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过度亲密的关系,都是一场社交灾难

风情公子 2024-03-13 22:00:11

邦托列夫说:“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

或许生活中,很多人总觉得,两个人关系亲近,那么对方的任何事情都是自己能够参与的,对方的任何决定都是自己能够干涉的。

可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

倘若一味的越界,最终,对方感受到的不是温情,相反的只会让对方苦不堪言,让关系变得逐渐疏远。

人生如尺,要有度。感情如面,别越界。人和人相处,一定要把握度,关系再好,也不要走得太近,否则最后也只能渐行渐远了。

1、知进退,两情两悦

有这样一个故事:姐姐到妹妹家去小住几天,同时在城里计划买房。可是住在妹妹家的姐姐几天后突然和妹妹说:

“我儿媳妇相中你这套房子了,你们市里不是还有一套吗,装修完你们搬到那边住。

把这套给我们住,我家人口多,正好能住得开,就不用买房子了。”

听了姐姐的话,妹妹当时都愣住,这可是一套价值不菲的房子!不是萝卜白菜,说送就送。姐姐怎么能有这种想法?

又过了几天,姐姐看中了一套比较大的房子,但钱不够。

于是,姐姐又提出让她拿四五十万,说她有钱,这点钱对她来说不算什么 。

妹妹实在忍不住怼姐姐说:

“我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我也有两个儿子,也得给他们买房,之前小儿子生病时,花了几十万才治好,我当时那么难,你咋不帮帮我?我这时哪里有钱?我还想找你借钱呢。”姐姐不说话了。

过分热情的亲戚,指导你的生活,左右你的决定;口无遮拦的热心街坊,打听你的收入,关心你的家事;交往很浅的同事,三番五次地问你借钱……

每当遇到这些人,总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着实让人膈应。

毕淑敏曾说:亲近的保持距离,才是最恰当的交往方式。

每个人都有不愿被他人知道的隐私,也有不愿被他人打扰的生活。

不打探,不越界,有尺度,知进退,才是感情的保鲜剂。就算关系再好,若是相处起来没了距离,失了分寸,也会变成一场灾难。

2、不越界,各自欢喜

之前,吉林71岁老人给儿媳送菜的视频引起网民的一片称赞。

视频中的老人和儿子儿媳分开住,一天,老人去儿子家送蔬菜水果,知道儿子没在家,出发前给儿媳发了信息。

但儿媳哄孩子睡觉,手机调成静音没听见。

儿媳睡醒以后,发现手机上的消息,急忙出来给公公开门。

发现公公坐在门口,已经等了好久,儿媳瞬间感动到泪目。

老人明知道儿子家的大门密码,却没有擅自进屋,而是耐心的在门外等待。

尊重别人的隐私,遵循长辈与晚辈的界限,恪守男女有别的分寸。这种边界感 ,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自己的修养。

邦达列夫说过: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越是亲近的人,越应该有清晰的边界。

活得通透的人,都会以恰当的距离和别人交往,让人有如沐春风的舒适与放松。

曾奇峰曾对边界感有个特别贴切的比喻:

悬崖的边界很清楚,所以我们不会靠得太近,但水的边界比较模糊,所以经常会淹死人。

有边界感的人,说话得体,做事有余地,无关的事不追问,别人的生活不干涉,保持恰当的距离,既让人感到亲切又不失尊重,自在又不疏离。

自以为和别人很熟,自以为是过命的交情,轻易插手别人的生活,只会给别人带来烦恼和不便。

3、懂分寸,友情长存

三毛曾说:朋友再亲密,分寸不可失,自以为熟,结果反生隔离。有分寸的人,说话办事顾及他人感受,体谅他人难处,懂得退让,适可而止。

世间人情很珍贵,没有分寸地肆意消费,不仅是对别人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践踏。

周国平说:分寸感是成熟的标志,人际交往要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只有把握合适的分寸,才能相处不累。

毕淑敏说:“亲近的保持距离,才是最恰当的交往方式。”

朋友关系再好,有些事情,也不是你能插手的,也不是你适合插手的。

很多时候,你不要去干涉朋友的生活,遇事你只需要去支持朋友的决定。

唯有保持一定的距离,才是对朋友最大的尊重,两个人的关系才能够更和谐。

太过亲密,不懂得适度疏远,是人际关系的大忌。

人若掌握不好尺度,过分热情,即使是好意,也会让人难以接受。顾及对方的感受,才能让感情长久,相互扶持,又各自独立,这样的关系才能走得最远。

有句话说得好:“要想得到一个人,你就去走近他;要想失去一个人,你就去无限度地走近他。”

真正长久的关系,不是掏心掏肺,而是保持距离,掌握分寸。

始终相信,人与人之间,最好的感情是亲而有间,最好的关系是熟不逾矩,想要人际关系和谐,想拥有长久的感情,从把自己当外人开始。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