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外长直指美国印太战略破产,日菲挑衅遭中方强硬敲打

平卉谈国际 2025-03-08 21:17:24

中国外长王毅在记者会上的一句“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彻底撕开了美国“印太战略”的遮羞布。八年耗资数千亿美元、拉拢数十盟友围堵中国,最终换来的却是地区分裂加剧、盟友离心离德,而中国在高压下实现科技突围、军力跃升、经济稳健增长——这场世纪博弈的胜负天平,正以超乎西方预料的速度倾斜。

自美国推出“印太战略”以来,其核心操作便是编织对抗中国的“小圈子”:从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到美英澳核潜艇合作,从鼓动菲律宾南海侵权到武装日本突破和平宪法,华盛顿试图用冷战剧本重塑亚洲秩序。然而,王毅外长的犀利总结揭穿了本质:该战略未给地区带来任何发展红利,反而制造阵营对立、军备竞赛与安全困境。

数据显示,美国军火商成为最大受益者——日本防卫预算飙升至GDP的1.6%,采购美制战斧导弹花费超20亿美元;澳大利亚为核潜艇计划将耗资3680亿澳元;韩国年均军购开支增长14%,其中七成流向美国军工复合体。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八年增长82%,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超70%,《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拉动成员国年均GDP提升0.6%。

面对围堵,中国已构建起经济、军事、外交联动的反制网络。经济上,稀土加工技术、光伏产能、新能源车供应链的绝对优势,使任何对华“脱钩”企图代价高昂;军事上,福建舰航母入列、歼-35隐身战机试飞、高超音速导弹部署,形成区域拒止能力;外交上,从促成沙特伊朗和解到推动金砖扩容,中国正重塑全球南方国家合作范式。

针对美方盟友的挑衅,中方采取“精准打击”策略:对菲律宾仁爱礁侵权行动实施水炮反制、海空立体监控;对日本插手台海发出“勿谓言之不预”警告;对澳大利亚则通过贸易制裁使其损失超200亿澳元。这种“挑衅必付代价”的鲜明态度,迫使相关国家重新计算站队成本。

王毅外长点名日菲绝非偶然。日本强推军事松绑却遭民众大规模抗议,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因南海政策失误支持率暴跌至16%,证明追随美国需付出沉重政治代价。与此同步,中国科技突围持续加速——7纳米芯片量产、C919客机打破波音空客垄断、量子计算机原型机“九章”问世,硬实力支撑起外交话语权。

从“韬光养晦”到“积极博弈”,中国策略转变基于三重底气:全球最大工业产能、世界第二的军费开支效率、对14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当美国以关税战、科技战、意识形态战施压时,中国的反制工具箱已从“被动回应”升级为“主动塑造”,正如外媒所言:“中国不再防守美国定义的战场,而是开辟新赛道重写规则。”

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溃败,折射出单极秩序的解体。从东南亚国家拒绝选边站队,到中东产油国加速“向东看”,再到欧洲车企加大在华投资,全球战略力量正在重组。王毅外长的发言传递明确信号:任何遏制中国的企图终将反噬,而亚洲的未来应由地区国家共同决定——这不是预言,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0 阅读:0

平卉谈国际

简介:心中有国,万里山河皆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