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曝核酸造假,半年敛财4.5亿,张核子如今下场大快人心!

会发光的暹罗 2025-02-17 11:15:29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各位看官点击一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

文丨浮世清欢

编辑丨浮世清欢

2020年初,新冠疫情肆虐国内,张核子敏锐的嗅到这股“疫情红利”,通过核酸检测,半年狂敛4.5亿元,一时间成为风光无限的“核酸大王”。

然而很快他就被曝核酸造假,遭受万千国民的抵制,在今年的2月10日,更是被限制高消费,可以说张核子如今下场,简直大快人心!

那么张核子为何会被限制高消费?如今他又有怎样的下场呢?

狂敛4.5亿

回顾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举国上下陷入恐慌。为了阻断病毒传播,核酸检测成为最重要的防控手段之一。全国各地对核酸检测的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张核子,一个从装修行业跨界而来的商人,敏锐地嗅到了这股“疫情红利”,迅速成立了核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并以惊人的速度在全国各地开设了十几家子公司,业务范围遍及多个城市。

张核子并非医学科班出身,他早年从事的是别墅装修设计,与核酸检测行业八竿子打不着。但他却拥有中国医科大学遗传学硕士学位,这段学习经历,以及他曾经从事过的法医工作,为他日后进军基因检测行业埋下了伏笔。

2012年,张核子正式进军基因检测行业,他的目标是打造全球最大的基因检测销售平台。疫情的爆发,无疑为他提供了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他抓住了这个风口,核子基因迅速崛起,成为核酸检测领域的龙头企业。

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仅在深圳、北京、上海三个地区,核子基因的核酸检测人次就累计达到了3亿。如果算上其他地区,总人次更是高达7亿,相当于中国一半的人口都接受过核子基因的检测。

这个数字令人咋舌,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核酸检测市场的巨大需求和张核子商业帝国的庞大规模。在疫情期间,核酸检测的价格也经历了多次调整。

早期单采价格高达近百元,后来随着国家政策的介入,以及检测机构的增多,价格逐渐下降,最终稳定在单采14元/人次,混采2.7元/人次。

从2020年4月开始,张核子旗下的公司就因处理感染性医疗废物不当等问题屡次被罚。2021年1月,济南华曦实验室更是爆出“造假风波”,在样本还未检测的情况下,业务员就将检测结果显示为阴性。

随后,深圳、长沙等地的子公司也相继被曝出违规操作,均被处以罚款。最令人震惊的是,兰州核子华曦实验室误将阳性感染者录入为阴性,这直接威胁到了公共卫生安全,彻底摧毁了公众对核子基因的信任。

张核子虽然出面解释,将责任归咎于员工的疲劳和工作压力,但这种说法显然难以服众。毕竟,核子基因作为一家头部检测机构,在承担着巨大社会责任的同时,也享受着巨额的利润。如此低级的错误,实在不应该发生。

下场大快人心

公众的质疑声越来越大,张核子及其公司也逐渐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曾经的“核酸大王”,如今却成了众矢之的,被指责发“国难财”,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张核子事件的持续发酵,也引发了公众对核酸检测行业乱象的关注。一些人认为,核子基因的快速扩张,与其说是凭借技术和实力,不如说是抓住了疫情的“风口”,利用信息不对称和监管漏洞,大肆敛财。

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一些检测机构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不惜铤而走险,违规操作,甚至造假。这不仅损害了公众的利益,也严重扰乱了疫情防控的秩序。

疫情期间,无数人为了配合防疫政策,积极参与核酸检测,忍受着长时间的排队等待,甚至冒着严寒酷暑。他们信任检测机构,相信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然而,一些机构的违规操作却辜负了这份信任,将公众的健康置于风险之中。

这种行为,无疑是在挑战社会道德底线,也引发了公众的强烈愤慨。张核子事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商业纠纷,更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它反映了在特殊时期,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牺牲社会责任和公众利益的现象。

2023年2月10日,张核子因一起劳动争议案件被强制执行,限制高消费。原因是他拖欠一名员工20万元工资。这对于曾经身价过亿的“核酸大王”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曾经风光无限的他,如今却成了“老赖”,被限制高消费,这其中的落差令人唏嘘。

20万元,对张核子来说或许只是一笔小钱,但他却选择了拖欠,这反映出他缺乏基本的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一个连员工工资都拖欠的企业家,如何能赢得公众的信任?如何能带领企业走向长远发展?

张核子的案例,也给其他企业家敲响了警钟。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要想获得成功,不仅要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理念,更要注重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

一个缺乏诚信的企业,即使一时获得成功,最终也会被市场淘汰。张核子从“核酸大王”到“老赖”的转变,是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它提醒我们,商业成功不能以牺牲社会责任和公众利益为代价。

只有坚守诚信,承担责任,才能赢得尊重,获得长远发展。公众也期待着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完善法律法规,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也为公众的权益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结语

张核子事件的后续发展,以及他未来的选择,仍然值得我们关注。他能否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重新赢得公众的信任?他能否在新的领域取得成功,并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这些问题,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但无论如何,张核子的故事都将成为一个警示,提醒我们,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不能忘记初心,不能背离道德,更不能损害公众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源:

1,《核子基因创始人张核子现身回应“核酸造假”事件三大争议》界面新闻

2,《曾为7亿人次提供检测,结果造假被罚,“核酸”大王张核子盯上预制菜》北京商报

3,《张核子被限高!》鲁中晨报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