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玄陵
杨志自称“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对此,从来没有人怀疑过。
可谁也想不到,就这两句自我介绍的词,不但是病句,而且还充满了矛盾。
一
历史古典小说有致敬名将的习惯,杨家将作为大宋朝的名将世家,塑造一位杨家将的后人也在情理之中。
可杨志的这番自我介绍,却显得十分可疑。
所谓“三代将门”,指的自然是杨业、杨延昭、杨文广这三代,这是名垂于《宋史》的杨家三代。
杨志自称“三代将门”之后,说明他是杨家的第四代,或者是更晚的后代。
但是,他又说自己是“五侯杨令公之孙”。
一般来说,杨令公指的是杨家第一代的杨业,但“五侯”的说法却不见于史书,杨业战死以后也没听说被封侯。
“五侯杨令公”的说法,主要见于文学戏剧小说中,是一个虚构出来的称号。
有人说,“五侯”的说法,指的是杨家五子都被封侯。
五子封侯的说法我也没查到,不知道是哪本杂剧小说里虚构的,但虚构这个情节的人,显然也缺乏起码的历史常识。
退一万步讲,即便杨家五子封侯,“五侯杨令公”这个称呼也是不伦不类。
杨令公是一个人,五侯是五个人的封号,两者岂可混为一谈?
杨志作为“五侯杨令公之孙”,到底是“五侯”的孙子,还是杨令公的孙子呢?
如果他是“五侯”的孙子,他就是杨家将的第四代,如果他是杨令公的孙子,他就成了杨家将的第三代,这个事情是马虎不得的。
事实上,从时间上来推算,他既不可能是杨家第四代,更不可能是杨家第三代。
杨家第三代杨文广,生活在宋真宗、仁宗时期,第四代应该生活在真宗、英宗时期,距离宋徽宗赵佶继位尚有三四十年的时间。
所以,即便杨志真的是杨家将的后裔,也绝对不会是“五侯杨令公之孙”,充其量是“五侯杨令公之后”。
作为杨家将的后人,对于自己的家族辈分难道也能搞错吗?
二
杨志这套自报家门的说辞,显然不是来自历史,更不是来自自家家谱,而是来自评书小说。
事实上,《水浒传》中致敬的历史名将形象,大都是从文学作品中来的。
比如,豹子头林冲的形象就是致敬张飞,他的长相“豹头环眼,燕颌虎须”,他的武器也是丈八蛇矛;朱仝美髯公的形象则是致敬《三国演义》中的关羽。
即便杨志的自报家门来自评书小说,也不能以此断定他就是冒牌货,不排除作者对历史不了解的因素。
然而,《水浒传》中的名将后代不止一个,大都有着清晰的家世来历,以及与祖先相近的人物形象。
比如说大刀关胜,关胜的人物形象,基本上就是《三国演义》关羽形象的削弱版;再比如说双鞭呼延灼,呼延灼是名将呼延赞之后,呼延赞和杨业是同时代的人,而且同样是宋代的名将世家。呼延灼的形象,基本上也是照着呼延赞的形象塑造的,两个人的武器也都是双鞭。
而且,名将之后的身份,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他们的政治资本。他们不管到什么地方,都是以家世身份为荣,别人也以此来恭维他们。
作者在为他们写诗赞的时候,也刻意称赞他们的家世背景,并且强调他们的家学传承——呼延家的鞭法,关家的刀法。
相比之下,杨志就显得有些遮遮掩掩的,“五侯杨令公之孙”的身份,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实惠,甚至连一点身世上的优越感都没有带给他。
杨志本人,也只是在王伦面前提过一次,除此以外,在任何正式或非正式的场合,都没有提到过“五侯杨令公之孙”的身份,别人似乎也根本就不知道。
就连作者在为杨志写赞时,也丝毫没有提到他杨家将后代的身份,这在描写抗辽的《水浒传》中是极其反常的。
三
同样作为杨家将的后代,《说岳》中的杨再兴,来历就是清清白白,书中明确交待他是杨延昭的后代,不像杨志那样不清不楚的说什么“五侯杨令公之孙”。
杨再兴的形象,符合戏剧小说中杨家将的普适形象。
一般来说,杨家将的后裔都是英俊帅气,并且使一手漂亮的“杨家枪法”,这是古典小说致敬杨家将的标配。
无论出于什么考虑,杨家将的后代也不能长成杨志这个样子,书中对于杨志长相的描述是这样的:
“生得七尺五六寸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
脸上一搭青记可以说是遗传变异,“赤须”却是变异不出来的,很明显,杨志的赤须和刘唐的赤发一样,很有可能带有异族基因。三代抗击异族的杨门忠烈,后代岂能是这么一副异族的尊容?
除此以外,杨家那套经典的“杨家枪法”,在杨志的身上也看不到什么影子。
杨志作为马军将领,虽然马战之时也常用枪,但是枪算不上他的标志性武器。杨志最常用的武器,实际上是常见的朴刀,而与他关联性最强的武器,也是一把宝刀——杨志卖刀。
相比之下,学习家传枪法的林冲,即便是在沧州草料场的时候,身边带着的也是一杆长枪。
而且,杨志虽然武艺高强,但在枪法上并没有什么亮眼的地方。书中写到杨志的战斗场面时,并没有强调他的兵器是枪,相反,在写到林冲的战斗场面时,却屡屡提到他的丈八蛇矛。
所以,种种迹象表明,杨志就是一个冒牌货,一个为了自抬身价而乱认祖宗的赝品。
作者这样来写杨志,大概率上,是为了从侧面来衬托他的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