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进入人口老龄化后,对于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极为关注,退休后的养老金政策也是在不断的调整中,现如今也是迎来了2022年第十八次连涨的好消息,养老金能够连年上涨,就说明国家是在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一直是重中之重。
每年养老金上调的幅度不同,不同的工龄上涨的金额也是不尽相同的。我们都知道养老金的发放金额是和我们年轻时缴纳的养老保险的基数和年限挂钩的。那么这第十八次上涨,不同的工龄人群,上涨的金额是多少呢?如今网上有人讨论,养老金上调消息基本确定,工龄不同的涨幅或有倾斜?对此你怎么看?
国家之所以能够一直保持养老金的上调,主要原因还是我国的经济水平在不断的上涨,只有国家的GDP总量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努力发展成为发达国家,才能够有这个实力造福老百姓。
养老金的金额也才能随之不断的增加,从2005年起,养老金的比例就在不断的调整,但是每次调整的幅度都不太一样,截止到2021年企业退休的职工养老金的平均值已经达到了3100元。
虽然养老金一直在不断的上调,但是自己退休后能领取到多少钱,很多人还是一头雾水,尤其对于已经退休的人员来说,自己的养老金金额,上涨幅度,上涨金额是高是低,都不清楚,为了给广大的退休人员答疑。我们以工龄40年,30年,20年以及15年在同等情况下,做一个对比分析。
很多人对于养老金的计算方式存在误解,认为只要用自己的养老金金额乘以上涨幅度,就是本次养老金上调后,自己能多领取到的金额。如每月2500元,上涨3%,则每月多领取75元。
其实这样计算是不对的,这样一来,最初领取到养老金金额多的人,只会越领越多,并且逐步的拉大和低水平的一个差距,这是不公平的,对于国家的养老金发展政策也是不利的。养老金政策一直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方针,即你缴纳的基数越高,缴纳的时间越长,所领取到的金额也就越高。
但是有些人并非是自己不愿意缴纳更高的基数,而是能力不允许,这样的人群国家也会相对照顾,所以养老金政策也就按照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倾斜调整三种策略。我们根据不同的调整方式以及不同的工龄人群作对比。把40年,30年,20年以及15年的人群分别记作ABCD来说明,默认他们目前的领取金额分别为4000,3000,2000和1500元。
首先定额调整是指无论哪个阶层,都按照同等的比例来进行上调。这种方式其实对于D来说是比较有利的一个方式,如果某地统一定额调整的为每人上调30元,即ABCD每月可分别领取到4030,3030,2030,1530的金额。
第二种方式为挂钩调整,也是最能体现多缴多得的一种方式,能够保证相对公平,即上涨的幅度是和工龄挂钩和养老金金额挂钩的,我们举例,如某城市每缴纳一年的社保增加1.5元的养老金,在和现在领取到的养老金金额的0.88%挂钩,即(以A为例)40*1.5+4000*0.88%=95.2元以此类推,那么ABCD所获得的养老金的上涨幅度分别为95.2元,71.4元,47.6元,35.7元。
第三种为倾斜调整,所谓倾斜调整即为对某些特殊退休群体的照顾,比如对于高龄老人的倾斜、对于艰苦地区退休人员的倾斜、对于军转干部的倾斜、对于解放前参加革命工作人员的倾斜等,这类人群,为国家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因此在养老金政策上也会有一定的倾斜。
我们反向来看一下,按照定额调整和挂钩调整后所获取到的养老金金额的上涨幅度分别为多少。以A为例:4000+50+95.2=4145.2元,那么上涨幅度即为145.2/4000=3.63%,BCD的上涨幅度按照同样的计算方式,分别为4.04%,4.88%,5.71%。
由此我们得出,年限越高的人群在上调后获得的金额越高。但是年限低的人群涨幅也是最高的。在根据本年度的平均涨幅标准来对比,就可以看出自己的涨幅是否在平均值上。
结语情况不同,涨幅也就不同,对于养老金低的人来说,每次的涨幅幅度其实还是挺高的。而且养老金的发送金额,本就和我们本身所缴纳的基数和年限有关。如果我们有能力,还是要尽可能的缴纳更高的基数,缴纳更长的时间,才能领取到更多的养老金,也能在上调的时候,获得更高的金额。
今日话题:2022年养老金上涨定了!40年、30年、20年工龄的,到底谁获益更多?