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 何
以前我写关于人口生育的话题,分析了很多方面的原因,现在可以再加一条了。
那就是—现在癌细胞在研究正常细胞怎么不分裂了。
说的就是最近一则关于人口婚育的新闻话题,可以说是火到了国外了。
上个月的22日,哈萨克斯坦高官叶尔兰·卡林到访中国人民大学,分享了哈国人口政策改革经验。
演讲结束后,有一个王姓教授向卡林提出了这样一个本国难题,内容过于逆天,这里直接放原文:
“我们国家现在女同志是不愿意结婚,不要小孩,家长也好,领导也好,你动员她,劝她,她不听。所以,我就奇怪,哈萨克斯坦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你们在政策上、措施上、优惠待遇等等方面,甚至我听说女大学生毕业以后就生孩子,一个一个地生。她们怎么能够这么相信你们的话,老老实实的,服服帖帖的就这么生孩子,早生、多生”。
前半部分是略带抱怨地批评本国女同志“不愿意结婚、不要小孩、家长也好,领导也好,动员也好,劝也好,她不听。”
不听话,这一代的年轻人太自私了。
后半部分又略带羡慕地发问“她们怎么能够这么相信你们的话,老老实实的,服服帖帖的就这么生孩子,早生、多生”
怎么说呢,像是刚“收留”了女大学生、来咨询怎么生孩子的话术。
而像动员”、“她不听”、“老老实实”和“服服帖帖”这些表述,更是显露出这个教授潜意识中,类似奴隶主的思维方式。
奴隶被视为奴隶主的财产,若奴隶不生育,这将直接影响到奴隶主的利益。
就好像是在问他的邻居,为什么你家养的猪这么听话不停下崽?
这位王教授今年70岁了,是俄罗斯、中亚问题的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研究员,按理说不该是这种水平。
不知道是不是身在象牙塔待太久了,对于语言艺术的运用没啥研究,
甚至还不如山西下面一个县城公务员的水平——走失了13年,大孩子都12岁了,孩子生了四个,还能叫做“收留”。
不然也不至于让友邦如此见笑了。
虽然问的问题很不体面,但是回答的答案很体面。
我这里也贴一下官员的回答。
显然王教授的提问,连对方都感到离谱,所以在回答人口政策之前,先强调不是强迫的,不要强迫妇女去生孩子,或者改变她,让她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我自己有6个孩子,但我们从不强迫妇女去生孩子,都是遵照她们的意愿”
而把卡林先生之后说的话综合起来看,就是:注重社会公平,让人民享受经济发展成果;加强法治,立法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给未来的年轻人创造适合生存发展的环境。
哈萨克斯坦正在考虑一个法律,就是设立教育基金,每个孩子5岁的时候,由他们父母开设一个独立账户,然后由政府每年打入500美金,并且每年7%递增,到了孩子18岁的时候,他就有一笔自己的储蓄金了,确保孩子成年后能有足够的资金可以用来买房结婚、或是继续求学深造。”
嗨,还以为有什么高招呢,卡林先生的回答真让人令人失望,这样的办法怎么能是让老百姓“老老实实、服服帖帖”的成功经验呢?
不过这一问一答之间,的确是可以让人感受到一个小国家的领导和一个大国高校教授在认知和其他方面还是存在质的区别。
简单总结就是:已经对拿人不当人浑然不觉的人,问了别人一个关于人的问题,人家回答他说只要拿人当人就成了。
但是就怕抄作业也不会。
因为不把老百姓管得“老老实实、服服帖帖”,他们就睡不着。
说起来,“生育焦虑”这玩意儿,我觉得更像是个幌子。
生育率下滑,并不意味着经济就得崩盘,将来的世界也未必非得人挤人不可。
但话说回来,生育率一掉,那些镰刀们可就急眼了,毕竟在他们眼里,新生儿不过是个趁手的工具。
孩子过得咋样?他们不在乎,只要能持续产出,当耗材用就行。
当然,王教授这类人有“生育焦虑”也是情理之中,按照这个教授的年纪计算,他正在领退休金。
但是算算社保实施的年份,他应该没交过社保。
吃尽了时代的红利,还要怪年轻人太自私,但退休金比牛马们996还高。
这帮所谓的专家教授,一聚到一块儿就聊生育,可就是没一个敢戳破那层窗户纸的。
真相是啥?为啥年轻人不生娃,专家人心中真的没有点数吗?
但就是憋着不说,但是整天就把生育率挂嘴边,跟念经似的,好像这样就能显出你们的忧国忧民,好对得起那份丰厚的薪水。
说真的,这种做法挺让人瞧不起的。
既然有人问了年轻人“为什么不服服帖帖生孩子”,为什么年轻人不能反问社会,我们的社会能为年轻人做什么?
句句不谈薪资,条条不离奉献,桩桩不谈好事,事事皆讲境界。
说句自私的,如果个体的困顿和集体无关,那么集体的荣辱又和个体有什么关系呢?
全文完,感谢阅读,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