清廷特使崇厚,竟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与沙俄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将大片领土拱手让人。这种局面下,沙俄原本以为伊犁已是囊中之物。
但是,历史的转折往往出乎意料。
1875年,63岁的左宗棠受命西征,开始了艰难的新疆收复战。他带领6万湘军,经过一年多的鏖战,终于击溃了阿古柏的叛军,并收复了新疆的绝大部分领土。
这让沙俄不得不正视清政府的决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6f853740d9097dca5b2ad854c1b5905.jpg)
虽说我们打赢了这场仗,但当时的清政府早已腐朽不堪,国弱则言微,但因为涉及到领土之争,我们还是硬着头皮开始与沙俄谈判。
1881年,双方签订《中俄伊犁条约》,虽然清政府不得不支付900万卢布的赔款,但最终收回了伊犁河谷东部的领土。
英国甚至评价此事为“奇迹”,因为沙俄从未在国际谈判中吐出已经吞下的领土。
代价是沉重的,对于当时财政极度紧张的清政府来说,900万卢布无异于一笔天文数字。尽管如此,清政府依然咬牙付出,因为他们深知伊犁河谷对国家的重要性。
它不仅是西北的战略屏障,更是维系新疆稳定和统一的关键所在。如果失去伊犁河谷,就相当于撕开了一个口子,而这个口子只会越来越大,最终会威胁到清政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6facc43b89cd319267261025ca86736.jpg)
今天,伊犁河谷的价值在新的时代被赋予了更深远的意义。
这里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探明的矿种多达86种,天然草场面积超过2000万公顷,而这些如今都属于我们。
如今,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伊犁河谷正以其独特的价值为新时代的发展贡献力量。守护这片土地,不仅是历史的选择,更是未来的担当。
如果当时没有坚定的要收回伊犁河谷,那么今天,这些肥沃的土地和矿产资源早已在他国囊中了。
从左宗棠抬棺西征到清政府支付900万卢布赎回领土,这片土地的每一寸都浸透了历史的鲜血和泪水。历史告诉我们,土地不仅仅是资源和财富的载体,更承载着民族的尊严与国家的命运。
今天的中国早已变得强大,我们也更加有能力守护我们的疆土,即便是那些寸草不生的荒凉之地,也绝不会拱手让与他人,这是一个国家的尊严,更是一个民族的尊严。
参考资料:
赵剑锋.左宗棠与《伊犁条约》[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