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上海外滩开了这样一场大会,「‘In AI·无限未来’创新大会」,在“大咖公开课”环节,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张志安发表了《AI如何重构新闻教育兼谈大学生如何适应AI时代人才需求》的主题演讲。
张志安认为:媒体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变革,当前新闻教育与媒体行业正处于重构期,AI技术不仅改变了新闻的生产方式,同时也对新闻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图片来源于会议资料
伴随着AI技术进入到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们对于AI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忧虑,工业技术替代人类的体力劳动,AI是否可以替代人类脑力劳动?我们不得不承认,媒体业确实迎来了AI时代,我们要搞清楚身处何处?去往何处?
01
AI+新闻:未来已来
AI主播与AI记者:早在2018年,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就出现了“AI合成主播”,它是搜狗与新华社联合发布的全球首个全仿真智能AI主持人。通过语音合成、唇形合成、表情合成以及深度学习等技术,克隆出具备和真人主播一样播报能力,甚至可以24小时不间断播报。
机器人记者可以在事件发生的同时进行报道,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例如,在体育赛事中,机器人可以在比赛结束的几秒钟内生成报道。

·AI新闻活动:
是人类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发布信息以监测环境、塑造环境的专门行为,人工智能新闻业的出现得益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算法开发、自动化技术等的发展,新技术特别是数据技术介入新闻活动的比重越来越大。衍生出躲在AI生成产品。例如,新闻稿生成器可以通过自动抓取新闻素材并生成稿件,已经在财经、体育、科技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2018年世界杯期间,一家媒体利用新闻稿技术实时生成比赛报道,准确无误地传达了比赛信息。
人工智能参与新闻线索获取主要是以智能化工具或机器人的形式实现,且新闻线索获取或是作为独立的流程,以为记者的后续报道提供素材,如通过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方法提升调查性新闻报道的质量,或是作为新闻自动化生成系统的基础部分而存在。
·AI视频与AI绘画:
在今年3月29日,央视《晚间新闻》在描述候鸟迁徙的背景资料时,选用了AI生成的视频;4月3日,央视《新闻直播间》在解释“强对流天气”并提醒如何做好预防时,同样选用了AI生成视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AIGC的拥抱速度之快,超乎想象。
人工智能绘画技术是一种帮助提高创作便捷性的工具,通过输入一段描述性的文字,计算机进行自动解析,就可生成同一主题、不同风格的画作。人工智能绘画通常神秘、绚丽、深沉、复杂、时代感强,体现出非凡的想象力。
·VR新闻:
虚拟现实技术使得用户可以通过VR设备身临其境地体验新闻事件,例如,一些媒体使用VR技术报道自然灾害或历史事件,提供沉浸式的体验。
·AI课程:
3月26日,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发布了自己的第一条AI新闻:根据推文, 新闻与传播学院与媒体工程学院联合开设的“人工智能新闻”微专业将于2024-2025第一学期面向全校招生。这意味着AI技术的发展已经开始让部分国内的新闻院校及专业开始主动打破技术与新闻的边界,寻求新的融合与新可能。
02
拥抱它?还是抵抗它?
人工智能即AI对于新闻业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深远,甚至已经远远超越我们的认知和设想,从生产效率到用户体验,再到传播方式,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不仅仅是媒体行业,AI已经以一种细枝末节的渗入方式存在于我们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我们是拥抱还是抗拒?好像都已经不重要了,它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拥抱它成为必然趋势,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依然要保持“人的主体性”,这很重要。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AI带给媒体业巨大的便捷和高效的传播。我们的网络数据成为新闻内容的重要来源;海量数据自动生成新闻内容,再通过可视化呈现技术、写作算法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方式展现与传播,这是传统的新闻生产传播不可比拟的速度。
就像此次大会议题背景提到的“过去20年间,媒体行业经历了结构性挑战与冲击。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信息传播去中心化,主流媒体不再独占传播渠道,企业和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发布者。这种变化不仅打破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还重塑了公众获取信息的习惯。”
学者提出:
“AI技术的应用为媒体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AI提高了新闻生产效率,如自动摘要、智能问答等功能大大缩短了新闻制作周期;另一方面,AI也使得新闻报道更具过程性和开放性,强调透明度和伦理标准。”
“今天在传播的领域我们既需要人机交互,培养创造性,但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在治理的过程当中,始终捍卫它的公共善。”
“在未来的新闻传播和媒体传播里面实现更大化的正向价值,对于老师来讲也是边学习边努力的过程,我们面对未来谨慎乐观。”
我们拥抱AI已经是现在进行时。
03
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在B站一则关于“如何看待用AI制作新闻素材”的投票中,7000多人参与,不支持占65%。

有人评价说“我觉得虽然使用AI合成画面制作新闻是一种创新的实践,但是现在的技术达到的效果确实不够真实,对文字的拟态效果不够贴切,常常形成对现实的扭曲呈现,就新闻媒体所应当呈现的内容而言,仍然不够贴切和严谨。”
人工智能大模型带来的治理挑战也不容忽视。 马斯克指出,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面具之下的本质仍然是统计。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需做好前瞻研究,建立健全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伦理道德。 着眼未来,在重视防范风险的同时,也应同步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努力实现规范与发展的动态平衡。
学者邢旭东对于新闻行业运用人工智能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提出:
「人工智能介入新闻传播活动,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新闻行业在运用人工智能时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例如自身是否具备大数据处理能力、如何协调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关系、如何确保新闻的真实性、人工智能带来的著作权难题、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困境等。新闻行业只有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技术,掌握新闻人工智能发展的主动权,才能在未来智能化的新闻业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麦克卢汉认为,一旦一种新技术进入一种社会环境,它就不会停止在这一环境中渗透,除非它在每一种制度中都达到了饱和。
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在技术的浪潮中握好自己手中的船桨,不随波逐流,勇立潮头。
资料来源:
张志安:AI重构新闻业和新闻教育 对未来审慎乐观|2024外滩大会
多看网:这一次,央视用AI播新闻了
厉晓婷,王传领.人工智能时代用户媒介素养的养成:机遇、挑战及应对策略[J].中国编辑,2023(10):74-78.
智媒研究综述:人工智能在新闻业中的应用及其伦理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